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强劲,以往给国内车企供应燃油动力发动机的老企业日渐衰败。近日,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下文成“上海日野”)要“解散”了!
失业君小编 | 文网络 | 图
广汽集团在9月份发布了一份公告,宣布根据其在商用车领域的长远发展规划,以及推动商用车向新能源领域战略转型的目标,公司决定批准其参股企业——上海日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启动解散与清算程序。
这意味着,这家在中国市场运营长达21年之久、拥有日资背景的发动机制造企业即将画上句号,同时,伴随其关闭的还有一批产业工人的工作岗位,这一变故不禁令人感到惋惜。
据公开信息,上海日野于2003年在上海注册成立,其核心业务集中在传统燃油车发动机及汽车配件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上。该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广泛应用于多家知名商用车品牌,包括重汽、北奔、华菱、江淮、三一重工、安凯及青年等。上海日野的股权结构由两大股东构成: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持股70%,广汽集团持股30%。
据悉,2023年,上海日野的销量显著下滑,仅售出1874台产品,这一数字尚不足其高峰时期销量的十分之一。
该公司专注于生产"日野"品牌的P11和J系列车用及工程用柴油机,以及相关配套产品,全部遵循日野的技术标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然而,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市场对传统柴油机的需求急剧萎缩,这对上海日野的市场表现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根据广汽集团最新发布的产销量报告,广汽日野的产销量数据现已被归入“其他”板块。在今年的前8个月里,该板块共计生产了1466辆汽车,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92.96%。在销售方面,1至8月期间累计售出了4188辆新车,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下降了83.11%。
据相关资料显示,上海日野在2023年经审计确认的总资产规模为6.98亿元,而总负债则为2.86亿元。尽管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实现了2.34亿元的营业收入,然而其净利润却出现了0.61亿元的亏损。这一状况揭示了传统发动机业务的盈利空间正日益缩减,因此,加速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失业君小编分析认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态势的不断演变,上海日野的解散清算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性补贴的推动,国内电动车市场实现了飞速发展,市场份额急剧攀升。这一趋势导致长期以来占据国内汽车市场主导地位的燃油车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据小编的观察,包括日产、丰田、本田、三菱等在内的传统燃油车巨头国内销量持续下滑,部分品牌销量跌幅甚至超过50%。为了应对市场压力,这些企业纷纷采取削减产能的措施,其中日产和本田计划减产30%,丰田减产比例也超过10%。而广汽三菱的去年正式解散,则标志着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退出。
这一市场变革已无法逆转,上海日野的停产只是众多受影响企业中的一个缩影。在这场变革中,只有那些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勇于创新转型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不仅在于技术的较量,更在于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验。每个汽车制造商都需要深思,如何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并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议
网友热议
@青松讲车车(IP沪):
现在不光是中国市场,日系车,日系技术的空间越来越小,中国电动车出海以后,日系车在东南亚也在受到挤压,多个日系车品牌,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工厂都停产了。
@caoshouyi(IP云):
哦!08年底我还去日野培训学习过经典的P11C发动机。只记得当时好冷,冻得我一个在昆明生活几十年的人在上海瑟瑟发抖,鼻涕横流。不过时间真快,一晃过去十六年了。
@不羡teatea(IP沪):
国货当自强、戒骄戒躁、产业强大国家才能强大、日本的产业也不是铁饭碗、不管是燃油机,还是电机技术,咱们就不能砸一砸?
@偶偶奥康lala(IP沪):
传统燃油机时代的悲歌。日野的发动机小排量可以,稍微大点的柴油发动机就不行,工程半挂车白给都不用。中国需要大力马!
@安北左都护小哥(IP粤):
敢问广汽这么多年合资技术学会了几层,决议会上有没有议论,有没有总结?有没有自己产品替代?有没有对员工遣散的合理方案?
@齐大山dashan(IPHK):
把话放在这,新能源汽车就是一场闹剧,结果和共享单车一样……
最后一条,可能还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