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40年,共有4次经济危机。
前3次能顺利走出,与房地产密不可分。
当我们再次面临危机,该何去何从?
本文节选自经济学者赵燕菁《在十字路口的房地产》。
中国经济病了吗?
反反复复的新冠疫情和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毋庸质疑。
但这些都不是中国经济的“基础疾病”,而是皮外伤——
看上去满脸是血,皮破骨折,但实际上这些影响都是表层性和一过性的。
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有通过金融系统传导,才会引发经济全局性的混乱。
只要金融系统不出问题,中国经济很快就会满血复活。关键还是取决于自身的抵抗力。
一、近40年4次危机以往中国经济走出的几个危机,都和房地产密切相关。
1、第一次危机:80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让中国走出了危机,并最终突破美国封锁。
实际上,中国经济恢复增长在1991年就已经开始了。那一年,中国经济从1990年的3.9%一举增加到了9.3%。
那么,1991年走出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199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正是这个条例,使得巨量城市土地成为有价资产,地方政府才可能用土地做抵押,开展大规模投资。
2、第二次危机:1997年
中国能走出“亚洲金融危机”,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关。
但最实际的是“1998年房改”。可以说这是中国一次被严重低估的伟大创新。
正是这个政策,打开了地方政府直接融资的大门,让巨量城市家庭成为有产阶级。
同时也盘活了前些年经济过热留下的“烂尾楼”,房地产开始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到今天。
3、第三次危机:2008年
2008年之前和2008年之后的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
中央政府扩张性逆周期投资“4万亿”。有学者估算,“4万亿”最终撬动的配套投资,高达30万亿元。
“4万亿”是哪里来?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负担约1万亿,地方政府负担约3万亿。
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乃至社会当时会有这么多钱?答案是2004年之后,地方政府土地收入暴增,得益于2004年“831”土地招拍挂的强制推行。
城市不动产的价值飙升,为全社会提供了海量的信用。2004年土地招拍挂,使中国出乎意外地成为一个资本强国。
4、第四次危机:2019年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第四次危机。
既然中国过去增长三级助推火箭,都是房地产。那么,今天房地产如果熄火,后果也必然是全局性的。
这次危机,我们该如何去破解?
二、哪里出了问题?房地产政策产生问题,根源在哪里?
第一,把“住”、“炒”对立起来;
第二,把增量视作房地产的全部。
“土地财政”这个词,本身就体现了对房地产本质认识不清,以为卖地、买房就是房地产的全部。
其实,房地产最主要的功能,不是直接融资,而是创造信用。
中国房地产从一开始就是金融——卖地、卖房是融资,买地、买房是投资。
融资和消费,本质上是不兼容的。既要金融(投资增值)手段,又要达到消费(解决住房)目的,正是房地产政策设计左右为难的主要原因——
如果要实现“住”,就必须牺牲“炒”。
如果牺牲“炒”,经济增长就会资本不足,轻则经济下滑,重则陷入危机。
为了“纠正”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不能让房产成为脱缰野马,中央要求地方政府负起“住”的职责。于是,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房价为目标的政策。
市场供给过剩,商品房去化周期越来越长。再后来,持续限价、限购、限贷、融资不畅……
市场从“供不应求”的预期,突然变为“供大于求”的预期。
终于在2021年下半年,20年屹立不倒的世界最大资本市场——中国房地产,深受重创。
三、要恢复流动性任何资产一旦进入“供大于求”预期,立刻就会失去流动性。
当务之急,就要立刻把房地产送进ICU——不论有多少后遗症,都必须先让房地产恢复心跳!
有人想当然地以为,只要稍稍放松控制,房价立刻就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但现实是,房价如同生育率,压下来不容易,并不意味着恢复增长就容易。
只有价格上涨的资产,才有投资的价值。简单取消各种限购,并不足以创造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
决定需求的,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价格是涨还是跌。只要价格下跌,即使价格不高,需求会萎缩。“买涨不买跌”。
要想恢复流动性,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资产从“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
所谓“房住不炒”,并不是要砍掉“炒”这个长腿,而是加长“住”这个短腿。
好。我们再来说说房地产进入ICU的急救。
既然是“急救”,黄金窗口就至关重要。如果不尽快“上呼吸机”,房地产市场就有日本化的危险——就算不会马上休克,也会长期休眠,变成植物人。
要立刻撤销不合时宜的打压房地产政策,分类解除开发商出清的限价条件,给市场明确的信号——房价会企稳回升!
要从价格管理转向数量管理。把存量房地产出清作为短期内的首要目标,要用去化周期取代房价,作为监控、评估各地房地产调控是否到位的核心指标。
根据去化周期确定城市商品房供地多少。对于去化周期没有达标的城市,要停止其向市场新增供地的资格。一味让国企去托市,是饮鸩止渴。
在去化周期特别长的城市,要考虑土地回购。中央政府的专项债与其投在没用的基础设施上,不如购进地方政府的土地。
必须尽快出清已经进入市场的商品房用地。必要时,政府要在市场上大规模逆回购。
没有完美的政策。好的政策不是没有瑕疵,而是能够平衡短期危机与长期利益的政策。
当前中国经济必须先止血,再开刀。没有主要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恢复,经济就不会恢复心跳。其他手术再成功,也改变不了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大局。
扒君精选
1、 行业趋势
地产线上营销10大趋势ǀ行业数字化营销现状ǀ房企数字化3大难题ǀ营销公司化ǀ品牌营销8大趋势ǀ互联网创新型语言 ǀ2022做好两件事ǀ多内卷、少外包 ǀ 自渠建设9大趋势ǀ 内部创业 ǀ 经济大环境
2、线上营销实操
线上平台运营ǀ新媒体策划推广ǀ线上自渠建设ǀ线上整合营销ǀ抖音房产电商ǀ抖音私域流量ǀ电商费用分析ǀ线上人才招聘 ǀ营销人转型 ǀ地产人加油 ǀ私域运营3大能力 ǀ直播卖房4亿 ǀ直播卖房1700套 ǀ东方甄选
3、友商研究
明源ǀ 万科ǀ恒大恒房通 ǀ碧桂园 ǀ雅居乐ǀ富力ǀ花样年ǀ 恒大房车宝ǀ贝壳ǀ天猫好房1. 2ǀ线上渠道商 ǀ居理新房 ǀ奥园 ǀ乐居 ǀ旭辉 ǀ龙湖ǀ龙光
用户56xxx16
病人进入ICU,大部分都是要死的人
正义的蒙面大叔
病在骨子里,不挖掉最深处的东西,解决不了问题
用户14xxx73
扒你个🐤人民公敌!!!
韦爵爷
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