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被黄帝抢走帝位,为何反而帮黄帝死战蚩尤?考古发现解开谜团

秦皇汉武 2021-12-07 17:14:32

炎帝号神农氏,在轩辕黄帝入主中原之前,神农氏部落是最早的天下共主,其对应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是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这一时期华夏先民由原始的居无定所的狩猎模式向固定的农耕模式过渡)。

按照《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和《周易》“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等记载可知,神农氏的共主地位的取得,靠的不是军事威慑,而是对农耕文明的开创。

史书记载绝非虚妄之词。考古学成果表明,我国的农业产生时间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后,即新石器时代开端,普及于距今5000年前后,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彼时的华夏大地分别出现了以黄河流域的粟、黍作物和长江流域水稻作物为主的两大农耕区域,如河北徐水的南庄头遗址、南方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都有粮食作物的考古发现。

在仍然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史前时期,神农氏部落率先进入农业经济,其产生的直接影响便是部落人口的迅速壮大、居邑的产生以及粮食盛放用具—陶器的发明。

文献记载中神农氏“作为陶冶,合土范金”恰恰与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农业和制陶工艺的相继出现吻合,毫不夸张地说,仰韶文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亦是当时整个东亚地区最发达的文明之一。所以,神农氏自然而然就成了天下万国的中心(共主)。

《吕氏春秋》记载“神农十七世有天下”,按照每世30年粗略推算,神农氏成为部落联合体领袖的时间延续有500年之久,也正是得益于“教民农作,神而化之”的巨大功劳,神农氏被诸侯奉尊号炎帝。所谓“炎”即红色,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类型的陶器恰恰以红陶为典型特征。

而打破固有天下秩序的,是黄帝的出现。

黄帝与炎帝同出少典氏,《国语》这段记载说的是炎黄两大部族同源,而并非是说黄帝和炎帝个人之间有直接血缘关系。

事实上,综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来看,同出泾渭流域的炎帝部族最先东迁进入广袤的中原地区开展农业生产,而黄帝部族直到与蚩尤大战前夕,都仍然是过着“迁徙往来无常处”的游牧生活。

黄帝与炎帝的交集,出现在阪泉。

据《史记》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衰……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是关于炎黄阪泉之战最完整的记载。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黄帝通过阪泉之战,击败了炎帝。此战过后,黄帝部族成为新的天下共主,而炎帝则丧失帝位,退居为黄帝治下的联盟部族。

而关于战争的起因,所谓“炎帝侵陵诸侯,黄帝主持正义”,不过是史家惯用的成王败寇的理论罢了,真实的原因,不过是上古部族在迁徙过程中争夺更适宜的生存区域罢了。

对于世居中原地区的炎帝部族而言,黄帝无疑是个外来户,但阪泉战后的炎帝,却死心塌地做起了黄帝的臣子,甚至与黄帝组成联军,去讨伐自己的同宗:蚩尤。

“蚩尤姜姓,亦炎帝之苗裔”,与姬姓的黄帝相比,同为姜姓的蚩尤与炎帝之间的关系更为亲近,蚩尤与炎帝是同宗不同支,从考古文化类型上讲,蚩尤属于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其直接源自炎帝的庙底沟类型。

《逸周书》曾有记载:“蚩尤宇于少昊(皞)”,后来考古工作者果然在冀鲁豫三省交接地带发现了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遗存,证实文献所言非虚。

可见,在黄帝未涉足之前,炎帝和蚩尤两大部族集团都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炎帝居北,蚩尤居南,依托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创造了发达的农业文明。

但与炎帝相比,蚩尤显然更难对付,这不仅是因为蚩尤所代表的九黎部落比黄帝更早步入农耕模式,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更率先在军事作战中应用了金属兵器。

《吕氏春秋·荡兵》云:“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在部落战争仍然普遍使用木棍、石头做武器的时代,操持金属兵器的蚩尤军队,堪称是那个时代装备最精良的武装。

所以,黄帝九战九不胜,多次被蚩尤击败,以至后世讹传蚩尤“铜头铁额,食沙石子”。

但这其中最让人感到困惑的是炎帝的态度。

在被黄帝武力夺走帝位后,炎帝部落再未有过任何反抗行为,甚至在黄帝处于九次与蚩尤作战却九次战败的不利态势时,炎帝部落仍然不离不弃地追随黄帝与蚩尤死战。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炎黄部落联盟能得以如此稳固?

