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血糖新标准已公布!医生提醒:或许你的血糖并不高

君毅说健康 2024-05-06 01:20:07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损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导致血糖升高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在平时中诊断过程中,餐后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是我们诊断的标准之一,它们各有优劣,互相补充而不能替代,不过,在现实当中,仅凭这两项检测并不能安全检测出来,糖尿病患者仍有漏网之鱼,所以在2024年,国际权威机构提出了另一个新的标准,下文便为大家具体讲解。

一、2024年血糖标准有什么变化?

随着糖尿病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挑战,研究人员和医学专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准确、更敏感的诊断方法,以便能够早期发现和干预疾病,其中,国际权威期刊《糖尿病研究与临床实践》刊登了一篇名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负荷后1小时血糖诊断中度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立场声明》。

这项声明将1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纳入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根据这一标准,1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大于等于8.6 mmol/L可用于中度高血糖诊断,如果1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其结果在11.6 mmol/L之上,同时包括该值,可用于2型糖尿病诊断,这一标准的提出是在收集和总结了40余年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李光伟教授对这一声明表示了赞同和支持。他指出,1-h PG对于诊断糖尿病以及相关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敏感性。他的团队进行的研究也发现,1-h PG升高者的糖尿病风险增加3.5倍,而高1-h PG水平能够有效预测微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致命性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等,所以,1-h PG的应用能够更早地识别糖尿病前期和高危人群,实现早期治疗和干预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2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指标。然而,这些标准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漏诊早期疾病和高危人群。因此,引入1-h PG作为诊断指标,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糖尿病的风险和状况。

李光伟教授相信,随着我国相关研究证据的不断增多,未来也会采用1-h PG诊断糖尿病,所以使用1-h PG诊断中度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方法,将有助于更有效地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流行。

总的来说,这一新的诊断标准的提出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诊断技术,我们有信心能够控制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因为这些诱因会导致血糖偏高。

二、血糖偏高的诱因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若不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升高,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第一,饮食控制不当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糖友固然需要定时服用药物,但如果饮食没有严格控制,血糖仍会持续上升。除了避免高糖食物,还需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同时,我们在饮食中应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蔬菜。

只是因为这些书,他去化合物比较复杂,不容易被消化,因此其吸收较慢,机体血糖变化较小,有利于血糖稳定。

尽管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也不必过分限制。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保证身体的基本能量需求,并防止饥饿感,有助于长期坚持饮食计划。一般来说,每日主食的摄入量不应少于150克,以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第二,运动量不足也是一个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

适量运动有助于消耗多余热量和糖分,降低血糖水平。通过阅读可以促进集体对糖类以及脂肪的消化,如果缺乏运动会导致糖分的堆积,容易使得血糖水平升高。另外,在锻炼时需要格外注意血糖的变化,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根据美国梅奥诊所的专家指导,锻炼前、中、后的血糖变化至关重要。

在锻炼前,我们可以吃一些含糖零食补充能量,前提是血糖水平低于低于5.6毫摩尔/升,建议适当吃一些含糖零食,以提前补充能量。而当血糖值在5.6~13.9毫摩尔/升时,通常是最适宜锻炼的时候。然而,如果血糖高于或等于13.9毫摩尔/升,就应暂时放弃运动,等血糖下降后再考虑。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身体摇晃、神经紧张或恍惚的感觉,这可能是血糖过低的表现。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补充饮食,提高血糖水平。可以选择一些快速释放能量的食物,如糖果或饼干来迅速补充能量。

第三,情绪影响也会影响血糖水平

尤其是当情绪波动大时,会刺激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导致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引发血糖升高。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重视这些血糖波动的原因,并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情绪管理等方式,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保持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照顾,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三、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一旦发病,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其中危害比较大的几种,并发症在早期不容易被察觉,他们的出现,导致不仅仅导致了糖尿病的加剧,还不容易治疗。

