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抗日时期有一个现实版的“花木兰”,女扮男装参军,此人就是郭俊卿。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郭俊卿一家被迫踏上背井离乡的逃亡之路。之后噩耗一个接一个的袭来,郭俊卿的父亲因无力承受地主的欺压和生活的重压,含恨离世。而她年幼的妹妹,也在饥寒交迫中永远闭上了眼睛。一颗对旧社会的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她毅然决然参加军旅。
然而,当时的部队并不招收女兵。15 岁的郭俊卿最终决定女扮男装。她借用了远房弟弟郭富的名字,还特意多报了两岁,经过一番波折,招兵的干部终于收下了她。
1946 年冬天的一个雪夜,郭俊卿所在的林西县支队得到情报,长期盘踞在克什克腾旗的土匪部队,正朝着南土城子一带狼狈溃逃。为了将这股土匪武装一举歼灭,他们决定采取两面包抄的战术。
但在此之前,林西县支队必须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将这一行动计划送达驻扎在 30 公里外白音木图一带的经棚支队,以便他们从侧面迂回到土城子南面,截断土匪的退路。
军情十万火急,容不得半点耽搁。郭俊卿主动请缨,承担起了这一艰巨的送信任务。她跨上一匹快马,在山路崎岖难行,又加上积雪深厚,每前行一步都异常艰难。但郭俊卿毫不畏惧,她凭借着精湛的骑术,朝着目的地出发。
经过一路的疾驰,郭俊卿提前将命令送达目的地。然而,来回 60 公里的长途奔波,让那匹健壮的快马也不堪重负,最终累死在途中。郭俊卿没有丝毫犹豫,她扛起沉重的马鞍,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了 10 多里路,才艰难地回到驻地。由于过度劳累,她刚一踏入部队营地,便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正是因为郭俊卿的及时送信,部队成功实施了合围计划,将那股土匪一网打尽。为了表彰她的英勇表现,部队给郭俊卿记了一次小功。
在部队的集训中,郭俊卿的女儿身劣势逐渐显现出来。她身材娇小,身高比其他男战士矮了一头,力气也相对较小。所以很多训练项目做起来都十分吃力。
就拿投手榴弹来说,一开始,她投出的手榴弹距离远远不及其他战友。但郭俊卿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反复练习投弹动作。一次又一次,她用力地将手榴弹扔出,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但她依然咬牙坚持。经过无数次的锻炼,她的胳膊肿得像馒头一样,可她从未想过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营战士进行的射击、刺杀和投弹比赛中,刻苦训练的郭俊卿脱颖而出。她以精准的射击、迅猛的刺杀和出色的投弹成绩,在各项比赛中均夺得第一名,毫无悬念地被评为训练标兵。
日常训练中,郭俊卿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负重长跑时,沉重的沙袋绑在腿上,可她脚步沉稳,从不懈怠;刺杀训练时,她紧紧握住长枪,一次次用力刺出,汗水湿透衣衫,双臂酸痛不已,却依旧咬牙坚持;战术演练中,她全情投入,在泥地中摸爬滚打,身上满是擦伤与淤青,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战场上,敌人炮弹不断在四周爆炸。郭俊卿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抢修被敌人炮火炸断的通信线路。突然,一枚炮弹在她身旁爆炸,她的头部、手臂多处受伤,鲜血直流。可苏醒后,她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便是通信线路是否修复。不顾战友劝阻,她挣扎着起身,又顽强地投入到工作中。
后来,郭俊卿在军中表现越来越优秀,她的英勇事迹在部队中口口相传。然而,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与残酷战斗,严重损耗了她的身体。一次战斗结束后,她突然病倒,发起高烧,昏迷不醒。战友们急忙将她送往医院。检查过程中,医生察觉郭俊卿的身体状况似乎有些特殊,可因当时医疗设备有限,且郭俊卿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详细询问,医生便先对她进行了退烧和消炎处理。
然而,郭俊卿的病情并未好转,反而愈发严重。高烧持续不退,她还时常陷入昏迷,嘴里喃喃自语。战友们心急如焚,轮流守在她的床边,悉心照料。
因医疗点无法有效治疗郭俊卿的病情,部队决定将她转送至后方条件更好的医院。在医院里,医生对郭俊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当医生为她进行身体检查时,惊讶地发现郭俊卿竟然是女性。
这个发现让医生一时不知所措,他深知这个消息的敏感性,立刻将情况报告给了医院领导。医院领导在震惊之余,也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迅速通知了郭俊卿所在部队的上级领导。
部队领导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面对这一意外情况,他们同样感到难以置信。与医生进一步核实情况后,领导们决定先暂时封锁消息,同时安排专人对郭俊卿的过往经历进行详细调查。调查人员走访了郭俊卿的战友、同乡,收集了大量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他们逐渐还原了郭俊卿隐瞒性别参军的真相。
当郭俊卿的真实身份被证实后,这个消息在部队中迅速传开,引起轩然大波。战友们得知一直并肩作战的 “小弟弟” 竟然是个女孩时,都感到无比震惊。
出院后,郭俊卿回到部队。她并未因身份曝光而有丝毫懈怠。在训练场上,她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各项训练成绩在部队中名列前茅。
郭俊卿的真实身份曝光后,部队领导高度赞扬了她的英勇事迹,并号召全体官兵向她学习。
郭俊卿并未因身份曝光而有丝毫骄傲自满或懈怠。她一如既往,保持着过往的作风。
1950 年 9 月,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英模代表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郭俊卿作为第四野战军的战斗英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此次会议。在会上,她被中央军委授予了 “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 等至高荣誉称号,并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和毛泽东奖章各一枚。
毛泽东主席在得知郭俊卿的英雄事迹后,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之后,毛主席还特意接见了郭俊卿,邀请她和其他三位战斗英雄到家中共进晚餐。
1956 年,郭俊卿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到地方工作。她先后担任过山东省历城县工业局副局长、青岛第一服装厂副厂长等职务。
特殊年代,郭俊卿受难,组织上为了保护她,将她调往山东,并又一次将她改名为“郭富。”
1981年,郭俊卿离休,只是,在离休之前,她向上级有关部门打了报告,要求将自己的名字改回来,并恢复自己的性别,上级当即批准了她的请求。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郭俊卿终于得以堂堂正正地以真实的女性身份生活。她留起了一头长发,穿上女性的服装。
1983 年 9 月 23 日,郭俊卿终究还是没能战胜病魔,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她曾深深热爱的世界。在她的葬礼上,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她送行。她的战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们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送最后一程。
参考资料:洪雅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祖国北疆的红色印记|一位“现代花木兰”》
共青团中央:《女扮男装参军,她是立下8次战功的特等女战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