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给赏赐,75岁郭子仪说:我要美女!10年后才明白他的大智慧

律令9章 2024-12-17 20:08:36

回看历史,白起、韩信这些大将军,看似战绩厉害,结果却没有一个善终的,为啥?

乍一看,这个问题不难解释,大将军之所以结局不好,主要因为“功高盖主”,皇帝坐稳江山后,会找各种理由除掉手握兵权的功臣,朱元璋炮打庆功楼,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这样解释也对,但有例外,唐朝有一位75岁高龄的大将军,皇帝夸他“再造江山之功”,想要封赏他,他说“我要美女!”

试想,就算武将身体素质好,75岁高龄还想要美女,这位糟老头该有多好色吧!

如果这么认为,真就冤枉了唐末名将“郭子仪”,75岁还想要美女,并非他好色,相反是大智慧。

郭子仪,想来不用多介绍了,他是唐末战神、配享太庙、凌云阁名将,连坟墓都要比别人高出一尺的历史名人!

真计较起来,郭子仪虽然武力值超高,但他的前半生并不出众,甚至故意隐藏实力。

天宝十三年,郭子仪向朝廷奏请,说:母亲过世,他要回乡丁忧。

那时的郭子仪正值壮年,且官至一郡都督,身为武将,放着“土皇帝”的舒坦日子不过,他还想要什么?

或许,郭子仪真心不贪恋权欲,但李唐江山突变,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又将郭子仪从老家逮回军中,率朔方军征讨安禄山。

身为武将,郭子仪全身心精忠报国,很快攻破山西,收伏静边军。

郭子仪打的漂亮,安禄山的攻势更猛,打的唐玄宗“西巡四川”、其子李亨被逼北上,在灵武仓促称帝,史称唐肃宗。

唐朝换了新皇帝,郭子仪表示效忠,唐肃宗加封其“兵部尚书”、行宰相权,直白点讲:唐朝各路兵马全由郭子仪负责,这算好事?

乍一看,郭子仪手掌天下兵权,安禄山又在此时覆灭,唐军趁势收复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里多说两句,安禄山是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并接管兵权,后在唐军追杀下,安庆绪逃往相州。

至此,黄河一带皆被郭子仪平定,李唐根基又稳住了。

班师回朝前,唐肃宗率百官出城十里迎接,又亲昵地拉着郭子仪手说“江山虽是我李家的,但也要感谢您的再造之功啊!”

郭子仪在百官面前出尽风头,被封当朝司徒、代国公。

皇帝对臣子如此客气,原因无外乎“有所求”:安禄山虽灭,还有其子“安庆绪”盘踞相州,据说还要联合史思明一起兴兵叛乱。

皇帝有求与郭子仪,想让他继续率军攻打相州,还专门纠集了九镇节度使,这规模够大了吧?

话虽好听,看似“九镇”兵马很多,实则皇帝在耍心眼:想让郭子仪带队,又不册封元帅,还新设一个“观军容宣慰使”的职位。

所谓“观军容宣慰使”,说白了就是“监军”,负责人是唐肃宗的贴身太监“鱼朝恩”,他是郭子仪的半生宿敌,当时监视郭子仪的一举一动。

一次战斗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之中,敌我双方都睁不开眼睛,最后落了个胜负未分的结局。

这可好,“监军”逮到机会了,太监能说什么好话?

在往常,郭子仪顾忌“鱼朝恩”不会打仗,因此既不让他领兵,也不让他上战场,太监觉得郭子仪歧视了他。

这次因风未能取胜,“监军太监”回奏唐肃宗:郭子仪不会用兵,故意延误战机,这才导致大败!

听听,郭子仪之前打了那么多胜仗是“再造江山”,一次没胜,马上变成了“不会用兵”。

或许,唐肃宗心底知道太监在胡扯,但此时的皇帝却选择了相信:唐肃宗马上罢免郭子仪的兵权。

没了兵权,郭子仪更加轻松自在,但好景不长。

3年后,朔方、河东叛军再起,声势之大席卷而来,唐肃宗再次召唤郭子仪,封他“汾阳郡王”,节制两地兵马。

没过多久,唐肃宗郁郁而终,临死前将平乱之事全权交给郭子仪处理,这下没有牵绊了吧?

为将者都该知道:最危险并非阵前死敌,而是萧墙之祸。

唐肃宗死后,代宗继位,郭子仪成了最有权势的人,首先感到不满的,是皇帝身边的宦官。

这个不难理解,历代宦官身残志坚,唯一能出头的机会是赢得皇帝宠信,这样才有可能进一步把持朝纲,郭子仪居功至伟,正好压制了宦官们的发展!