目前在临床上被发现的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30多种以上,是所有疾病中并发症最多的一种,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血管壁增厚、大血管和微血管受损,进而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部等重要器官和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糖尿病并发症发作,对于疾病的逆转和治疗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其并发症之一

当胰岛素缺乏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内脂肪分解加速,导致酮体增加。

酮体从酸碱性方面来说它属于一种酸性物质,如果酮体过多,导致机体内酸碱平衡被打破,进而引发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会导致休克,需要及时就医。

其次是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导致肾功能下降,就是因为这是因为肾脏微血管出现病变,使得肾脏的滤过率下降导致大量蛋白质流失。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蛋白质和脂肪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出现蛋白尿症状。长期下去会造成营养不良,加速肾脏衰竭。

另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对眼部微血管造成损害,尤其是血管壁,当其损伤后会有部分血液留置其他部位,如视网膜层内,视网膜层间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最终可能引发白内障或失明。

还有可能诱发糖尿病足

在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下,足部处于高机械压力环境下,导致足部软组织和骨关节系统破坏,形成溃疡。由于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同时有可能血糖堵住血管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最终可能导致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另外,血糖过高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对外界细菌入侵抵抗力差,容易出现感染。

总之,通过李先生这一病例我们了解到了,国际上一个新声明,其中包括1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避免物体的出现,能够及时确诊,但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血糖水平,因为血糖偏高,容易导致糖尿病,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定期监测血糖、定期体检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安琦, 范娅莹. 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糖尿病自我监测和血糖平衡护理的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 38(14): 1320-1323.

2. 杨友军, 郭军, 任洪昌. 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测的重要性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11): 1185-1186.

39 阅读:29385
评论列表
  • 2024-05-09 14:41

    宁可做个饱死鬼,也不能当个饿死鬼

    小牛爸爸473 回复:
    病死也算寿终正寝。
  • 2024-06-14 21:04

    同样一勺糖,放到半杯水里和放到一杯水里哪个甜?为什么别人吃两碗饭血糖不高,你吃半碗血糖就高?糖尿病不是糖多了,而是水少了,这个水是指人体吸收转化津液的功能出了问题。

    随便看看 回复:
    骗子惯用手法:用一个常见的现象,推导出一个看似正确的原理,得出一个根本没科学依据的结论,没文化的老人很容易入套。
    非鹅不或 回复:
    想当然的自以为是
  • 2024-05-10 16:02

    接1小时那个标准,糖尿病人数不知又要增加多少。

  • 2024-05-12 07:42

    还是六以下保险

  • 2024-05-27 10:54

    正常的安全标准,晨起空腹5.6

  • 2024-06-21 10:17

    说了个啥

    命运 回复:
    就是啊。文不对题,看完也没见新标准是什么。
  • 2024-05-12 16:46

    控制血糖忌口太痛苦了

    四正 回复:
    怎么忌也没用,血糖高是因为内脏失去了对糖的吸收功能
  • 2024-05-06 16:11

    那我早晨空腹7~8个到底算不算糖尿病,是不是不用吃药只锻炼就行了。[吃瓜]

    大鼻涕虫 回复:
    我已确诊二型[哭哭]
    熙熙攘攘 回复:
    空腹7以上 满腹11以上就可以确诊糖尿病
  • 2024-07-16 16:28

    年年单位体检,空腹四点多

  • 2024-08-03 20:40

    2024年糖尿病标准有这么长吗?看的我血糖升高了。

  • 2024-07-14 17:02

    资源一紧张就调标准

  • 2024-07-22 22:47

    掩耳盗铃

  • 2024-10-20 08:15

    妖言惑众,举报了

  • 2024-07-10 06:02

    关键医院量血糖是量手指头,为啥不测脚趾头呢?这中间的差别很大很大。。。。

  • 2024-08-03 20:39

    你是在写糖尿病论文。

  • 2024-10-23 07:33

    天天推送这些垃圾文章,视频。没有一点用,全是废话。

君毅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