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市场吧。
如果你从1月份开始就密切关注市场,会发现短短半年的时间,市区楼市经历了一个冷热的交换。从1月平淡,2月趋缓,到3、4月因为疫情进入速冻,再到5月的修复和6月的回暖迹象。
至少从数据上看,已经有相当明显的体现。
再来看供应端,往年土地供应较少,上半年新增供应有所降低。整体来看,市面上的供应,主要集中在5、6月份的倒挂红盘。在供应端减少,倒挂红盘入市,以及集中或延迟网签的背景下,网签成交数据并不能实时反映楼市热度。也就是说,楼市成交少,或许只因为供应少;楼市成交多,也存在集中网签的可能。
再加上,6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在这个月,市区推出了买房送补贴的救市政策。从结果上看,市区6月商品房网签破4千套,较5月大幅上涨。那销量“飙升”的6月楼市,是因为市场的自然爬坡还是救市政策呢?
既然宏观的网签数据,并不能如实呈现市场。那我们只能从微观层面解析,即一线销售端的真实感受。为此,我走访了各板块的主力在售楼盘,拿到了最接近事实的一线销售数据。
PS:倒挂红盘不在本文统计范围内。
6月份,市区销量最高的楼盘是哪家?金辉云邸,超150套。云邸高层均价8200元/㎡,6月加推了30#楼,5月去化过百套。一定意义上讲,云邸在所属板块是“反倒挂”的存在,新房均价高于周边的二手房价。但凭借着产品和地段优势,云邸卖出了“傲视全城”的成绩。
凤凰新城,主力在售楼盘是万象紫东城,毛坯均价一万两千多。物业类型丰富,覆盖了洋房、高层和大平层,5月去化四五十套,6月去化六七十套。与万象紫东城均价接近的保利水木芳华,位于海州区政府板块。5月销售七十多套,6月由于存货剩余不多,卖出了50套左右。保利水木芳华,一直是去化比较稳的楼盘,即便在楼市冷静期,也能维持着四五十套的月销量。
位于碱厂板块的德惠尚书房,均价6500元/㎡,6月销量同样见涨,将近四十套。
与上文不同,下面的几个楼盘,基本没有受新政太大的影响。
天誉未来城,均价不到7500元/㎡。6月去化四五十套,与5月接近。位于万达板块的明悦天骄,均价一万六千多,5月底加推了小户型7#楼,从销售端反馈来看,5、6月维持在二三十套的销量,同样没有变化。
海州城北和城西,主力在售楼盘是双池花园和保利时光印象。前者均价1.1万元/㎡,后者均价一万出头。两个楼盘5、6月份去化接近,每月能卖出三十多套。连云区的万润国际新城,6月由于优惠取消,较之5月销量有一定的下滑。福港书香东苑,5月底首开,6月去化不到二十套。光伸绿洲学府和上城山海居,5、6月去化持平。
看完了上文,我们可以得出市场分化的共识。受救市政策影响较大的楼盘,具有以下特征:
改善。
比如,金辉云邸是猴嘴板块的改善,万象紫东城是苍梧板块的改善,保利水木芳华是海州城西和市中心老破小的改善,这也说明当下楼市主要依靠内生需求在驱动,即置换。而置换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即高层换小高或洋房,这种往往发生在周边大高层比较多且房龄较老的板块。另外一种,是追求更丰富、更成熟的生活配套。
不过,无论哪一种,置换都有较强的地缘属性。
此外,低总价和高总价新房,目前去化缓慢。低总价新房,地段越来越“城郊化”,不能够满足生活、学区等需求,致使购房者更偏向于选择,高一等级板块的新房或二手房。至于高总价新房,主要受制于购买力偏弱的因素。就目前来看,新房超过1.6万元,受众就比较窄了。
整体来看,市场风格以自住为主,这部分群体受新政的推动更大一些。除此之外,经过市场过滤,投资客纷纷退场,当下还在买房的都是绝对的刚性购房需求——无房需要买房的纯刚需,和疫情之后迸发的改善需求。
明天、依旧
大东海的都美好吱声
尊贵的Gary102先生 回复 07-11 07:33
一线水平[得瑟]
明天、依旧 回复 07-10 09:15
偏一点的八九千,稍微好点的学区房都在一万以上,新水晶城往东大概一万二到一万四的样子
听雨
买不起,四线城市,二线的价格,
顺其自然
连云港最终会面对一个保人口还是保房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