疯狂的货币能带来两大效应:一是稀释泡沫;二是创造财富。这两大效应是同时交互发生。未来的经济不会明显好转,还处于一个调整期阶段(调整期至少3年),但在明年,也即2025年,疯狂的货币效应会开始逐渐显现。
上一轮的疯狂货币效应发生在10多年以前,这个效应直接带来了股市和楼市双起飞(2014年股市开始起飞,2015年楼市开始起起飞。轮动起飞)。当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稀释掉了很多那时的泡沫。
这一轮疯狂的货币与上次不完全一样。上次的股市有外部资金杠杆在推,但这次可能不会有,并且现在的经济环境等因素也不同,股市能否起飞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果股市还是没有实质内容(真正的优质公司及业绩),较难起飞(或是虚飞)。
楼市这次的调整期会更长一些,不会像上轮那样,疯狂的货币一发,效果马上显现。(这次的调整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除非有意外因素出现)。
有很多人说中国楼市会出现像日本楼市上个世纪的那样大崩盘。并不会,在中国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或债市、汇市等,政府的掌控力太强了。政府想让哪个崩,哪个才能崩。不想让哪个崩,哪个一定就不会崩(目前是这样,未来大概率也是如此)。
此轮的调整期,很多地方的房价下跌了30%,这是回调的一个底线。当然,个别地方个别的有跌幅40%的,但总体上讲,综合回调30%左右这个底线显然是稳于此。为什么30%左右是底线呢?因为房地产背后是金融,破了跌幅底线,会影响到金融体系,这个是不允许的,是不可以的。为什么不允许呢,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的主力是银行,除了少量民营银行,大多数的银行那是国有银行。
上一轮楼市的大起飞始于2015年至大约2018年结束,从一线城市开始蔓延至二、三线城市,综合涨幅60%-100%不等,这次的回调其实就是挤上次的泡沫。
为何要挤泡沫呢,因为政府即不想楼市房价涨的太快,又不想不涨。涨的太快,卖地的价格没来得及跟上,地没卖个好价钱,钱让房东和开发商挣了,这样是不行的。“大头”应该是手握土地的“庄家”挣,哪能允许“大头”是房东和开发商挣呢。不涨也不行,面包不涨价,面粉很难卖上价啊。所以要挤一下泡沫,来个调整期(在调整期内让地价快速跟涨上来)。
调整期本不宜过长,地价涨上之后就开启下轮行情。但是这次的调整期为何又这么长呢?期限超出了原预定期呢?有很多因素,调整用力过猛,整个世界经济、贸易环境变化,又叠加了疫情等天灾人祸等因素,在这此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这次的调整期变长了,超出了原预定期。
房地产楼市邋遢,最难受的是谁呢?不是开发商,也不是买房人或卖房人(当然也难受,但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地方政府。楼市不行,地就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地方政府收入,60%来自卖地收入。地卖不出去,你说难不难受?这日子还怎么过呢?
于是乎要把疯狂的货币放出来,去创造财富。当然,天量货币放水不仅仅是刺激房地产行业,而是刺激经济各行各业。在回调期泡沫稀释的也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要疯狂的货币发挥创造财富的效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