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桂花,今年六十二岁,出生在一个北方的小村庄。
我们那个地方山多地少,日子一直都不宽裕。我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父母实在供不起那么多孩子读书。
后来,我嫁给了同村的张国强,他比我大三岁,人老实,家境和我们家差不多,都是靠种地为生。
婚后,我们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叫张建国,女儿叫张小梅。
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大本事,靠着勤快过日子。年轻时和丈夫一起种地,后来村里搞了工业园区,征了地,我们家分了点补偿款。
我和丈夫就出去打工了,攒钱供孩子们上学。儿子高中毕业后去学了个技术,后来自己开了个小修车铺,日子还过得去。
女儿张小梅比较争气,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工作,嫁给了个城里人。
这些年,丈夫身体不好,几年前查出糖尿病,后来又引发了并发症,去年年底过世了。
儿子在镇上买了房子,离得近,平时会接我过去住几天。女儿家在城里,离得远,每年也就逢年过节回来一趟。丈夫走后,我一个人住在老家的房子里,虽然孤单,但也习惯了。
今年腊月初,小梅打电话说让我去她家过年,说我一个人在家冷清,正好也能帮她带带孩子。
其实我本来不想去,想着年纪大了,城里人生地不熟的,去了也麻烦。
可小梅一个劲儿劝,说外孙天天念叨姥姥,想让我去住几天。我拗不过她,就答应了。
腊月二十那天,小梅和女婿开车回村里接我,外孙豆豆也跟着来了。
他今年刚六岁,机灵得很,一见我就扑过来:“姥姥,你什么时候跟我们回去呀?我想让你陪我玩。”
我摸着他的头笑了笑:“等姥姥收拾好东西,明天就走。”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换洗的衣服和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坐上了小梅的车。临走时,儿子也特意过来帮忙,把一些年货塞进了车后备箱。
他嘱咐我:“妈,在小梅家住得舒服点,别啥都干,咱过完年再接您回来。”我点点头,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
到了城里,小梅家的房子装修得很气派,三室两厅,大理石地板,沙发也是真皮的,一看就值不少钱。
我住在客房里,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豆豆每天黏着我,让我陪他玩积木、讲故事。有时候我想帮小梅洗洗衣服、做做饭,她却拦着我:“妈,您歇着,这些事我来就行。”
可是没过两天,我就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
豆豆总是问我:“姥姥,你什么时候回老家呀?”
刚开始我没太在意,觉得孩子可能只是随口一问,就笑着回他:“等过完年再回去。”可他问得越来越频繁,有时候一天能问好几遍。
这让我心里有点犯嘀咕,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有一天晚上,我刚哄豆豆睡下,听见小梅和女婿在客厅小声说话。虽然他们压低了声音,但我还是听到了几个字:“房子……妈的意思……”我心里一惊,隐隐觉得他们是在说我。
第二天一早,小梅端着一碗粥进了我的房间,笑着说:“妈,您最近住得还习惯吧?我和建军(女婿)想着,过年的时候全家一起去拍张全家福,您看怎么样?”
我点点头:“挺好的,拍个全家福热闹。”
后来,小梅又试探着问我:“对了,妈,咱家老房子那边最近怎么样?村里不是说要搞拆迁了吗?”我心里一紧,明白了些她的意思。
其实,老家的房子确实传出了要拆迁的消息。前段时间村干部开会说了,拆迁补偿款不少,还能分到新房子。
我知道,这几年小梅和建军一直在还房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小梅几次提过,说希望我签个协议,把拆迁款分她一半,或者干脆把房子过户到她名下。
可每次我都打哈哈搪塞过去。晚上,我坐在床上,想着这些年儿女对我的态度。
丈夫在世时,他们都挺孝顺的。可自从丈夫去世后,女儿来得更少了,平时打电话也多是提房子的事。
相比之下,儿子虽然条件一般,但对我是真好,平时买菜、看病都惦记着我。
我不是偏心哪个孩子,但老家的房子是我和丈夫辛辛苦苦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我心里总觉得应该留给儿子。
那天晚上,我彻底失眠了。第二天一早,我借口说想回老家看看,收拾了东西就准备走。
小梅有些急了:“妈,您怎么突然要走?不是说好过完年再回去吗?”
我摆摆手:“家里还有些事没办完,我得回去一趟。”
她见拦不住我,只好让建军开车送我回去。临走前,她突然问了一句:“妈,您带着房产证了吗?”
我愣了一下,没说话。她又笑着补充:“我是怕您收拾东西忘了,万一拆迁要用着呢。”
回到老家后,我把房产证藏了起来,然后给村干部打了电话,问清楚了拆迁的流程。为了避免麻烦,我决定提前把房子过户到儿子名下。儿子听说后,感动得直抹眼泪:“妈,您放心,这辈子我一定好好孝顺您。”
腊月二十,小梅打电话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再去城里。
我笑着回她:“今年就不去了,等明年吧。”
她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又问:“妈,房子的事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我也沉默了一会儿,说:“房子已经过户给建国了。”
电话那头,她一下子急了:“妈,您怎么能这么偏心呢?我是您女儿呀!”
我叹了口气:“小梅,妈知道你过得不容易,可建国离我近,平时照顾得多,这房子就留给他吧。”
挂了电话后,我坐在炕头,心里酸酸的。这房子的事,终究还是让一家人心里有了隔阂。但我也明白,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小家,老人的房子只是个念想,最重要的还是一家人能和和气气地过日子。
这个年,我过得并不轻松,但心里却有了些踏实。我知道,无论房子留给谁,亲情才是最重要的。希望等时间久了,小梅能明白我的苦衷,一家人还能和以前一样,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