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态度不好”评价人了,你能分清这6类人吗?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5-28 23:07:24

管理者经常评价一个人“态度不好”,而且往往是给这个人贴上了永久标签,只要提到这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态度不好”。

当然有时管理者也发现做出这样的评价过于武断,因为有些人只是阶段性地态度不好,有些人只是对某些工作态度不好,有些人则是因为反感某人而导致做某些事时态度不好。

是不是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态度不好”指代很不明确。可能管理者因为某些不满做了这个评价,但给他人(包括被评价者自己)的感觉就是这人很有问题,不认真做事,这就产生了理解上的很大偏差。

态度和能力的组合

什么情况下管理者会做出这样的评价呢?因为被评价者工作表现不好。很多人会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能力,二是态度。所以才导致对人的评价很简单,要么能力欠缺,要么态度不端正。当然也会考虑两者的组合,比如能力好态度差、能力差态度好之类。似乎对人的评价已经穷尽,其实仍然很片面。

有更准确的评价吗?那就要分析工作表现差的原因。

我们要避免一个理解偏差,那就是工作表现差不等于工作不努力。这个人主观上怎么想?也就是动机如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可以先将工作表现不好的人分成两大类。

A类人:主观上就没想把事情做好

对于这类人,就没必要再分析能力了,因为如果不先解决主观上的动机问题,在能力上做文章压根没用。

还要再做一下区分。

A1:压根不想把工作做好,而且一直如此。

这属于真正的态度恶劣,没有任何理由,就是不想把共工作做好。这种人打定主意混日子,做再多思想工作也没用。按理说这类人没有分析的必要,但可以作为参照,用来划分层次。

A2:状态时好时差,好的时候还是想把工作做好的。

情绪

这种人情绪化比较严重,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又不能靠自我约束消除个人情绪对工作的影响。一旦情绪不佳,就不管不顾地不好好工作,事后也许会感到内疚,但次数多了也就“坦然”了。发展到更严重的情况,就会经常用情绪做借口,那么离A1也就不远了。

A3:针对有些工作或与有些人有关的工作,就不好好做。

这类人与A2的区别是,A2的情绪化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并且状态好的时候工作表现就很好。A3则更有针对性,而且影响的持续时间很长,只要影响因素不消除,状态就会一直不好。好的方面是,如果调整工作内容甚至换岗,或者调离带来影响的人员,A3就很有可能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所以跟A2还是有本质区别。

B类人:主观上对待工作很积极

这类人在多数人眼里属于态度好的,因为他们表现得很积极,似乎在态度上挑不出什么刺来。但为何工作表现也不好呢?难道只是能力不足这么简单吗?

我们也做一下细分。

B1:被动地“积极”工作

有人带着一起做就很积极,自己独立做事就很成问题。倒也不是滥竽充数,而是自主工作的能力弱造成的,要么时间管理、计划性很弱,要么目标性不强造成容易懈怠,要么专业能力差使得无法自主做事。这类人适合做机械执行类工作,而且要加强指导和监督。

B2:工作标准太低

交代的工作总能积极去做,但要么理解经常有偏差,要么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更糟糕的是,有些要求反复提,有些方法反复教,却还是做得不好。进一步发现有些人在生活中就没什么太高要求,有些人则总是把工作想得太简单。对这类人,需要培养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习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加深对工作的理解。

B3:习惯性畏难

做简单、熟练工作都还好,工作质量、效率都不错,但一遇到难题就歇菜。不难一概而论地认定为能力不够,因为有些人并没有用尽全力,在思想上就先畏难了。领导会判定为不够努力,其实是心理上有障碍,很难克服畏难情绪。对策其实也不难,就是反复训练其多做复杂工作、有难度的工作,慢慢养成迎难而上的习惯。

人员评价“四看”

了解了“态度不好”还能细分成六种情况,就可以用到实践中了,我总结了“四看”。

一看:将工作做好的意愿

意愿

意愿决定了动机,有意愿才能持久。有些人表面看很积极,其实是表面工作,内心并没有很强的意愿,所以很难坚持下去。这一条足以将人进行本质区分,缺乏意愿的,其他就不用再考虑了;只要有意愿,其他就都好说。

二看:责任心与情绪控制

责任心

情绪化是工作的大敌,情绪好时表现优秀,情绪差时恨不得撂挑子。很多人归咎于情绪控制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缺乏责任心。人人都有情绪起伏,但为何有人不会表现出来呢?因为有很强的责任心,用责任心控制住了情绪的负面影响。如果又有意愿,又有责任心,那么这个人就具备了优良的工作品质,这也是职业化的基本素养。

三看:独立性与畏难情绪

不畏难

这两者高度相关,习惯且善于独立工作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淡定许多。很多人总是简单认为:态度好的话,提升能力就行了。其实如果不能克服畏难情绪,不能独立推进工作,哪怕意愿和责任心再好,再怎么大力培养能力,也很难得到期望的结果。畏难情绪也不是只通过上上课、谈谈心、考核、激励就能解决的,而要像坚持长跑才能培养耐力一样,通过高强度的刻意训练才能改善。

四看:努力的方向与方法

努力

如果前面三项都没问题,这样的人就可以好好地用起来了,因为不会再有难以克服的重大障碍,可以在方法层面解决问题。但也要区别对待:有些人对工作理解不深刻,那就要让有经验的人反复培训、辅导,用更多工作细节的复盘帮助其加深理解;有些人工作抓不住重点,就要帮助其制定工作计划,学会梳理重点工作;有些人不善于用方法导致效率低下,就要帮其总结经验和方法,能固化成规范就更好了;有些人能力弱做不了太多事,就要为其制定学习计划,系统提升专业能力。

最后

很多道理大家都懂,比如动机决定行为,比如态度和能力的组合,然而这些单一逻辑并不足以体现人的复杂性。既然管理是服务于实际工作,还是要回到工作实践中,直接从工作场景中提炼和总结。学会了文中介绍的“四看”,以后不要再评价“态度不好”了。

【欢迎关注人才成长系列:从组织发展的视角,探讨个人的成长】

0 阅读:0

钦泽练八段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