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只有北大清华,古代也有国家学术机构,我们至今受到影响

北展溜溜球 2021-06-10 08:22:45

高考落下帷幕,在几十天之后高考成绩和全省排名出现之后,就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许多人都会将自己理想中的学府定为北大、清华、人大这样的一流大学。

人往高处走,谁都想拥有一个好的前程,考入知名大学就是一个开始。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性的最高学府,由国家教育的最高部门设立。一是国子监,一是太学,两者有共同存在的时期,也有分别存留的时候。

国子监是什么样的机构

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也简单地提到了国子监的历史:晋武帝司马炎初设国子寺,后来隋炀帝将国子寺改为国子监。总之,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的“六学二馆”,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以及崇文馆和弘文馆。

国子监最初只是掌管教育的行政机关,后来逐渐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功能。国子监之中职位最高的是祭酒,其余为司业、监丞等人员。北京国子监的第一人祭酒是元代著名学者姚燧。

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叫做监生,像是在《儒林外史》之中描述的严监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明代的监生因为入学资格的不同而分为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四类,同时还有外国留学生就读,称为夷生。

当时的国子监也有类似于今天的实习岗位,称之为“历事”,即监生们到各衙门学习政事,开始时为半年,后改为三个月。白天实习,晚上回到宿舍,实习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选用,补充缺官,中等的继续历事,下等的则是回到国子监内继续读书。

何谓太学

太学也是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我国很早就有了太学,周王室的太学以东西南北中作为顺序: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辟雍是总代称。

太学里面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当时“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

汉武帝在位时,尊孔崇儒,兴办太学,太学成为设立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最初太学只设立五经博士,安排博士弟子50人,专门学习和研究儒家的经书。

汉成帝时期,太学生增至3000人;王莽篡汉期间,为了树立自己的名声,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广置太学,博士弟子达到上万人,规模之大,真是前所未有。

东汉时,太学规模更大,汉顺帝永建元年,朝廷对太学进行重建和扩建,费时一年,用工10万多人,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太学住所,招募的学生达到了3万多人。

汉灵帝还让大书法家蔡邕等人把儒家经典刻在46块石碑之上,后人称之为《熹平石经》。来抄写经文的太学生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西晋之后,国子监与太学并存,成为中央办学的两种组成形式;唐代太学规模完备,盛极一时,留学生也时常出现。此后太学的大部分职权就并入了国子监,自然成了有名无实的内容。

太学的主要教师是博士,博士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此外,还要听旨参与到政务的议论之中,向朝廷推荐人才。

太学的学生称谓,历代不一。有称“博士弟子”的,也有称“太学生”和“诸生”的。太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材,讲授“孔子之术、六艺之文”。

历代太学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严禁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行为,这倒是共识

0 阅读:6
北展溜溜球

北展溜溜球

分享文化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