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演义和正史分开?诸葛亮有任何见于正史的对魏吴的重大军事战役胜利吗?事实上,北伐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大规模军团集战役。以前是刘备不识人吗?诸葛对曹魏,从曹真到司马懿,均无实质性胜利。如果像你说的司马懿固守是害怕诸葛亮。为什么每次最先退却班师的都是诸葛亮?他知道司马懿坚守的真意,是等他粮草不继的时候要包他诸葛亮的饺子全歼他。
首先司马懿很厉害,百日平辽东,计日平孟达,都是经典战役,“胜败走降死”的论断,千年后读来仍觉震撼。但一碰到诸葛,自己带着优势兵力都不敢出来了,为何?因为诸葛亮更厉害,诸葛亮虽然奇谋不行,但带兵列阵基本是无敌的存在,可以说只要对手不犯错,司马懿没有赢的可能。
司马懿处境尴尬,不能输更不敢赢。诸葛亮军队有高科技装备加持,其实就是因为司马懿在很多方面不如诸葛亮,所以除了行军打仗这方面能力差不多之外,其他各方面不如诸葛亮,比如天文地理知识,各种物理知识的运用和器械发明,医药知识的应用等等,相当于全科精英。而司马懿偏科只偏行军打仗这一科,其他很多方面不及格,要算总分还是比诸葛亮差很多的。所以只能靠富二代的资本,魏国雄厚的国力才能耗死诸葛亮
也就一个空城计可以吹一下,并且这个空城计诸葛亮也算到了司马懿会默契配合。除了这个,其他更多方面加起来的总分能力都不如诸葛亮,偏科就是偏科,这个事实无法回避。最后,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就差一点被诸葛亮用计烧死,还不是天公作美运气好,根本就没机会轮到司马懿去表现空城计与诸葛亮配合的机会。
所以司马懿没有被烧死,死里逃生纯属运气,而诸葛亮空城计全身而退,仍有50%的因素是算准了司马懿过于谨慎的特点,和政权需要,人为的掌控因素比司马懿更多。所以个人能力的总分差距就是这么明显,嘴硬也回避不了这些事实。
另外,空城计就是诸葛亮想到的应急方案,所谓应急,就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某些状况而临时想到的对策,如果提前想到也就不会出现空城计。但空城计也是因为诸葛亮大概率知道司马懿心理想什么,才敢用的计,这些都大概率在掌控之中。
最后,空城计也是因为之前司马懿运气好,因为下雨没有被诸葛亮烧死,之后才获得的机会。司马懿死里逃生完全靠运气,而诸葛亮空城计全身而退,至少有70%以上的大概率是知道司马懿有不能灭诸葛亮的政治需求。
并且司马懿打赢了他也没了,他就是在养寇自重,积攒权威和实力,因为对于司马懿来说,两国实力上的绝对差距让他根本不需要担心诸葛亮能破防,他最担心的还是来自皇帝和内部曹家夏侯家当权派的威胁。
司马懿有个特点就是,每次打仗必先考虑万一失败了往那跑。南打不过北的主要原因就是频繁的水患,10年积蓄一场大雨全部完蛋,。本来南方就因为经常的水患,高生育率的人口,积贫积弱,这怎么和灾害少的北方打。山西,陕西是古代中国最好的地区。古代的山西,陕西气候温暖,降雨充沛,隋炀帝曾坐船在汾河上去灵石看陨石,足见当时汾河的水有多大。战国时期为什么赵国和秦国最强大,就因为地区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