当时有一位得宠宦官,他在皇帝面前多次诬告郭子仪,甚至故意隐瞒军情,吐蕃大军都打到长安城下了,唐代宗这才知道皇城外有战事。

不用多想,皇帝先溜,又把烂摊子扔给了年逾六旬的郭子仪。

实事求是的说,以郭子仪的威望,只要他振臂一呼,李唐江山就能马上易主。

话虽如此,郭子仪却没这么干,他对李唐一片忠心,但不代表别人也这样。

唐代宗外逃后,郭子仪只带二十几名轻骑昼夜赶回长安,还没进城,长安局势已经出现了危机:郭子仪旧将“王献忠”,抓了十多名李唐宗室,扬言要改朝换代。

郭子仪赶到,王献忠不敢造次,恭恭敬敬行礼后说“如今长安俱废,李唐气数已尽,只要您登高一呼,我再把这些李氏宗亲一杀,到那时,天下就是您的了!”

理论上讲,王献忠的话不无道理,只要郭子仪同意将李唐宗室一杀,表示造反后,他就能理直气壮的当皇帝,他会这么做吗?

前面说过,郭子仪对唐朝忠心耿耿,他厉声呵斥王献忠,解救出李氏宗亲后,全部送还给逃至河南的唐代宗处。

之后,郭子仪平定吐蕃之乱,唐代宗返回长安,又赏丹书铁券,又将他的画像填充进凌云阁,那时的郭子仪独领风骚,李唐再无比他更风光的人了。

话又说回来,郭子仪再怎样厉害,终究比不过李唐的衰亡速度,时有回鹘勾结吐蕃再兴叛乱,慌得郭子仪又要出征,这次出的事更大!

郭子仪在前方打仗,前面提过的“唐肃宗贴身宦官、监军太监”鱼朝恩,他在后方又下绊子。

怎么评价呢,只能说“鱼朝恩和郭子仪是宿敌”,这次郭子仪出征,不出意外又要出风头,这是鱼朝恩难以接受的。

鱼朝恩怨气冲天,无处发泄,竟然掘了郭子仪的祖坟,这是什么性质?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祖坟宗庙”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即使有深仇大恨,敌我双方也不会轻动对方祖坟。

计较起来,鱼朝恩和郭子仪并没有大仇怨,鱼朝恩是单方面看不惯郭子仪,一时冲动才掘了郭家祖坟,在旁人看来,鱼朝恩闯下了弥天大祸!

且不说孝义道德问题,当时郭子仪手握重兵,真激怒了他,“掘人祖坟”就成了造反的正当理由,到了那时,别说鱼朝恩必死,就连整个大唐帝国都要遭殃。

基于此,李唐大臣们惶惶不可终日,多数人以为郭子仪必反,事实却令人大感意外。

郭子仪听闻祖坟被掘后,哀叹一声,说“之前我带兵时不够严格,也有盗掘他人坟墓者,今天终于轮到我家祖坟被挖了,怨不得别人,都是因果报应!”

此言一出,大唐皆惊:郭子仪好气度,如此大胸怀,还不羞死“挖坟掘墓者”?

果然,“掘人祖坟”的鱼朝恩确有羞愧,但仍觉得郭子仪在惺惺作态。

失去了辨析能力,鱼朝恩愈加疯狂,他不相信郭子仪会饶过自己:与其等秋后算账,不如先下手为强!

于是,失去理智的鱼朝恩,又厚着脸皮去请郭子仪到他家里赴宴。

明眼人都清楚,鱼朝恩摆的是“鸿门宴”,宰相听说此事后,慌忙去提醒郭子仪:千万别去!

郭子仪轻叹一声,明知鱼朝恩想杀自己,他却只带家童数人,手无寸铁的赴宴了。

进了鱼朝恩的家,郭子仪神态自若、举止轻松,堂堂一代大将军,难道就没觉察到危险?

鱼朝恩出言试探“郭老将军贵为汾阳郡王,出门只带这么少的几个人?”

郭子仪笑答“带的人少,您才方便动手杀我呀!”

此言一出,说明郭子仪对鱼朝恩的计划很清楚,同时证明:郭子仪是真的没将鱼朝恩当敌人。

如此气度,再次令鱼朝恩羞愧难当,顿时痛哭流涕,对郭子仪连连磕头谢罪。

至此,郭子仪将旧日宿敌感化,其美名更是鼎盛,人们都在传说“郭家李唐”的话,这又引来了大的祸事。

其实不难理解,啥叫“郭家李唐”,大唐天下究竟姓李,还是姓郭?皇帝怒了。

曾几何时,唐代宗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又是修王府,又是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暖)。

这几个名字是关键,后面还有重要戏码哦!

这还不完,那时的唐代宗态度殷勤,就差脱袍让位给郭子仪了,为表达感激之情,皇帝问“老将军还有什么想要的吗?”

