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男子上午心电图和心肌酶都正常,晚上人就没了!医生找到原因

诗槐聊健康 2024-05-17 03:15:37

彭先生今年四十出头,41岁,正好处于事业的巅峰期,他想着这两年辛苦点,争取把后半辈子的钱赚够了,这样话以后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为此,彭先生拼了命的拿项目,赚的钱稳定上升,但由于要长期应酬抽烟喝酒,他逐渐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好像一天不如一天了,刚好这次五一假期他又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后出现了一阵阵胸闷的情况,虽然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但总归是令人感到心慌的。

回家后,彭先生稍作休息就能有所缓解,但在上楼梯、快走以及搬重物后,他的胸闷症状会更加明显,有点担心的彭先生来到了附近的医院想做详细的胸口检查。

来到医院后,彭先生详细的给医生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医生听完后思考了一会,怀疑彭先生可能有心肺问题,他先给彭先生做了胸部的听诊,肺音正常,心音稍弱,于是医生建议彭先生做心电图检查。

彭先生当即同意,因为他也怀疑自己心脏出现了问题,毕竟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稍微查一下症状,就有类似的诊断出现,而彭先生在网上查症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情况和心肌梗死非常符合,这才迫不及待的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显示有轻微的早搏,但基本是正常的。

医生看完彭先生的心电图检查后提议可再补充一个血常规检查,重点关注心肌酶的检测。彭先生表示同意,想着既然来了,那就都检查一下。

心肌酶检查是心肌梗死中非常重要的检查指标,当患者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疾病发生时,心肌细胞受损坏并释放心肌酶等生化标志物到血液中。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心肌酶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梗死的发生程度、范围和严重程度。心肌酶检查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提供关键的临床信息,帮助医生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很快,心肌酶检查结果也出来了,显示心肌酶正常,血常规无异常。

医生有些不确定的告诉彭先生:“虽然心电图、心肌酶显示正常,但不能完全排除心肌梗死,我建议留院观察。”

彭先生觉得医生可能有些小题大做了,既然所有检查报告都没问题,那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等下次出现不舒服的时候再来呗,再说了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结果都正常,继续检查岂不是浪费钱?

无奈之下,医生实在是顶不住彭先生的坚决要求,医生只能让他出院,但要把知情同意书和免责同意书签上。

然而,就在当晚,彭先生吃过晚饭后突然出现了持续性的胸闷、呼吸困难以及大量出汗,家人紧急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把他送到了急诊科,出人意料的是,刚到急诊科,彭先生就出现了室颤的问题。

急诊室医生们用最快的速度给予电除颤和心肺复苏,经过了三四个小时的抢救,最终还是无法挽回他的生命。

医生拿出最后的一张心电图,上面赫然提示彭先生存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家属不理解,医生很遗憾。

为何有症状却在心电图、心肌酶无表现?

在临床上,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症状时做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是必要的,但往往有时候查不出什么东西,这是怎么一回事?

第一,可能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这种类型的心肌梗死可能不会在心电图上显示明显的ST段变化,但可能伴有心肌酶的轻度升高。

第二,心电图改变延迟。有时候,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可能不会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或者改变非常微小,需要一段时间后才变得明显。

第三,心肌酶的释放可能被延迟。心肌酶通常在心肌损伤后几小时内开始升高,但有时这个过程可能被延迟,特别是在心肌损伤较轻的情况下。

第四,局部或微小的心肌梗死。小范围的心肌损伤可能不足以在心电图上引起明显的改变,或者导致心肌酶的升高低于检测阈值。

第五,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心肌缺血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表现出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但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结果却是正常的。

第六,医疗人员的技术或操作误差。在心电图的操作或解读中可能存在技术问题或人为误差,导致未能检测到心肌梗死的迹象。

因此,当患者出现疑似心肌梗死的症状,但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结果正常时,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其他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或负荷试验等,以进一步评估心脏状况,也请患者相信医生,不要抗拒做更多的检查和试验。

那常见的心梗症状有哪些?

①,胸痛或不适。这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被描述为沉重、压迫感、烧灼感或紧缩感。疼痛可能持续数分钟,并且可能在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不缓解。

②,疼痛放射。胸痛可能放射到肩膀、手臂、背部、颈部、下巴或上腹部。

③,出汗。可能与胸痛同时出现,可能是冷汗。

④,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心肌梗死都会出现上述所有症状,有些人可能只出现其中的几个症状,甚至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此外,有些心肌梗死可能表现为非典型的症状,如胃痛、牙痛或头痛。

上了年纪要注意三件事不能做,预防心梗

在我国,每年新发的心梗患者有100万人左右,而且每三名心梗患者,就有一名死亡,死亡率非常高,调查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人出现心梗的概率逐年升高,因此医生建议大家年纪大了以后不要做这三件事。

第一,经常熬夜。

熬夜其实并不直接导致心肌梗死,但它能通过多种机制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尤其是在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中。

比如熬夜会引起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可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熬夜还会导致心率加快,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下来可能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升高,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这是心肌梗死的一个关键因素。

除此以外,熬夜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调节,长期睡眠不足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而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而且熬夜会增加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的水平,长期的皮质醇升高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有数据分析,睡眠不足可能影响血液凝固系统,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冠状动脉阻塞,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发生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熬夜只是其中的一个潜在因素。对于那些已经有心脏病风险的人,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者等,熬夜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第二,总是喝酒。

酒精摄入与心肌梗死有密切联系,尤其在过量饮酒的情况下。酒精可以导致血压升高,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又是心肌梗死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酒精会使心脏跳动加快,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这些都增加了心肌梗死的风险。

酒精还会引起心律失常,特别是酒精性心肌病的情况下,心律失常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引发心肌梗死。同时,酒精可能影响血液凝固系统,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冠状动脉阻塞,进而引发心肌梗死。

第三,压力太大。

压力通常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这种反应可以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当患者压力太大时,压力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这种反应的持续激活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还有,压力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还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减少心脏的血流量,尤其是在冠状动脉已经存在狭窄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的压力太大,可以增加血液的凝固性,这意味着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栓在冠状动脉中形成,它可能会阻塞血流,导致心肌梗死。

而且压力可能会导致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或睡眠不足,这些行为都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总的来说,压力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脏健康,所以,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对于维持心脏健康至关重要,还有如果怀疑自己心脏有问题、局部不适,应当第一时间到医院做检查。

文/明哲

1 阅读:15
诗槐聊健康

诗槐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