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了想,感觉这是个好的话题,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话题。
这个业务还真的有相应的市场需求场景的,和运动员保险非常类似,当然和现在的期货指数保险也非常的相像,都是在赌某一个概率的问题。
并且这个险种的市场规模应该还行,但是是否具有可承保条件是有待商榷的。
第一、需求人员情况1、有高校就业需求的群体(主要指博士群体):2023年全国共招收博士生15.33万人,比上年增长10.29%。在学博士生 61.25 万人,比上年增长 10.14%。(第一财经《高校青年教师困于“非升即走”,多部委给出人才培养新举措》2024-03-12)
2、有非升即走(不含非升即转)要求的大学数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国内已有110余所大学实行以“非升即走”为核心的新型聘任制度。(南方Plus《“非升即走”,如何不走样?》2024-04-16 ),估算目前有非升即走要求的大学至少会有200所。
3、对应人员规模及奖励费用规模:对应的人员应该不会少于50000+的青年高校教师(无具体数据,进行估算),各地高校各高校的各项奖励费用按照人均100万计算,不少于500亿元。
所以,这个针对非升即走人员情况的保险,还是很有目标客户需求的。
第二、可承保情况测算1、对应留存率及费用退回情况:非升即走大概留下的会有三分之一(中国教育在线《青椒困局:“影子工作”与非升即走》2022-01-04)。大约要退回费用约为500亿*60%=300亿。
也就是说,如果单纯的按照这个留存和退费数据测算,这就是典型的“不可保业务”。事故发生率太高(60%以上),赔付金额太高,保险公司对于个体客户的保费收取将会非常的高,不具有相应的可承保基础。
2、怎么满足可承保条件:
(1)仅承保高校匹配的奖励,对于项目型资金、政府人才政策、工资性收入等不承保;
(2)对投保对象——青年教师群体的既往学术成果、学校等做相应的要求设置;
(3)设置较高的基础免赔额:比方说退回奖励的10%-20%;
(4)设置相应的理赔计算公式,在青椒投保时,就进行说明:如5个条件,一个条件也没有完成的保险公司拒赔,完成了1项的赔付20%的保额,完成了2项的赔付40%的保额,完成了3项的赔付60%的保额,完成了4项的赔付80%的保额等。
(5)设置较高的免责条款,如非升即转、其他高校聘用等情况不赔付等;
(6)推动高水平青年教师的投保——因为这是一个基础群体,说白了就是贡献人群;
(7)有相应的组织(省市教育厅局、高校),协助做组织投保,不做个体投保;
(8)投保人或者是组织投保人员应保持持续多年的投保。
3、保险公司的需求能够承担100%以上的赔付能力和勇气,只为做大名气,不求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