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一个一年中很重要的日子,不过也在这漫长又有些短短的人生中,它也不过是一瞬而已。
早上醒的很早,起的也很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平时一觉醒来都是天光大亮,今天看到的是四点三十分。
可能和昨天晚上外出有关,晚上十点才回家,在附近的一个商场闲逛,人不多,比商家少,商场略显冷清。
我倒是很喜欢这种冷清的氛围,它不急躁,不慌张,不吵闹,很悠闲,真正算得上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媳妇和二宝去看电影了,我带着大宝走了一圈,买了一瓶可乐,五支棒棒糖。
送大宝回家后,再次出门,回到了那个购物广场,从一层到四层,从四层又到一层,最后在一家快餐店停了下来,找了个角落坐下等着电影结束。
突然感觉这才是生活,静,内心的平静。那一刻,内心很平静。
这平静的生活来之不易,养胃三年多了,终于活得像个人了,这个“人”字,是生物学上的人,可不是有出息的那种人。
喜欢这种平静,既然喜欢,那就继续吧!
早上起床,无所事事,继续写下昨日未完结的半回忆录式的文字。
养胃的第二个阶段,不吃不怎么难受,吃了会难受。相比第一个阶段,已经有了进步。
养胃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令人欣喜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
不吃就不怎么难受,也说明只要不刺激胃,它就不反抗。
但人每天都要吃饭,不管吃什么,容易消化的,难消化的,传统意义上辛辣刺激的,只要进到胃里,它们都会刺激胃。
之前有人说,养胃没必要太过忌口,只需要忌口生冷辛辣的就可以了,理由是这些食物会刺激胃。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不够客观。
生冷辛辣的食物肯定是不能吃的,即便是一个好胃也得少吃。
但养胃人的忌口可不仅仅要忌口这些,只会多不会少。
忌口哪些食物的前提要看胃的状态,如果把胃的强弱比作人的一生,分成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很明显,人在不同的阶段状态不同。
从简单的体力上看,幼年,老年体力比较弱,青年时体力比较强。
所以胃不好也是分等级的。胃的状态和食物应该对应起来,如果胃的状态对应的是生冷辛辣的,那吃一点也没有关系,如果胃的状态对应的是馒头,粥,那么就老老实实的啃馒头,喝粥。
昨天有个友友说,去看白大褂了,说他吃的营养不够,要补。他说,吃了不消化,补不进去。
那白大褂就说了,你怎么知道不消化?
这就是典型的事不关己,如果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一定不会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
天上会不会下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消化,兜里有没有钱,能端多大的碗吃饭还不清楚吗?
古希腊的神殿里有一句名言,叫认清你自己。
中国也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总之,养胃这个事得找到感觉,得有感觉。
所以第二个阶段的感觉很重要。
不吃不难受,吃了就难受,按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吃,可人还得活着,我们不能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饿了就去太阳下晒一晒。
我们的行走坐卧都是需要能量的,能量来自于新陈代谢,最终是来自于食物。
所以吃饭是人一生都要做的事情,尽管不是谁都会吃饭,这个会是指的是正确的吃饭,可人人都得吃饭。
尽管吃了难受,但还是要吃的,那么怎么吃?
