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以极大的代价攻陷太原后,留明朝投降官员率少量人马驻守,主力大军则兵分两路,对北京采取南北夹攻的战略战术。南路大军东出固关,经真定、定州、保定直扑北京;北路是李自成亲率的大顺军精锐主力,经大同、宣府等地直趋帝都北京,从北边威慑京师,从而形成南北包抄之势。
大同、宣府、居庸关都是明朝为防御残元而设置的九边十三镇屯兵之处,均设有明军重兵防守,大顺军沿途攻城拔寨,扫荡了好几座军事重镇,消灭了明军大量有生力量,从根本上消耗掉了明廷赖以生存的武力支撑,使北京变得孤立无援,为下一步攻占北京打下基础。
挟力克太原之威,在大顺军朝北京挺进途中,许多军事重镇都闻风而下,唯独在代州,意气风发的李自成大军遇到了十分顽强的猛烈抵抗。
李自成亲率的大顺主力部队由太原出发,向北疾进,以轻微的代价几乎没费力就攻取了忻州,旋即趁势包围代州。领明军戍守代州的是山西总兵官周遇吉,他对明廷忠心耿耿,且智勇双全,带兵有方,深受将士拥戴。得知李自成大军即将进攻代州,他激励守军官兵,要精血护城,顽强固守。
“十七年正月,遇吉令通防河。会平阳守将陈尚智已遣使迎贼,讽通还镇说降。遇吉叱之曰:‘吾受国厚恩,宁从尔叛逆!且尔统兵二千,不能杀贼,反作说客邪!’立斩之,传首京师。至二月七日,太原陷,懋德死之。贼遂陷忻州,围代州。”
周遇吉
周遇吉日夜在城头上部署防守,加固城防,设置火炮俯射点,囤积大量火箭、滚木礌石,以实际行动激励守军将士,誓死守城,他见李自成军因连连取胜而骄狂无比,于是设奇兵出城偷袭大顺农民军,因出敌不意,竟连连得手,大顺军被骚扰得日夜不得安宁,伤亡十分惨重。“遇吉先在代遏其北犯,乃凭城固守,而潜出兵奋击。连数日,杀贼无算。”
李自成吸取教训,提高了戒备,并将代州府城围得水泄不通,截断了城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周遇吉死守数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再这样困守下去代州势必不攻自破,他与部将商议,决定弃城西走,遂率城中军民趁夜开城冲出重围,退守代州西面的宁武关。“会食尽援绝,退保宁武。贼亦踵至,大呼五日不降者屠其城。遇吉四面发大炮,杀贼万人,火药且尽,外围转急。或请甘言绐之,遇吉怒曰:‘若辈何怯邪!今能胜,一军皆忠义。即不支,缚我予贼。’于是设伏城内,出弱卒诱贼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贼用炮攻城,圮复完者再,伤其四骁将。自成惧,欲退。其将曰:‘我众百倍于彼,但用十攻一,番进,蔑不胜矣。’自成从之。前队死,后复继。官军力尽,城遂陷。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蝟,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城中士民感遇吉忠义,巷战杀贼,不可胜计。其舍中儿,先从遇吉出斗,死亡略尽。夫人刘氏素勇健,率妇女数十人据山巅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纵火焚之,阖家尽死。”
从周遇吉的悲壮事迹可以看出,儒学在古老中国根深蒂固,儒家思想熏陶或造就出一批“忠义之士”。明王朝这艘巨舰虽即将倾覆,但它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英才辈出却得不到重用,即使用了也非信之不疑,或用而不当,使这些有用之才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李自成虽然最终攻下了宁武关,但付出的代价极为惨烈。这是他在进军北京的途中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战役,死伤将士比打太原还要多。据记载,周遇吉以数千将士对抗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居然在代州、宁武关两次以小博大,歼灭了七万多大顺军官兵,战果可谓惊人。史载,“自成集众计曰:‘宁武虽破,吾将士死伤多。自此达京师,历大同、阳和、宣府、居庸,皆有重兵。倘尽如宁武,吾部下宁有孑遗哉!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刻期将遁,而大同总兵姜瓖降表至,自成大喜。方宴其使者,宣府总兵王承荫表亦至,自成益喜。遂决策长驱,历大同、宣府抵居庸。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复开门延之,京师遂不守矣。贼每语人曰:‘他镇复有一周总兵,吾安得至此。’福王时,赠太保,谥忠武,列祀旌忠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