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医生,怎么会这样?我平时就喜欢去公园打个太极,散散步,怎么就心梗了呢?”周大妈虚弱地睁开眼睛,带着一丝不解地问道。
医生轻轻点点头,叹了口气说道:“大妈,您这种情况啊,运动时没多加注意,尤其是心脏有点基础问题的人,运动可得挑着来。过量、过猛、过度都要不得啊!”
于是,医生坐在她床边,开始讲述了心脏不好的人应该避免的三个“雷区”,并配合着讲了一个让周大妈和旁边的家属都记忆犹新的故事。
周大妈是个热爱生活的老太太,年过六十依然精神矍铄,她有两个喜好,一个是看社区养生节目,另一个就是偶尔去晨练,问题就出在这晨练上了。
大妈在看了某个电视节目后,开始尝试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觉得锻炼能让自己身体更好,可她忽视了一点——她的心脏并不适合高强度运动。
于是乎,她坚持了一段时间的“跟年轻人比拼式运动”,结果,突发心梗住了院。
医生看到大妈的疑惑,继续说道:“您呀,不是运动不行,而是得讲究方式方法。尤其是以下这三个雷区,心脏不好的,千万别踩进去!”
“咱们的心脏就像个老伙计,有啥问题不能总靠强撑。大妈,您得知道,高强度的运动,对心脏的冲击比您想象得大。尤其是在身体还没热身的情况下,突然进行激烈的运动,就相当于让一辆没热机的车突然加速,很容易出问题。”
医生比喻说,这就像您一位邻居老李头,平时没事喜欢喝点小酒,悠闲地聊会天。
有一天突发奇想,想跟年轻人比比谁能快步爬十层楼,结果爬到一半,气喘得差点没缓过来。
人的身体器官有自己的承受限度,尤其是心脏,年纪大了它的弹性、力量都会有所下降。一旦强行给心脏“超负荷”,这个“小马达”容易突然失控,导致心肌供氧不足,诱发心梗。
这时候,医生还补充了一点,“就算是年轻人,长期没运动过的,也不能突然上高强度的锻炼,咱们心脏承受不了的。很多人在这一点上‘栽了跟头’,尤其是爬坡、快跑之类的运动,心脏不好的老人家,尽量少碰。”医生接着说道:“有些人不论天气多差,都坚持晨跑、快走什么的,觉得越是挑战天气,越能锻炼身体。大妈,您知道吗?其实这种时候运动,尤其是气温很低的时候,对心脏的负担比平常大得多。”
他解释道,天气寒冷时,人体的血管会收缩,血液循环的阻力会增大,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才能维持正常的血供,这对原本心脏就不太健康的人来说,是一种双重负担。
冬季清晨的低温,空气中的氧含量也偏低,这些都会增加心梗的风险。还有雨天、雾天,空气湿度大,氧气稀薄。
出门活动时,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需要“加班”工作,心脏的供氧量不够就很容易出问题。
听到这里,周大妈点了点头,悻悻地想起了几次寒冬清晨坚持出门锻炼的经历。
那时还觉得自己坚持锻炼很有毅力,现在才知道,这种毅力对心脏来说可是“要命的”!
医生还打趣道:“要说天气不好时锻炼对心脏有啥好处,大概也就是让人赶快认清形势,知道冬天该待在家里喝茶,别成天想着‘逆天改命’。说句实在话,咱们心脏好不好不是看天时地利就能改观的,要知道适可而止。”医生继续说道:“运动嘛,要讲究个劳逸结合,尤其是心脏不太好的人,休息的时间一定要充足。很多人认为只要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就会越来越好,可一味的坚持,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周大妈听着不住地点头,原来自己平时过于“贪心”,觉得锻炼越多越好,忽略了适当的休息。
医生微笑着对大妈说:“其实,运动是好事,但必须根据个人体质、健康状况量力而行。心脏不好的人嘛,锻炼可以选低强度的、渐进式的,比如散步、太极、瑜伽,这些对心脏的冲击小,还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不用急着见成效。”
周大妈听完,终于恍然大悟,她感激地对医生说道:“我可算明白了,运动不是光靠拼劲的,还得讲究方式。”
医生点点头说:“对呀,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保证,保持良好习惯比偶尔来个‘猛增负荷’要重要得多。”
听了医生的解释,周大妈终于安心地笑了笑。
关于心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郑劲松.探讨MIAT通过NF-KB/IL-6/STAT3通路影响心梗后交感神经重构,哈尔滨医药,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