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月底,为适应战场形势的变化,蒋介石下令对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从南北两个方向直奔山东解放区而来,企图将华东野战军主力拖入临沂一带决战。
然而,华东野战军则装作与敌军决战的模样,在南线阻敌,但华野主力却秘密北上,发起了莱芜战役,一举歼灭了李仙洲集团五万六千多人,俘获李仙洲等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在莱芜战役中,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华野第九纵队逮捕了国民党军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结果聂凤智却收到了陈毅要求放人的命令,一时间令他大为恼火。后来,聂凤智才知道,原来韩练成是自己人。
其实,在当年的莱芜战役中,第九纵队逮捕了两个姓韩的军长。一个自然就是韩练成,其实,韩练成当时的职务是整编第四十六师师长,但由于人们习惯上还称四十六军,所以,韩练成也依然被称作军长。
另一位便是第七十三军的军长韩浚。华野在包围莱芜之后,故意在北门留下了一个缺口。因此,当韩浚率残部逃跑时,自然一下子便钻进了九纵设下的口袋里。
韩浚出生于湖北黄冈的一个地主家庭,受革命思潮影响,他从小便产生了进步思想。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韩浚报名参加考试,并顺利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杜聿明等人都是他的同学。
当时,韩浚跟陈赓住在一个宿舍,在他的影响下,韩浚也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阅读了不少进步书刊。不久后,在陈赓的介绍下,韩浚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1925年10月,韩浚被派往苏联深造,但不到一年后,他便奉命回国,参加北伐战争,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张发奎部下担任教导营营长。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驻扎武汉的国民革命军与杨森部展开了激烈交战。直到杨森部撤走后,韩浚才率教导营回到了武汉。
同年6月,张发奎升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不久后,总指挥部警卫团成立,这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一支武装力量。卢德铭任团长,韩浚任警卫团参谋长,除了他俩外,军中的不少军官也都是共产党员,而士兵则大多出身于农民协会。
8月2日,卢德铭和韩浚听说了南昌起义,当即决定率领警卫团开赴南昌。然而,警卫团行至武宁后,他们得知起义大军已经南下,与此同时,张发奎也已经派了兵力前来围堵。
卢德铭和韩浚讨论后决定将改道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一带,部队在这里休整后,卢德铭和韩浚便开始积极寻找党组织。
不久后,他们与时任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人向警予取得了联系。根据向警予的指示,两人决定迅速回到警卫团,率领部队到农村发动起义。并指定卢德铭为秋收起义总指挥,韩浚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然而,返回途中,韩浚不幸被捕,被关押在了通城县牢狱中。卢德铭则回到了部队,不久后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并在后来上了井冈山。
这一时期,毛泽东正在同湖南省委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发动秋收起义的相关事宜。因为当时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在修水、安源等地。毛泽东多次来到这里,召集部队的军事负责人开会,传达八七会议精神,下达了发动秋收起义的指示,并讨论和制定了行动方案。
我党在修水、安源等地的武装力量被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担任总指挥。
半年之后,韩浚在友人的帮助下,终于恢复了自由。但此时,他已经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尽管韩浚已经听说了秋收起义一事,但他并没有去寻找起义部队,而是先后前往武汉、上海寻找党组织。毫无疑问,由于当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我党的联络地点早已转移。
1928年夏,韩浚在上海加入了黄埔革命同学会,反对蒋介石。并在中原大战中,先后前往北平、太原等地联络各种反蒋派别。中原大战失败后,韩浚的反蒋活动也宣告失败,走投无路之下,他选择了向蒋介石投效。自此,韩浚与中国共产党站到了对立面。
1932年,韩浚还奉命参加了“围剿”红军的战斗,并受到蒋介石的重视和称赞。抗日战争爆发后,韩浚率部参战,表现英勇,立下赫赫战功,但损失也相当惨重。
1941年,韩浚被任命为第七十三军第七十七师师长。这支部队,封建地域观念严重,纪律很差,军事素质很低,老百姓甚至叫这支部队是“害人害到底”的部队。
韩浚上任后,立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加强军事训练,重视军队纪律,调动军中人事安排。这一系列举动,迅速改变了部队的面貌,并有效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在宜昌外围作战和长沙会战中表现出色,深受蒋介石赏识。
1944年,韩浚得到提拔,升任73军中将军长。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成为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被装备了各种美式武器。
解放战争期间,韩浚率领73军在莱芜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痛击,全军覆没。韩浚被俘后,受到了解放军的优待,他和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一起被移送到了“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
1950年,韩浚等国民党被俘将领来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期间,在一次聊天中,汤尧吹嘘说:“我在黄埔军校的时候,还是陈赓的教官呢。”
一旁的韩浚听后,不屑地说道:“教官又如何,我曾经还是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呢?如今还不是一样都是阶下囚吗?”
话音刚落,众人纷纷看向韩浚,七嘴八舌地问他“怎么回事”。韩浚担心说得多了给自己惹来麻烦,一声不吭地离开了。
但功德林的事情很快便传了出来,毛主席也听说了这件事。由于秋收起义在我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让人们了解那段历史。毛主席还特意澄清道:“韩浚没有说谎,他当年的确是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但是,我没有见过他。”
原来,韩浚因为早早被捕,并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虽然有着秋收起义副总指挥的职务,但却错过了起义。
1961年底,韩浚获特赦,恢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