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高新教育盛典:五大教育共同体、三大教育智库、八大工程!

浩宇说趣事 2023-09-13 03:05:00

高新区是集聚人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结合的综合性基地,从而带动中国经济的腾飞。

一座城市的发展前景,首先看它的高新区。

绵阳高新区从1992年成立以来,辖区容量扩大42倍,经济贡献率居全国前列,行政级别从股级到正厅,已经成为绵阳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和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重要载体。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

从高新区到科技城直管区,绵阳高新区完美演绎高新速度、高热地带、宜居高地的“三高”魅力。

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的出路在高新产业,根本在高质教育。高新区乘势而上,提出建设中国教育强区。

高新产业与高质教育双向赋能,将成为绵阳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

教育强区如何建?

近5年,高新区投入资金10.08亿元,新增学校用地136.4亩,新建学校(幼儿园)8所、迁建2所、改扩建5所,新增优质学位供给9550个;

创新实小云谷校区效果图

投入资金3000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平;

投入资金3500万元,对进城务工、贫困家庭、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子女入学予以保障,每年解决入学近两千人;

近两年,招聘中小学校教师180余名,全面提升师资力量。

基建投入、师资建设领跑全市,全区素质教育全面开花,“以火炬擎荣耀,以创新致未来”的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路径,已经成为绵阳教育走向全面优质均衡的典范。

但高新区并不以此为满足,全面打造教育强区的使命还行走在路上。

现场实拍

2023年,以“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第39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不仅展现了“首善高新,美好教育”的无穷魅力,同时揭开了高新区建设中国教育强区的强大气场,一系列赋能教育强区建设的大招实招重磅开启。

这是一场至善至美的教育盛典。

舞蹈《白马少年》拉开盛典序幕。

舞蹈《白马少年》

创新实小的《白马少年》斩获全国小荷之星金奖,不仅是绵阳基础教育美育历史上零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作为创新系的领航学校,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场景、学校空间和课堂的全面创新,让赋予老校新的传奇,开启了绵阳郊区学校也能步入名校之列的星辰大海。这在优质均衡教育成为国家教育战略的今天,不愧是一道灿烂的风景。

朗诵《在山的那边》

《有你就幸福》《展望新时代 擘画新征程》《星辰大海》《在山的那边》《这世界那么多人》《一路生花》等节目,无论是婀娜多姿的舞蹈、余音绕梁的歌声、声情并茂的朗诵,既是高潮迭起的视听盛筵,也是高新教育人精湛绝伦的才艺展示,一幅幅师生彼此耹听、彼此微笑、共同成长的画面,无不是高新教育五育并举,奔向星辰大海的一道道侧影。

高新教育向高而发,离不开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关爱和殷切期待,高新教育焕新绽放,离不开一大批高新教育人奋楫扬帆、迎难而上,共同将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建设教育强区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与会领导讲话

在庆祝大会上,王全金等13名教师被“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师德标兵”称号;刘艺等31名教师被授予“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教师”称号;黄利霞等21名教师被授予“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班主任”称号;吴建平等12名教师被授予“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王朝红等3名校长被授予“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校长”称号;何冬梅、奉强两位教育专家分别被授予“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教研员”、“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督学”称号;高新区实验中学等5所学校被授予“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教育质量集体”称号。(具体名单文末附件)

颁奖现场

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筑梦育人使命,他们无愧于高新教育人的榜样力量,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新区厚植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必将扩大高新教育的影响力,让高新教师成为一种职业荣耀。

大会现场

教师的荣耀,就是转化成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强劲动力,这就是高新区建设教育强区,打造优质教育高原的重要支撑。

这是展示高新区建设教育强区的强大气场。

这个气场有多强大?