如果我们把炎黄蚩“三祖大战”置入同时期的考古发现进行比对,就会有清晰的认识。

上文已述,神农氏所对应的是仰韶文化考古类型,而仰韶文化的取代者则是以黑陶为典型特色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鼎革时间分界点在距今5000年左右。

不过,龙山文化并非由仰韶文化直接发展而来,而是经历了一个突变,在融合了包括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在内的众多考古学文化类型后,龙山文化形成,并终结了仰韶文化。

同样是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时间节点上,华夏大地还遭遇了千年一遇的气候突变,华北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冰期冷锋,气温波动剧烈,降雨集中,受影响最大是华北一带的农耕部族。

为了争夺更适宜种植的土地,炎帝和蚩尤爆发了九隅之战,“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古时以“九”为多,“九隅”意指炎帝所拥有的大片疆域。

由于蚩尤集团的生产力高于炎帝,所以炎帝被迫撤离“九隅”,撤退过程中在阪泉遭遇到东迁而来的黄帝族,于是爆发了上文提到的炎黄阪泉之战,炎帝被迫让出帝位,与黄帝联盟。

炎黄结盟的背后,是游牧和农耕两种生存方式的融合,在气候异常的特殊历史地理环境下,这种融合反而让两大部族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异常的气候环境,客观上“迫使”炎帝甘愿留在联盟当中,以避免部族面临无法获取食物来源的绝境。

而最终帮助炎黄联军击败蚩尤的,也恰恰是天气。

涿鹿之战的文献记载当中,充斥着“黄帝使应龙蓄水,蚩尤纵大风雨”等神话内容,剥去神话外衣,其背后反映的正是三祖大战时降雨频繁、气候异常的自然环境。

最终,蚩尤部落没能敌过更适宜当时生存环境的炎黄“耕猎”模式,战败被逐。考古工作者在对涿鹿桑干河一带考古发掘时,也发现了仰韶文化被其它文化叠压的情况,证实了龙山文化全面取代仰韶文化的起源地正是涿鹿。

正是在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当中,炎黄联盟得以巩固,其创造的共同文化传承至今。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另一位华夏始终—蚩尤,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著史理念影响下,蚩尤被污名化了,当然,这并非本文论述重点,不再赘述。

35 阅读:17711
评论列表
  • twain 33
    2021-12-08 04:45

    这有啥奇怪的,看看元朝初年,最终打败南宋并逼迫南宋末帝跳海身亡的那帮人,99%都是汉族人,元军队的总指挥与南宋军的总指挥,竟然还是表兄弟的亲戚关系呢

    用户17xxx14 回复:
    你是说张世杰和张弘范吧?同族兄弟能叫表兄弟?
    singlee 回复:
    [哈哈笑]曹彰的老婆是孙权的侄女,他们的孙子叫曹芳
  • 2021-12-10 21:27

    蚩尤和炎帝都姓姜,蚩尤先人由于生存理念的冲突从姜族分离,改称黎族。经过多年发展,黎族逐渐强盛,而姜族各部逐渐衰落,于是蚩尤带领的黎族得到姜族各部的支持,成为新的姜族首领,部分不服的部族只能随炎帝远走。再看蚩尤这个称呼,蚩就是山下土里的虫子,是一种蔑称。当年黎族从姜族分离后,一直被姜族蔑称为蚩,可见两家仇恨之深。就如现代的兄弟阋墙一样,亲兄弟为了家产比仇人还狠

    浩哥 回复:
    那你说说五千年前在红山文化区龙文化起源地的都是谁?蚩尤作为齐地八神之一那些祭祀他的中原人是什么人?五千年前的三皇伏羲氏燧人氏有巢氏和那些非炎黄子孙的都是黄帝的什么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献记载下令吃人的历史是那个炎黄子孙写的?用的字是仓颉造字还是那个造八卦造字的伏羲氏造的?
    Z先生。 回复:
    不是最新报道,已经出土文件表明,蚩尤是黄帝的儿子。不要胡乱猜测了
  • 2021-12-11 09:38

    蚩尤被黑的好惨[笑着哭]原来是炎帝部落生产力落后于蚩尤,被赶跑了,然后又被游民部落黄帝部落揍了一顿,只能投靠黄帝部落搞耕猎模式。后面气候恶劣了,耕猎模式打败了蚩尤部落的耕地模式[笑着哭]有点像元朝

    呵呵 凡人的智慧 回复:
    神农才是一直都是耕种业的代表好吧?蚩尤算是工业代表,你扯天气怎么不说之前炎帝也是气候问题才输的?
  • 2021-12-08 10:31

    从炎黄到秦汉晋唐元,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宋辽金明清,一直到当代都能找到炎黄蚩三皇演义的影子[点赞]

  • 2021-12-08 16:37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村经营一个产业,隔壁村跟着你们做,十几年后隔壁村经营的比你们村好,已经很牛逼的存在,这个时候远在其他省的村子也经营这个产业,那么最后这两个村肯定联合起来搞外省那个村

    浩哥 回复:
    但黄帝是中国第一个驯化野人成文明人的奴隶主[呲牙笑]
    wrjacky 回复:
    那就变成相邻两个村做同样的产品,来了个外村合作共赢[笑着哭]
  • 2021-12-11 08:52