难受也是分级的,如果你把难受的程度四级,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不难受,稍微难受,难受,非常难受。
同时也把食物按照这个分级的方法,分成四级,吃了不难受的,稍微难受的,难受的,非常难受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级别,才是正确的养胃方法。
这就像喝酒,不同身份的人和不同的酒,我不是酒文化中人,只能推测一下,我想它应该是这样的。
比如身份的高低应该与酒的度数对应,皇帝身份地位最高,应该喝 93 度的,宰相大人应该喝 78 度的,朝中其他大人就喝 53 度的,普通老百姓就喝 42 度的,像我这样的就喝 0 度的,俗称白开水。
一个荒诞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问题,不掺杂任何其他感情色彩。所以这个阶段食物的选择是尽可能用降维打击的思维来选择食物,比如胃很难受,那么它对应的食物应该是三级之下的,就是吃了难受,稍微难受,不难受的食物。
我在养胃的第二个阶段并没有做太好,当时的一些做法也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那个时候还是在摸索,对于食物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按照自己那少的可怜的养胃知识来指导实践,其实很多都是错误的。
人的认知是基于固有的经验,曾经的实践得出的,在新的实践之前很难改变。
所以也走了很多弯路。
比如这个阶段还在吃肉,至少每个周都有肉,主要是羊肉,其他肉吃了拉肚子比较严重,羊肉相对好一点,就觉得羊肉是能吃的。
其实还是补营养的思维方式在作怪,身体一直瘦,就觉得是吃的没有营养,就想着吃点肉补一补,因为在传统的观念里,肉是有营养的,能长体重,其实长体重的恰恰是素食,是碳水,是植物的种子。
当然这也是后来才发现的,所以才有了那句长肉不吃肉,吃肉不长肉。
除了肉,其他的饮食是馒头,各种常见的蔬菜,米糊,豆浆,饮食好像和第一个阶段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饭量一直在减少。
每周都会去吃几次羊肉烩面。
羊肉烩面一定得提一下,那时经常拉肚子,几乎每天都会,很是苦恼。
有一次出差,没有馒头,没有米糊,只能吃碗面,和几个同事找了一家餐馆,点了一份羊肉烩面,还是以龟速细嚼慢咽的方式吃完的。
那天吃饭的时间还是比较晚的,下午三点,吃完了就开车回郑州,一路上感觉胃不舒服,胃胀,反酸,并且一直担心拉肚子。
神奇的是第二天早上上厕所比之前要好一点,突然间很高兴,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于是就开始了经常吃羊肉烩面的养胃之路,这个现象也给很多医生说过,他们都说没有见过,从未听说羊肉烩面与胃的关系。
可事实上就这样,没有人能解释,那么就无需解释,白大褂也不是万能的。不过羊肉烩面也不是很安全,也会翻车,有时候吃了没事,有时候吃了也会拉肚子,这个胃反复无常让人难以捉摸,它就像女人的心,你知道它在想,但不知道它是怎么想的。
一次翻车得好几天才能缓过来,后来就不吃了。
回顾一下吃烩面的经历,我想大概是这样的,其实它是不好消化的,对于当时的胃是消化不了的。为什么开始吃烩面没事,连着吃就会翻车呢?
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胃黏膜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修复,每一次吃烩面伤害一点,等伤害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问题。
出现问题就调整饮食,不再吃了,胃就得到了修养,然后再吃,再伤,再修复,如此循环往复。
但这并不是一个养胃的好方法,应该调整不让它陷入死循环。
所以后来就不再吃烩面了,改为简单饮食,事实证明简单饮食比较靠谱。
综上,我觉得第二阶段的饮食应该这样做:
尽量简单,馒头,粥为主,蔬菜单一化,只吃包菜,鸡蛋看情况,可以先吃蛋黄。
简单解释下,馒头很普通,几千年来作为人类的主食,至少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主食。
馒头是面粉发酵而成,面粉是由小麦制成的,小麦是一种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农作物,是接受日月精华最多的一种食材。
按照吃什么补什么的原理,当然前提这个理论是对的,咱们姑且认为它是对的,不然你也没得选。
日月精华非同一般,孙猴子就是从吸收了日月精华的石头里蹦出来的。
还有粥,植物的种子熬制而成,种子能孕育生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人体接受了植物的种子,那些蕴含在种子里的能量自然也转移都了身体里,这叫能量守恒。
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吃了不饿。
但不是什么粥都可以,常见的粥,小米粥,大米粥,糯米粥,甚至黑米粥,选一种吃了相对不难受的就可以了。
蔬菜建议选包菜,为什么会选包菜,有人肯定去百科了,它在百科上的各种有点一大堆,当然后面的缺点也是一大堆。
我选择包菜的理由就是吃了它比吃其他蔬菜好点,就这么简单。
简单往往最有效。鸡蛋如果能吃就吃一个,不能吃先不吃,这个没啥说的。
有人肯定会说,这样简单会不会营养不良,我说会但是你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如果有的话,也不会这样问了。
既然准备好好养胃,先把营养,体重抛一边,不要营养焦虑,蛋白质焦虑,当你不焦虑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你曾经担心的事,他们担心的事都没有出现,而你却在变好的路上。
早晨的粥,食材很多
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更得更好,进入养胃的第三个阶段……
加油,余生君!
写在最后,早起写文,似乎还行,没想到又叨叨了这么多,依然是天马行空的风格,书中的观点或许可主流理论相左,但都是亲身经历,亲自实践的结果。如果喜欢可以点赞,关注,甚至打赏,但请不要反驳,不要争辩,余生君不喜欢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