一、五大教育共同体横空出世。

首先是院校合作共同体。

绵阳师院是全省知名的高等学府。为充分发挥师院在学术上的优势,高新区积极打造院校合作共同体“(绵阳师院、创新一小、创新二小、创新三小)”,创新一、二、三小挂牌绵阳师范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由师院派遣教师对三个学校师生进行高质量学术培训讲座,扩大学术视野,提升理论水平,探索教育集约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实现合作互利、发展共赢,提升办学实效。

绵阳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智为院校合作共同体绵阳师范学院副校长何云晓 创新一小副校长金懿 创新二小校长张晓丹 创新三小校长顾代江授牌。

第二是所校合作共同体。

火炬二小作为四川省书法传习基地,是高新区教育强区建设的后起之秀。为充分发挥教科所的科研优势、教研巨匠等效应,高新区积极打造“绵阳教科所+火炬二小”所校合作共同体,挂名绵阳市教科所附属学校,以教科所附属学校之名,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和办学水平的良好社会风评。

绵阳市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古奇为所校合作共同体绵阳市教科所所长罗小兵 火炬二小校长窦进斌授牌。

第三是馆校合作共同体。

绵阳市电教馆+火炬三小。火炬三小作为四川首批“劳动示范学校”,多次承办省市区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现场会。高新区依托绵阳市电教馆、绵阳市教育装备中心强大的资源优势和专业引领,积极打造“绵阳电教馆、火炬三小”馆校合作共同体,挂牌绵阳市电教馆基地校,擦亮全省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优质品牌。

绵阳科技城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平为馆校合作共同体绵阳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吴明友 火炬三小校长瞿海斌 火炬四小(巴学园)校长范刚授牌。

绵阳电教馆+火炬四小。火炬四小(巴学园)是四川云教示范基地,高新区依托绵阳电教馆在信息化装备、人工智能、三个课堂建设等方面的强大资源,积极打造“绵阳电教馆+火炬四小”馆校合作共同体,挂牌绵阳市电教馆基地校,获得支持和赋能,开辟新赛道“云上支教”,引领名校优质发展和品牌延伸。

第四是优普合作共同体。

绵阳市教体局基教科科长胡晓兵为优普合作共同体绵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漆高明、火炬中学书记杨健 创新中学书记仲军授牌。

绵阳外国语+火炬中学+创新中学。绵阳外国语是绵阳民转公优质品牌学校,全市引领型精品学校,两所初中学校引入绵阳外国语优秀管理人才,高新区积极打造“绵阳外国语+火炬中学+创新中学”优普合作共同体,在保护和传承普校原有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同时,实现学校错位、互补。

绵阳市教体局基教科科长胡晓兵为优普合作共同体绵阳中学书记校长魏东、高新区实验中学书记王朝红授牌。

绵阳中学+绵阳高新区实验中学。绵阳中学,中华名校。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2013年9月10日,高新区引进绵阳中学校长助理王朝红领航高新区实验中学,为此实验中学连续9年荣获全市高考综合评价C组特等奖;为助推学校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其中华名校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品牌影响力方面的作用,高新区积极打造“绵阳中学+绵阳高新区实验中学”的优普合作共同体,优化实验中学办学理念、提升管理质量,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第五是警校合作共同体。

绵阳科技城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副局长周涛为火炬一小校长蒲晓茹 交警四大队大队长张军授牌。

火炬一小作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文明交通示范学校,尤为重视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高新区积极打造警校合作共同体,持续深化警校共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小交警品牌熠熠生辉,引领名校优质发展和品牌延伸。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五大教育共同体,全面推动高新教育五育并举再上新台阶,促进区内所有学校都能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三大“教育智库”重磅亮相。

一是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教育智库”特聘战略顾问

聘请成尚荣、刘东、刘涛、邓飞、张辉诚等10位国省级和港台的顶级专家,助力高新教育的顶层设计,高新教育,积极响应市委“在全国找坐标、争位次”的号召,高新教育,行高致远,赢在方向,赢在起点。

二是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教育智库”特聘教育专家

刘晓军、朱雪林等15名省市教育专家,省市教育的引领型人才,共同为高新教育支招,解决高新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疑点难点,使高新教育起而行之,奋楫而上,全面开创高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三是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教育智库”特聘教学名师

聘请李筱华、胡泉英等10名战斗在绵阳教育一线的名师来高新区授课,突破地域界限,打破划地为牢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办优质高效的开放式教学,让市委“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的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在高新教育开花结果。

三大教育智库聘任仪式:图为战略顾问代表龚林泉 教育专家代表刘晓军 教学名师代表谢首勇。

三大教育智库,不仅彰显了高新教育的大格局,同时也是市委“人才兴市”“开放活市”战略在高新教育战线上的生动实践,必将推动高新教育史无前例的大跨越、大腾飞。

跳出教育看教育,这也是高新区正在成为八方英才向往之地和奋斗热土的一个缩影。

三、“八大工程”震撼发布。

全面打造教育强区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高新区系统谋划“八大工程”,在庆祝大会上震撼发布。

