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只有某一项的智能。我们一般把它们归纳为多元智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或特长。可是我们有不少父母的眼睛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拿孩子的缺点说事,总是希望孩子能赶快把“短板”补上去,跟上别人的步伐。这实际上是在陷入“扬长不如补短”的误区。
●案例1:莉莉快3岁半了,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莉莉在幼儿园里人缘很好,不管是老师还是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在陌生的场合她也不怯场,落落大方。
而且她的表达能力很好,总能绘声绘色地编出很多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可是莉莉对于数学的兴趣爱好却很低。有时老师教她数数时,她总是磕磕巴巴地数不清楚,也因此经常被老师批评。
终于有一天,莉莉忍不住对妈妈说:“我讨厌数数,一点儿都不好玩!”
●案例2:一天,丹丹突然对妈妈说:“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妈妈很惊讶,问丹丹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在和女儿的沟通中,丹丹妈妈才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上周末丹丹的小表姐来找她玩,两个人一起画画,小表姐画得像模像样,比丹丹画得好多了。于是,妈妈就表扬了小表姐,并叫丹丹要向小表姐学习。丹丹为此委屈了好几天。其实丹丹歌唱得非常好,可妈妈却忽略了这一点,很少夸奖她。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往往片面地认为会读会算、学习成绩好,就算是具备聪明才智,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聪明才智。
实际上,案例中莉莉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丹丹的音乐表现力都非常好,这难道不是聪明才智吗?培养孩子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
01 每个家长都要了解的多元智能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是由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古人讲,3岁看大,7岁看老,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0~7岁是学龄前孩子各种智能发育的关键阶段,学龄前孩子能否在这一阶段中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一生的发展。
但每个孩子的智能组合是有差异的,但通过教育可以发现孩子某个方面占据优势的智能,从而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多元智能理论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智能,其实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组合。换句话说,每个孩子身上都可能在某些方面的智能很突出,而在其他方面的智能不足的情况。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长到5岁还不太会说话,数学能力也不好;牛顿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一般。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在某些方面有超人的智慧。
任何人都不可能擅长所有的领域,总会有自己不擅长的一面。但是,我们家长不妨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强化劣势智能。
02 经常做手工可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多元智慧不断受到先天及后天的影响或被激发、或被禁锢。
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掘孩子身上的多元智能,并引领孩子发展自己的智慧。
现代脑科学研究显示,人的大脑可以越练越聪明,多元智能是可以平衡发展的。
我们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在所有的活动中,看似很平常的手工制作其实并不简单,只要用好它,就能给孩子提供发挥自己优势智能的最大发展空间。
这主要是因为,在具体的手工操作中,孩子会因为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智能组合、不同的思维方式等进行独创性的手工制作。
比如,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但由于他们每个人想象力的内容是不同的、是有差异的,因此他们的作品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和差异。
再比如,喜欢画画的孩子可能会在手工制作中加入绘画的成分;喜欢音乐的孩子可能会在手工制作中加入音乐的元素。
而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上的差异也会在手工制作中呈现出来: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做出的手工肯定要比一般的同龄人的手工更耐看;观察细致的孩子往往会注意别人看不到的细节;有创造力的孩子能为手工作品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
另外,手工制作的过程还能锻炼和发展孩子的小肌肉群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简而言之,手工制作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自信心、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更有利于右脑的开发,经常做手工可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
03 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最大限度地开发多元智能我们要和学龄前孩子一起进行什么样的手工制作呢?
基本要求是:我们要根据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准备制作材料和工具时,可以寻找一些薄纸或随意捏的橡皮泥等材料。最好不用有安全隐患的锋利剪刀或小刀,以免伤到孩子。
有些相对简单的材料最好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还有利于孩子发挥创造性和锻炼动手能力。
当然,有些材料不容易找到,我们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去购买一些现成的制作材料,扩大孩子的制作领域。
总结起来,适合我们和孩子一起做的手工有橡皮泥塑、各种叠纸、废旧卡纸及生日贺卡等。
结语教教学龄前的孩子做手工,虽然只是一个简单动作,却对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大有帮助,家长切记错过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