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死,能否拯救贾家?

栖鸿侃红楼 2025-01-01 18:30:36

网上有一种观点,说黛玉就是人参,“人参养荣丸”,荣国府全靠黛玉滋养。所以黛玉一死,荣国府就倒了。只有黛玉活着、嫁给宝玉、成为贾家人,荣国府才能长治久安。

这样的装神弄鬼,我真懒得反驳。我的观点正好相反,只有黛玉死去,才能挽救贾府。并且,这还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观点。贾府地位最高、也最为家族牺牲个人幸福的人,元春,就是这样的观点。

从“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之后,宝黛的爱情已经公开了,连二门外的小厮兴儿也说:“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宝玉用生命来守卫他的爱情。他已经昭告世人:失去了林妹妹,我就会死!这样一来,不管是贾母也好,王夫人也好,出差归来的贾政也好,谁也不敢起意拆散宝黛。他们毕竟都不是慈禧太后,不会“儿子不听话,宁可杀了他,再换一个”。

拆散宝黛的人,一定在荣国府之外,又一定对宝玉有相当的决定权。除了元春,还能是谁?

我怎么知道元春要拆散宝黛?端午节赐礼,只有宝玉宝钗的一样,就是一个隐晦然而确切的信号。连宝玉也意识到不对:“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足见这小小的赐礼,有着重大的含义。

元春为什么要拆散宝黛?这又说来话长了。咱们尽量简单点说:警幻仙姑曾转述宁荣二公的话,“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世,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弟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贾府败落的根源是“子弟虽多,竟无可以继业”,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才的缺失。而惟一“略可望成”的宝玉,却“无人规引入正”。也就是说,只有“规引”宝玉“入于正路”,才是贾府复兴的希望。

谁能“规引”宝玉呢?贾母的溺爱不行,贾政的板子不行,王夫人的眼泪也不行。只有美丽女孩子,对宝玉最有影响力。

可是美丽的黛玉,却是“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的。

同样美丽、且有“停机德”、也就是劝夫之德的宝钗,经常对宝玉做出各种规劝。当然我们读者知道,宝钗的话,宝玉很多都是听不进去的。可是元春不知道。元春只知道,在省亲写诗时,宝钗劝宝玉把“绿玉”改为“绿蜡”,宝玉可是高高兴兴接受了的。

绿玉、绿蜡,这只是一件小事,改不改其实也无所谓。但在这样的场合,尊重元春,事事以元春为主,喜元春所喜,弃元春所不喜,可以看出宝钗的大局观念。这是“安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重视个性的黛玉所不及的。

所以元春安排宝钗和宝玉入住大观园,让她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宝玉——众姊妹入住大观园,还有别的用意;让宝钗劝谏、影响宝玉,也是元春的目的之一。

宝玉的继业问题,在元春省亲时,还不是很紧迫。到贾府获罪、抄家之后,有没有一个“聪明灵慧”的子弟愿意继业、愿意为家族的复兴而努力,就迫在眉睫了。

要让宝玉“入于正路”、复兴家业,必须宝钗去“规引”。而要让宝钗深刻影响宝玉,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结婚。可是要让宝玉娶宝钗,就一定得让黛玉死,因为黛玉活着,宝玉是绝不会抛弃她的。

黛玉活着,宝玉就不可能走上“继业”之路。只有黛玉死了,宝玉才会娶宝钗为妻,宝钗才能发挥她的“停德机”,才可能“规引”宝玉“入于正路”。简短截说吧,只有黛玉死了,才有可能拯救贾府。

再唠叨两句吧。元春当然不会下谕“赐死”黛玉,那太狗血了。好在黛玉孱弱多病,只要给她一点点刺激,或者说,只要不特别小心呵护她,就足以断送掉她的小命了。

至于娶了宝钗为妻、听着宝钗日夜不停的、执着的劝谏,宝玉会不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走上“仕途经济”的路?

唉,老话不是说过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0 阅读:11
栖鸿侃红楼

栖鸿侃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