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养胃中总是有一些令人纠结的事,结合这三年的养胃经历以及群里很多友友的分享,做一下总结吧!
喝水少了排的少,担心养胃人一般都不能喝太多水,因为喝水多了难受。
我在开始那一段时间更是不能喝水,喝了就难受,反酸,烧心,拉肚子。
所以我一般不喝水,尤其是喝粥之后,吃炒的菜少了之后,一般也不感觉到渴。
有的友友说,不喝水或者喝水少了,排的就少,排出来的颜色就比较深。
喝的少,自然排的少,这是正常的,至于排出来的颜色深也是正常的,当然这个前提是你的泌尿系统没有什么异常。
比如不喝水三个小时排一次,和喝水一个小时排三次有什么区别,你看到的只是排出来的颜色不一样,有没有可嫩是水把那些物质冲淡了,其实物质的总量是一样的,但水的量不一样,多余的水会不会造成身体的负担。
一个机器,三个小时开动一次和一个小时开动三次,哪个对机器的损伤更大?
毋庸置疑,是用的越多伤害越大。
不要说什么用进废退,要知道现在的你在养病,养病意味着已经用废了,不要再谈什么用进废退了。
再说用进废退是个伪命题,已经被很多人质疑了,包括我也有过专门的精彩的论述。
所以关于喝水,不渴不喝水,渴了少喝水,不要迷恋一天八杯水的神话,它给你带来不了任何好处,只会让你的水表转速更快。
渴了不一定是身体缺水,它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人在紧张时也会觉得口干舌燥,是津液分泌不正常导致的一种不适感。
补充津液比喝水要好,对于养胃人,喝粥或者米油,薯蓣饮更好一点。
吃肉长体重,不吃肉怕瘦关于长体重,大多数养胃人第一个想法就是吃肉,第二个想法是吃更多的肉,第三个想法是吃含有优质蛋白的肉,比如牛肉,比如鱼肉。
当你告诉他胃不好不要吃肉的时候,他会说,不吃肉怕瘦。然后当你问他吃了肉会不会难受时?他会说,吃了不舒服。
不吃怕瘦,吃了难受,这是很多人对吃肉的现状,也是纠结的原因。
似乎怎么选择都有问题,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上述问题还没有说完,很多人吃了难受的结果是吃了肉瘦的更快。
因为吃了肉难受,难受就说明胃不能很好的消化,承受不了,负担太重,可能会导致胃运转慢下来,甚至不再运转。
喝粥不会不没有营养这是很多人对粥的第一印象,粥是怎么来的?是大米,小米,或者糯米等农作物的种子,如果说这些种子没有营养,那么这些植物是不是太坑孩子了。
你见过当爹妈的坑自己孩子的吗?反正我是没有见过,我只见过爹妈会把最好的资源留给自己的孩子。
所以说粥没有营养的人是认知问题,是思想问题,换一个角度想就会豁然开朗。
再说了不是让你只喝粥,只喝粥是在灾荒年月,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才会采取的不得已的办法。
现在的人基本上能满足温饱,除了喝粥还有馒头,炒菜,还有鸡蛋。
有了这些食物的加入,完全不用担心营养不够的问题,大多人的营养只会超过他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没有蛋白质怎么修复胃粘膜关于蛋白质修复胃粘膜的问题,没有人看见,但人人都在说这个事,好像人人都知道,可事实上真是这样的吗?
很多产品都是把蛋白质修复胃粘膜挂在前面,好像买了,吃了就能解决问题一样。
有人肯定会说,我们没有看见,你也没有看见,没错,我没有看见,但我很用我的感和觉来判断。
养胃第一年就受这个修复胃粘膜的影响,买了不少的高蛋白的营养粉,以为能好起来,结果怎么样?
吃了拉肚子,拉肚子是啥意思,是胃不接受,身体难以承受,再好的东西穿肠过,怎么进去怎么出来,有什么用。
所以即便修复胃粘膜是真的,可能你用不了,降服不了,就像再漂亮的媳妇,如果是别人的,你眼馋又有什么用。
要想养好胃,不要再想蛋白质修复胃粘膜的事了,想多了会纠结的,方向会偏离。
还有维生素,都是好东西,但你适应不了,不能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带来的都是负担。
有个专业的人说,你怎么知道你消化不了?
这个问题问的好!
地球之外有没有外星人我不知道,能不能消化还感觉不到吗?如果那样的话,那么真得去神经科看看了,就找那个胡八医生,对,胡说八道的胡八!
包菜农药多,要不要吃?就问你一句,不吃包菜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如果有,那你为什么要吃包菜?如果没有,你不吃包菜还吃什么菜?
所以什么农药多,什么结节问题,不要再想,不必纠结,只是吃个包菜而已,不必紧张,如果农药残留多,那也不是你操心的事,那是质检员的工作。
如果一件事你操心,操的稀碎的事,你改变不了,操心又有什么用?
在住进 ICU 之前,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养胃三年,吃包菜已经两年多了,现在还在吃,就算有问题早已有问题了,可目前的状态还可以。
当初那些说包菜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人还在述说着包菜的传说。
不管包菜也好,或者其他菜也好,没有一种菜,或者没有一种饮食方案是完美的,从来没有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锁。
所以不必纠结你选择的方法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只管去做,跟着感觉去做。
当所有人都在有意的或者无意的骗你的时候,只有你的胃不会骗你,你的身体不会骗你。
写在后面:很多人在纠结中错过了美好的瞬间,纠结往往诞生于认知,先改变认知,再行事,一切慢慢好起来。
加油,余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