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迷雾的《道德经》
杨章林文化
2024-04-08 01:40:14
《道德经》的研读已经告一段落,个别篇章的确是百思不得其解,解不了就承认解不了,不敢敷衍读者,也敷衍不了读者。例如:七十七章、六十七章、五十章。
以上篇章就是勉强解读出来的,也不能自圆其说。既不赞同前人的解读,自己又给不出合情合理的解读,只能暂时放弃。好在,大部分解读我认为符合智者的创作思维,可以说是正确的。
下面就遵循智者老子的教导,“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首先挑选一些错得离谱的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篇章,通过我们的解读,条理清晰而又入情入理地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从而让我们民族的经典慢慢地从迷雾中走出来。
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56章)
对这句话的断章取义者如此之众,直接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而且其中不乏“重量级”的解读者。
如果单从字面来看,哑巴最聪明。“知者不言”,如果理解为聪明的不说话,怎么样不说呢?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你闭不闭眼睛,堵不堵耳朵都不重要,关键是不要被见闻所左右。
不说什么话呢?起码得有内容吧?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自然万物无高低贵贱之说,也不必存亲疏厚薄之意。前边的”不言“也就有了着落,“故为天下贵”。
对后面的内容,我们的解读者却视而不见,自说自话,而且说得天花乱坠。这里就留点口德了。
二、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这篇文章短短四十来字,而且层次清楚,解读应该不是很难。
“天地”,就是指自然界,“刍狗”,管它是草草的,还是纸做的,甚至真正的狗,都是被蹂躏的对象,这应该不容置疑。“圣人”,什么样的圣人可以对老百姓“不仁”?除了统治者还有谁?
如果没有异议,就只能这样解释:自然灾害爆发的时候,万物就被蹂躏;残暴统治,老百姓就被蹂躏。
“多言数穷”。“多言”呼应“不仁”,“数穷”应该是指对谁都没好处,这样才能顺理成章。
三、第十一章(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无论多少“辐”制成的“毂”,都是指制造车子;“埏埴以为器”,都是指生产装东西的器皿;“凿户牖以为室”,不管是留门窗也好,还是挖门窗也罢,都是指建造房屋。
制造成这些东西的物质及空间都一样有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你还好意思说只是空间有用?
四、第六十二章(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者”,美好的语言行为。解读来自于下文,想来应该可以接受;“市”,交流;“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出生高贵,身份显赫,物品尊贵,不如拥有美好的语言行为。
如果同意上面的解析,翻译这篇文章就应该很容易了。
上面四章的解读,如果智者天上有知,应该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满是智慧的《道德经》,不可能千人千面,期待有理有据的评论!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