请注意,当时的郭子仪75岁高龄了。

按理说,75岁的郭子仪德高望重,面对皇帝的客气话,他应该婉言推辞才合适,谁也没想到,这老头竟然说“皇上,我想要几名美女,以便随身服侍老臣!”

这是什么话,这是75岁老人能出口的吗?

一时间,郭家上下一片安静,其子“郭暖”羞得直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唐代宗也愣了好久,这才哈哈大笑,连忙命身边太监挑选美女,择吉日送给郭子仪。

史料《旧唐书》记载:(唐代宗)遣内侍传诏,赐美人卢氏等六人、从者八人,并车服、帷帐、床蓐、珍玩之具。

猛一看,郭子仪“75岁再逢春”,世人多觉得他好色,甚至其子也觉得父亲晚节不保。

至此,75岁高龄的郭子仪,真的与美女笙歌不断,其子(郭暖)实在看不下去,赶走美女后厉声质问老父亲。

面对儿子的质问,郭子仪面不改色,非但不觉羞耻,反哀叹一声“儿啊,你只看到了表象,当年的英布、韩信厉害吧?他们既不好色也不贪财,可皇帝是怎么对他们的?萧何、陈平之辈,看似贪财好色,皇帝却极其倚重他们,他们也能活的长久,这其中道理,儿要细思之!”

郭子仪的这番话,好像铁锤一样砸在儿子心窝上,郭暖到底听懂老父亲的话了吗?显然没有。

有一次,郭暖和升平公主闹了别扭,常理讲,小夫妻拌嘴吵架实属正常。

但是,“升平公主”何许人?皇帝女儿、金枝玉叶、驸马也是陪衬。

放在唐末,郭家驸马腰杆硬了,郭暖的父亲是郭子仪,皇帝要仰其鼻息,整个大唐都要依靠他,何况一个小小的公主?

一时性起,郭暖不管不顾地冲着升平公主吼道“你算什么东西,你爹是皇帝怎么样?没有我爹郭子仪,大唐早亡了,是我爹不稀罕当皇帝!”

不用多解释,郭暖这番话骂的不仅是升平公主,他把唐肃宗、唐代宗,几代李唐皇帝都给骂了,这还了得?

升平公主哭着去找唐代宗告状,原以为皇帝老爹会给自己做主,出人意料的一幕又出现了。

先是唐代宗火冒三丈:敢骂我女儿,不想活了!

冷静后,唐代宗又像泄了气的皮球,对女儿说:你老公说的没错,他爹郭子仪若真的想当皇帝,天下早没咱们李姓父女什么事了,你还是快些回去,表现得乖点,别惹郭家人生气!

升平公主一听,皇帝老爹都不敢替她说话,看来郭家人真的惹不起,以后还是要把老公哄好了。

再说郭子仪,听说儿子这么骂公主,吓得连忙进宫向唐代宗请罪。

表面看,唐代宗面带微笑,似乎并不生气,他对郭子仪说“咱们是长辈,俩孩子吵架斗嘴,还需要咱们管吗?”

乍一听,唐代宗这话好有道理,皇帝能为臣子说出这番话,也算历史罕见了。

皇帝真没生气?咋可能!

自己的女儿被人骂了,别说皇家公主,即便这事发生在民间,老父亲也不可能善罢甘休,这就引出了一段著名戏曲“打金枝”。

唐代宗是否生气、郭暖下场如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总之,唐代宗很生气、很想除掉郭子仪,但唐末风云变幻莫测,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理由。

郭子仪怎会不知其中因由?他想平安,就需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前面讲过,唐代宗为讨好郭子仪,命令修了一座极尽豪华的“汾阳郡王府”。

一时间,郭家人风光无二,郭子仪却在此时下了一道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命令:王府大开门庭,各路官吏、市井百姓,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出入王府。

这啥意思?

郭子仪贵为王爷,即便低调朴素,也不能敞开家门,完全对外开放呀!

多少人觉得此举不合适,郭子仪太没脸面了。

几个学生也来劝,郭子仪终于说了实话:现如今,看似我位高权重、富贵至极,殊不知,暗处多少人恨着我哩!如果我紧闭门户,那些恨我的人不就更有理由构陷我了?皇帝也会对我疑心,到了那时,我和九族家人们都要遭祸!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一言以蔽之,郭子仪权倾大唐,但他十分低调,谨慎到一言一行都细致入微。

直到唐代宗去世,皇帝硬是没有抓到郭子仪的半点把柄。

唐代宗之后是德宗,那时郭子仪82岁,垂垂老矣仍被皇帝尊奉“尚父”之名。

八十五岁,郭子仪寿终正寝,唐德宗追封他为太师、谥号忠武、配享太庙、名讳永入凌云阁、坟墓比别人高出一尺、大唐帝国罢朝五天,举国为之哀悼。

这份荣耀,这等智慧,比三国司马懿如何?

0 阅读:12
律令9章

律令9章

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