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藩之乱肇始阶段,清廷于军事上陷入被动,西南诸多省份迅速为叛军所据。吴三桂等人于短期内得以获取显著军事优势,此与其实力雄厚,兵强马壮、粮草充裕息息相关。由此,一个关键问题亟待厘清:吴三桂举兵叛清之际,究竟拥兵几何?
颇为遗憾的是,于现存史料中,针对三藩之乱时期吴三桂所统领的兵力,并无确切统计数据留存。当前,仅能借助各类资料出处,对其兵力状况展开大致推测。
【吴三桂额定的兵员是多少?】
在清代,无论何省之驻军,八旗与绿营皆有既定兵额规制。回溯历史,明崇祯十七年,吴三桂于山海关驻防,彼时其统领着三万辽东精锐之师,此部兵力堪称吴三桂军事力量的初始根基。
山海关大战结束后,吴三桂于多尔衮助力之下克敌制胜,然而此役致使其部遭受重创。战后,多尔衮旋即饬令吴三桂对李自成展开追击,并调配“分隶步、骑兵一万”予之。此举措表明,清军入关之际,吴三桂所部兵力已锐减至一万之数。
在接踵而至的数年间,吴三桂挥师西进,先后平定陕西、四川,继而经略云南。其于缅甸擒获永明王,又成功戡定西南方水西土司安氏势力。一系列战事频繁展开,在此过程中,吴三桂凭借诸多军事行动,持续扩充自身军事力量。凭借其军事威望与作战成果,各地精锐兵力纷纷归附,逐渐汇聚于其麾下。
所收编力量主要涵盖大顺、大西农民军旧部,以及南明永历政权官兵。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于云南一地,吴三桂便成功俘获并劝降永历朝廷官兵及其眷属达八万余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中,有相当比例为曾联明抗清的大西农民军余部。
在军事将领方面,颇具声名者不乏马宝、王会、塔新策、高启隆以及狄三品等人。彼时,平西甲兵以其向来强劲的战斗力而著称。经吴三桂收编整合之后,该部军队实力显著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组建“忠勇”“义勇”共计十营。
在探讨吴三桂所统兵额这一历史问题时,众多官修正史与私家著述之中,魏源所著《圣武记》的记载颇具权威性。据《圣武记》所载,吴三桂藩属辖五十三佐领,其麾下绿旗兵达一万二千之数,另有丁口约万余。同时,吴三桂还设有前后左右援剿四镇,此四镇共分十营,且每营配置兵员一千二百人。
长期以来,因史料匮乏及文人隐晦书写等因素,诸多官方编纂的史籍在吴三桂具体兵力记载方面,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在此情形下,多数人采信魏源之说。然而,魏源并未对吴三桂军队数量进行确切的数字化统计,故而“五十三佐领,绿旗兵一万二千”常被视作吴三桂军队的额定编制。
【吴三桂的藩属兵丁数量】
三藩归属满洲汉军旗序列,其麾下武装力量涵盖八旗汉军与绿营。关于旗兵数量,学界存在共识,即“五十三佐领”。鉴于藩属旗兵编制为每佐领二百人,故而吴三桂所辖旗兵总数计为一万零六百人。
藩属绿营兵的统计颇具难度。吴三桂麾下绿营创建的确切时间,尚无文献可考。然而,随着其在平定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区取得胜利,诸多兵源纷纷充实到该绿营之中。
鉴于旗兵员额存在固定数额限制,此部分实施扩编的军事力量遂被纳入绿营体系。顺治十七年六月时,吴三桂所属绿营兵力已攀升至六万之众。
众多藩兵与八旗驻防所构成的庞大军事力量,其所需军饷数额巨大,致使朝廷面临沉重的财政负担。在此情形下,清廷针对云南省裁军与筹饷事宜,召集议政王大臣举行专项会议。
经此次会议决议,于云南地区终止绿营兵的征募活动。对于已投诚的官兵,饬令其返回原籍从事农耕生产。针对吴三桂藩属之绿营兵,明确限定其兵额为三万人。
尽管吴三桂凭借诸多托辞试图延缓裁军进程,然而,鉴于军饷供应面临困境,加之朝廷明确颁布限制指令,他亦只能遵从此令,以彰显其恭顺之意。由此,吴三桂藩属的绿营部队最终确立了相对稳定的编制,即十营与四镇。
据《清实录》所载,平西王吴三桂曾奏请,将归降的兵丁进行编制。具体规划为,将其分为十营,每营设定兵员数额为一千二百人,各营皆由归降官员统领。营名分别定为“忠勇”与“义勇”,且两营各自再细分中、前、后、左、右五营。同时,任用归降的旧官马宝等十员,委以总兵官之职,负责各营军事统领事务。
顺治十七年七月,清廷对云南投诚官兵进行军事改编,将其整编入藩属绿营体系,总数达12000人,按编制划分为十营。至十月,清廷批准吴三桂奏请,于云南设置援剿四镇,任命马宁、沈应时、王辅臣、杨斌分别担任总兵官。其中,左镇驻扎武定,右镇驻防曲靖,前镇屯驻楚雄,后镇镇守洱海。每镇配备马步战守兵三千人,四镇兵额总计12000人。如此,“十营”与“四镇”的兵额相加,总数共计24000人。
综上,吴三桂所领藩属军队编制中,旗兵数额达10600人,而绿营兵以十营与四镇之制,共计24000人。两类兵种合计,其拥有的总兵力为34600人。
需明确指出,上述统计数据乃朝廷既定规制下的结果。而吴三桂通过临时奏请额外增设以及私下募兵等方式扩充的兵力,并不涵盖于该统计范畴。关于吴三桂这类编外军事力量的确切规模,因缺乏确切史料记载,至今难以明晰。
从另一视角可对吴三桂正式统领的军队规模进行大致推算。顺治十七年,朝廷向云南一省拨付的军饷数额高达九百万两白银。
在清朝顺治年间,各镇兵饷执行如下标准:马兵每月获饷银二两,步兵则为一两五钱,守兵月饷为一两。倘若以马兵饷额为统一计算标准,那么九百万两的军饷,恰好可维持37.5万人的兵饷开支。
需明确的是,吴三桂所拥有的兵力并非确切为37.5万。他完全可通过汰除老弱、招募精锐的方式,整饬出一支具备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从三藩之乱时期战争的激烈程度及规模考量,吴三桂所统领的军队数量,理应不少于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