    其实炎黄蚩尤一直崇拜存在,老宅中堂的三官、道教的三清都是他们化身。封神演义就有涿鹿之战的影子。

  • 蚩尤湖南新化人,炎帝湖南株洲人,[笑着哭]在5000年前怎跑去黄河中下游一带去生活了

    一叶知秋 回复:
    麻烦研究一下考古和历史资料,蚩尤是正儿八经的山东人,被打败以后兵分两路,一部东迁形成东夷,在胶州半岛,一部南迁形成了苗族、黎族等。
    市不正常人类治疗中心主治 回复: 一叶知秋
    反正湖南新化打的广告是蚩尤故里,要么是历史记错了,要么就是某些人不要脸[呲牙笑]在那个年代人不可能从湖南的深山老林跑几千里去河北涿鹿去干仗
  • quan 5
    2021-12-14 13:50

    这个事体现了一个道理,要想文明就发展农耕吃素,要想强大就游牧狩猎吃肉[得瑟]

    呵呵 凡人的智慧 回复:
    想发展强大就得营养均衡[得瑟]
    一叶知秋 回复:
    大错特错,农耕不是为了文明,文明也跟吃素无关。农耕是为了更稳定的食物收益!单产上,农耕亩产要比游牧高很多倍,从而养活更多的人,一人种地养三人,就可以腾出一个人搞文明的东西,这就是为何农耕更容易发展出文明。农耕的更高阶段一人农耕养百人,粮食自由了,吃肉自然不是问题。至于强大与否,跟农耕、游牧实际上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比如汉唐,纯粹的农耕碾压游牧,又比如元朝则是游牧碾压农耕。
  • 2021-12-17 09:17

    那个 熊猫你过来解释一下

  • 2021-12-08 14:22

    汉奸呀[笑着哭]帮着外人打自己的人[笑着哭]

    浩哥 回复:
    炎帝和蚩尤只是亲戚的关系?蚩尤被吃掉了 炎帝不会被株连?
    浩哥 回复:
    兄弟杀不会被吃 外人杀就成食材。
  • 2021-12-09 18:03

    支持你!分析清晰合理!有条不紊应为历史事实!后历史有后人污名化!

  • 2021-12-15 12:41

    [吃瓜][吃瓜][吃瓜]蚩尤不是被自己坐骑最萌的神兽给搞败的?

  • 2021-12-22 09:04

    [笑着哭]老祖宗不是早就告诉你我们是炎黄的子孙,但又是黎民百姓嘛!而且我们是龙的传人!为啥是龙的传人?因为中华始祖的最顶端是伏羲女蜗!传说人首蛇身(龙身其实就是蛇身)

  • 2022-01-03 05:14

    都是根据传言编的

  • 2022-01-02 23:03

    肥沃的北大荒,几十年耕作之后,变得地力极薄。 原始社会末期至井田制之前,没化肥的先民们如何保持土地的肥力? 先民们不可能固定一地农耕,是刀耕火种,隔几年放弃脊薄的耕地,放火烧荒再开块地耕种,是游耕,国都和城市也因此不断迁移。上古先民们是游耕半定居。井田制,和圈养五畜,才有了轮作和农家肥保持耕地肥力,而不必常迁都迁城,成为定居农耕文明。

  • 2021-12-11 05:42

    老三国演义。

  • XX 3
    2021-12-20 12:03

    蚩尤不是黄帝的儿子吗?

  • 2021-12-26 08:50

    这叫兄弟连心

  • 2021-12-26 07:55

    要是没有九天玄女,蚩尤肯定战胜黄帝,但蚩尤属于九天玄女的第二代产品,有瑕疵,只有黄帝这个第三代产品才有前途,所以必须灭了蚩尤

  • 2021-12-31 01:00

    把炎帝说的好像没有一点自尊的小弱宋一样无耻无能一样

  • 2021-12-18 23:42

    研究点科技吧

  • 2021-12-20 23:00

    历史都是篡改的,实际应该是黄帝和炎帝大战炎帝输了,但是炎帝部落联盟大部分是不服黄帝的,最终在蚩尤的带领下继续跟黄帝部落联盟战斗,最终还是输了。黄帝部落当时未必胜的多光明,看看黄帝和蚩尤两个联盟大战根本没有炎帝的份,有些事只要先后顺序颠倒一下意义就不一样了。

  • 2021-12-31 07:32

    蚩尤和谁是亲戚不知道。从黎看他的联盟可能是一些小部落的联合体吧,代表的可能是炎丶黄之外的势力

  • 2021-12-20 03:14

    没有草原,如何游牧?小编乃神侃

    斌哥 回复:
    古代中原基本都是草木[笑着哭]
  • 2021-12-23 09:42

    神农的师父是太乙,太乙老师对神农说:天有九门,中道为良,跟我尝百草学中医能善始善终,比你坐天下好,神农于是把天下交给了黄帝,跟着太乙学中医尝百草去了。

  • 2022-01-05 00:23

    中国商朝以前的历史至今都没有科学依据,目前只能说这些都是传说。

    霸刀飞云 回复:
    你是外国人吧
  • 2021-12-16 23:44

    最早以水攻战术?

  • 2021-12-29 20:59

    神农与炎帝不是一个人。

秦皇汉武

简介:解读过去,记录当代,做史学社会化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