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帕克尼尼并非天赋异禀,学会四个字,人人都可杰出

清脑读书 2020-08-30 21:28:13

2019年的高考,考生杨晨煜以730分的高分夺得广西的高考状元。这个分数也成为了广西有史以来的最高分,一时间成为了全民热议的话题。究竟是怎样的大神才能考出如此完美的分数?大家纷纷猜测,可谓是众说纷纭。

然而,正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天赋”这一块时,各种“臆想”也随之而来。有人说,这个无敌学霸状元,从生下来就注定是这样的。因为他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许多人寄希望于“天赋”,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有一丝的安慰:原来,我是真的努力了,只不过是真的因为没有学霸的基因。

当然,最后这些都被证明是空穴来风。他的爷爷奶奶没有有读过什么书,父母也只是广西的普通院校毕业的。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

杨晨煜说,正确的学习方法其实是最重要的。

而这个回答和安德斯·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不谋而合。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研究发现:

优秀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而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01 刻意练习

诸如莫扎特和帕格尼尼等天才的代表,在作者看来,他们的成功也同样是因为遵循了一种黄金法则,那就是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简而言之,就是人们通过运用系统的方法,突破了原有的边界,甚至创造了奇迹。

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由约翰尼·海耶斯在1908年奥运会上创造的马拉松世界记录为2小时55分18秒,当时的报纸称其为20世界最伟大的比赛。然而,这个成绩放在100年后的今天,也就是和波士顿马拉松赛(3小时5分)的参赛资格差了没几分钟。

刻意练习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1.具有明确的可衡量的目标。

例如海明威要保证每天写500字,村上春树则“像打卡考勤那样,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写十页。”他们都给自己制定了具体的目标数,为的是最终成为一名作家打好基础。

2.保持专注的状态。

作者在练习记忆数字的时候,每时每刻都不敢懈怠,集中精力听着别人报出来的数字,并进行记忆和复述。

3.练习中要有反馈。

刘国梁教练在对球员进行训练的时候,特别注意球员们的当场反馈。如果是某一个动作不到位,他会带领球员进行动作的拆解分析,直到满意为止。反馈会让练习更加有效,第一时间清楚自己的不足,从而予以纠正。

4.努力挑战,走出舒适区。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那些优秀者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他们是否敢于走出舒适区。所以,现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行动营课程:如早起营,写作营,运动营等等。很多人在全部参加完训练营之后,都会觉得自己确实比之前厉害多了。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外部的“监督”下实现了自我突破,走出了舒适区。

了解了刻意练习的基本概念,我们还想知道刻意练习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02 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作者在这本书里说到,刻意练习还不同于《异类》里面讲到的“一万小时理论”。因为“一万小时理论”存在明显的三个误区:

1.不能随便给人承诺;2.有时候不需要1万小时;3.有时候练到了也没用。

而刻意练习不仅克服了这几个缺陷,还能增强大脑的适应力和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1)增强大脑适应力

如果要问谁的车技好,大家会说当然是出租车司机了。那要是让你说出哪个国家的出租车司机技术最好,一定非伦敦出租车莫属了。

伦敦有着世界上最复杂的道路,连导航都起不了作用。所以,这座城市对出租车司机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需要通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资格考试之一。为了拿到这个资格,司机们不仅要准确地记住所有街道和重要地标,并且在极其复杂的路网中,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优的路线,将乘客送到目的地。

科学家对考取了资格证的伦敦出租车司机们进行了大脑上的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海马体(大脑中负责记忆部分的区域)比普通人要大;同时,更令人惊讶的是,和考取前的自己相比,他们的海马体也大了不少。

科学界一度认为,成年人的大脑布线已经固定。但这次实验就推翻了这个认知,这也说明只要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刻意练习,我们大脑中无限的适应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它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做到一般人都难以完成的事情。

(2)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人们对于一个事物形成的下意识的反应。

我们在电视上就看到过这样的例子,比如下盲棋的高手——国际象棋大师亚历山大·阿廖欣。他可以同时接受26的人的盲棋挑战,并且还创造出了17胜5负4平的好成绩。

真的是因为这些大师们都是记忆高手吗?研究证实如果让人随便摆放棋子,他们的记忆和普通人相差不大。但就是因为长时间的练习和思考,他们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行棋的规律和秩序,对于他们来说,处理棋子的方式就是他们下意识的一种反应而已。他们既能着眼于全局观察,也能在必要时把注意力聚焦在具体的落子上。

还有职业运动员的例子也能说明这点,在阿根廷男足队的一场比赛回合上,他们一共传导了12脚球,最后直接得分。整个过程看上去行云流水,丝毫不拖沓。他们的主教练也一直强调:不要去想过多的跑位和战术,只要人跟着球就行。这种“极简”战术在我们外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情,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刻意练习给人类提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未来,每个人也都能变得更加专业。

那么,我们如何把刻意练习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表现呢?

03 在工作中“刻意练习”

职场人本身时间是不多的,因此,作者建议把每一次工作都当做是一次训练,在工作中边干边学。

比如我们公司每周都会有一个学习交流会,每周的主题和每个人的角色也都不一样。可能上一周我是主持人,这一周就有可能变成分享嘉宾或信息记录官。然而,这就是我们日常的一种刻意练习的形式,分享嘉宾在台上做演讲时,其他人则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做好笔记,记录演讲过程中好与不好的地方,会后进行交流反馈。

慢慢地,我发现我们公司的员工稳定地提高了各种技能,而且主持、演讲、总结、观察等能力也都有在提升。边做边学可以使我们熟悉练习的习惯,并思考如何练习。一旦人们理解了日常练习的重要性,并意识到由此带来的成长和进步,他们就会找机会把其他工作转变成练习的活动。

另外,在职场中要注意区分知识和技能的概念,职场人应该聚焦于绩效和表现。也就是说,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只是会让你变得更清楚,活得更明白一点。但能否做好这件事情,就需要动手去做,并加以刻意练习。

同时,在刻意的练习中一定要牢记3F原则:

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和纠正(fix it)。

首先要保持专注,职业选手和普通人刻意练习的区别就在于“并不娱乐”。也许我们嘻嘻哈哈地就打完了一场比赛,可是对于职业球员来说,时刻保持专注,快速阅读赛场上对手的任何一个数据,才能将其打败。

其次就是要有反馈,尤其是即时的反馈。当场提出的方案如果有遗漏或者不足的地方,就一定要及时反馈,以免“酿成大祸”,给公司造成原本可以避免的不必要损失。

最后要不断进行改进,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当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错误时,要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它。如果是自己不擅长、不了解的领域也应该大胆地去学习,去向别人请教,以达到方案最终完善的结果。

尽管我们生而平凡,但这本书告诉我们:

所有的伟大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刻意练习也并不复杂,只要你有明确的目标,保持专注,及时反馈,并能够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区,我们也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0 阅读:4
清脑读书

清脑读书

人生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