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12日午时,周恩来与邓颖超在西花厅设家宴,以最高规格款待一位气质出众的中年女宾,宴会上,周总理尊称其为黄埔军校及北伐军总司令的夫人。
两日后,总理夫妇于西花厅依前例宴请该女士,并批准其含赴港在内的所有要求,指令在场廖承志无条件执行。
至此,大家或已推测出她的身份。她非宋美龄,实为蒋介石第三任夫人,陈洁如女士。
周总理礼待陈洁如,近40年后,她仍受黄埔军校校长夫人与北伐军总司令夫人礼遇,皆因她确实值得这份尊敬与荣耀。
黄埔军校早期学子公认陈洁如为校长夫人,她气质温婉,敦厚亲切,且无架子,因当时年纪尚轻,众人皆爱称她为小师母。
陈洁如15岁与蒋介石成婚,共度7年。期间,她紧随蒋介石,支持其事业。黄埔建校、东征北伐等关键时期,陈洁如始终陪伴在侧,不离不弃。
陈洁如终被蒋介石五年之约所骗,此后孤老一生。其人生境遇,令众多黄埔师生深感叹息。
特此说明,许多人观陈洁如照片后,认为其相貌普通,推断蒋因追求新鲜感而舍弃她,此观点有待商榷。
这属误解,上世纪初摄像技术不佳,照片难显人物真貌。陈洁如实则貌美,蒋介石曾竭力娶她,婚后以她为荣。可疑蒋人品,但信其择偶眼光。
蒋介石曾深爱陈洁如,却为何最终离弃?二人情感纠葛的真相如何?探究历史,我们来了解这段过往。
陈洁如,本名陈凤,婚后蒋介石觉其名俗气,遂更名为陈洁如,寓含高洁之意。
陈洁如1906年出生,父亲乃浙江籍上海商人,家境殷实,衣食无忧。
陈父将女儿视作珍宝,1918年陈洁如12岁时,送入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在校期间,陈洁如与朱逸民结为挚友。
朱逸民为上海财阀张静江之妾,备受宠爱,张静江送她入女子学校。同年,张静江正妻姚蕙逝世。1919年,42岁的张静江迎娶年仅20岁的朱逸民为正室。
朱逸民嫁给张静江为续弦后,辍学在家,常邀好友陈洁如前来相聚。
张静江府上此时常有蒋介石这位结拜兄弟来访。蒋因受粤军将领排挤,离职赴沪,与张静江共谋投机生意,故频繁出入张府。
在张静江宅邸,蒋介石初见陈洁如,惊为天人,当即倾心不已,随即展开了热烈且执着的追求。
陈洁如13岁时,因发育较早,已长成高挑身材,明眸皓齿,肌肤细腻的美少女,犹如含苞玫瑰,深深吸引了蒋介石。
老蒋当时未获孙中山重用,且年岁已高,两度成婚。陈父陈母视女如宝,故而反对婚事,即便张静江出面,亦无济于事。
但蒋介石持续追击,毫不松懈。两年后,陈洁如父亲因心脏病骤逝,陈家失去支柱,母女无措。此时,蒋介石获得了展现自我的机会。
蒋负责陈父后事,办得风光并悉心照料洁如母女。经张静江牵线,陈母应允婚事。1921年,15岁陈洁如嫁给37岁蒋介石。
蒋介石迎娶陈洁如后,视若珍宝,对她呵护至极,宠爱有加,无论出行何处皆携其同行,不愿片刻分离。
陈洁如年幼却贤淑,对丈夫一心一意,深得蒋介石满意。夫妻恩爱,成为当时众人羡慕的对象。
陈洁如为蒋介石带来好运,婚后不久他受命南下广州。1922年陈炯明叛变,蒋与妻陈洁如共守永丰舰40余日护卫孙中山,因此获孙重用,人生轨迹自此改变。
1924年黄埔军校创立,陈洁如任蒋介石私秘,常伴其左右,料理杂务与人际,照料生活。其大方亲和赢得师生好评,被尊称为黄埔小师母。
1926年北伐期间,陈洁如毅然赴前线,与丈夫并肩作战,共度难关,展现了北伐军总指挥夫人的英勇风采,令官兵们深感敬佩。
然而,同年蒋介石于孔祥熙夫人宋霭龄家宴上邂逅宋美龄,萌生蒋、宋、孔联盟之念,归家告知陈洁如,陈洁如当时并未重视。
蒋四•一二政变后,南京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蒋地位危急。为获宋氏家族支持,蒋拉拢财政部长宋子文,再通过其说服宋霭龄,欲娶宋美龄,但宋家要求蒋必须单身,断绝与前妻关系。
蒋介石未向陈洁如透露全部真相,哄骗她先去美国留学五年,承诺待功成名就后接回,重续夫妻关系。
陈洁如虽万般不愿,但作为弱女子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蒋介石的条件,只求他能信守承诺。
1928年8月19日,陈洁如与张静江之女同乘轮船赴美。航行至太平洋时,无线电广播突传蒋介石声明,此事出乎陈洁如意料。
民国十年,毛氏原配与中正离婚。另两氏本非正室,亦已与中正解除关系。目前家中仅有二子,无其他妻女。
陈洁如闻蒋之声明,震惊万分,数度欲投海自尽,幸得张静江之女屡次劝阻,方得保全性命。
陈洁如自那日起终身未再嫁。留学五年间,她勤奋刻苦,终获硕士学位。1933年返沪后,为蒋介石名声考虑,她拒绝工作,常年隐居,生活如青灯古佛相伴。
新中国成立后,陈家房产被政府收缴,致陈洁如失去生活来源。她拒绝黄埔学子援助,转而依赖写作维持生计,生活愈发困苦。
1962年,陈洁如受邀至北京,获总理夫妇两次宴请,并准许定居香港。5月,她抵港,居住在铜罗湾戴安国为其租用的公寓,戴安国为戴季陶之子。
陈洁如居港时,虽得蒋介石资助,却无稳定保障,生活依旧充满忧虑与恐惧。
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逝世。临终前,她给蒋介石遗书一封,尽诉生平凄凉与积郁,信中言语令人动容:道尽一生哀怨,读之催人泪下。
30余载,我所受委屈唯君洞悉。为维护君等及国家之荣耀,我始终忍受极大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