“八大工程”发布

这“八大工程”包括:立德树人领航工程、资源供给提档工程、文化特色涵养工程、课程改革深化工程、教师发展赋能工程、智慧教育融合工程、教育治理创新工程、教育品牌锻造工程。

其中,实施立德树人领航工程,解决的是方向性的根本问题,是“八大工程”的引领,贯穿整个教育改革的全过程。

资源供给提档、文化特色涵养、课程改革深化、教师发展赋能、智慧教育融合等“五大工程”,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路径;而实施教育治理创新工程则是高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关乎发展的未来和高度;至于品牌锻造,其实就是高质量发展的较高阶段,即总结好经验、讲好故事的阶段。

现场实拍

在具体抓落实上,全区教育人将从抓实抓细20项具体任务上狠下功夫,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从美轮美奂的节目表演,到盛大的颁奖典礼;从五大教育共同体到三大教育智库;最终落脚到“大大工程”的震撼发布,高新教育的美好,可以说是环环相扣,高质量发展一浪助推一浪。

八大工程的发布,标志着高新区建设教育强区的新征程已经扬帆起航。

这是高新教育在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总体目标的牵引下,在5大保障措施的保驾护航下,谱写“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赢”的教育颂歌,同时也是为绵阳建设“成渝教育副中心”描制崭新的教育蓝图和画卷……

附件

2023年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优秀教研员、优秀督学和优秀教育质量集体名单

一、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师德标兵(共13名)

王全金 高新区实验中学

李亚君 高新区火炬中学

杨 慧 高新区创新中学

陈德凤 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马洪军 高新区火炬第一小学

杨姗姗 高新区火炬第二小学

陈 莉 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

苏范丽 高新区火炬第四小学

犹文平 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

唐 兵 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

谢云富 高新区创新第二小学

郭 菊 高新区创新第三小学

岳 琳 高新区创新第四小学

二、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教师(共31名)

刘 艺 高新区实验中学

彭小辉 高新区实验中学

刘耀丹 高新区火炬中学

胡阳明 高新区火炬中学

滕 越 高新区火炬中学

张 明 高新区创新中学

蒋 凤 高新区创新中学

何杉杉 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石丽娟 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苏方芳 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陈 洁 高新区火炬第一小学

杨春雨 高新区火炬第一小学

陈 强 高新区火炬第二小学

张佳佳 高新区火炬第二小学

何红君 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

何利春 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

杨 蜜 高新区火炬第四小学

董秀芬 高新区火炬第四小学

唐盛宇 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

吴秋苹 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

曹雪玲 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

刘诗瑶 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

杨丽娟 高新区创新第二小学

邓 楠 高新区创新第三小学

吴春梅 高新区创新第四小学

周 灵 高新区火炬第一幼儿园

李丹彤 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附属幼儿园

刘宏睿 高新区创新第一幼儿园

孟 娇 高新区火炬第三幼儿园

苟 欢 高新区爱可贝尔幼儿园

肖 蝶 高新区博苑幼儿园

三、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班主任(共21名)

黄利霞 高新区实验中学

李天军 高新区实验中学

王朝鑫 高新区火炬中学

高纤瑞 高新区火炬中学

李 丽 高新区创新中学

陈小兰 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叶 婷 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郑春玲 高新区火炬第一小学

王小红 高新区火炬第一小学

彭玉琦 高新区火炬第二小学

姜 靖 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

杜晶晶 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

何灿茜 高新区火炬第四小学

曹雪莉 高新区火炬第四小学

雍 琴 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

汪桂鹰 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

龙 淼 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

黄金红 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

陈 润 高新区创新第二小学

王 黎 高新区创新第三小学

吴 琦 高新区创新第四小学

四、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共12名)

吴建平 高新区实验中学

陈 诚 高新区实验中学

蒋万勇 高新区火炬中学

赵 伟 高新区创新中学

蒲 彪 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朱昭林 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杨亚玲 高新区火炬第一小学

蔡 立 高新区火炬第二小学

徐海林 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

周桂华 高新区火炬第四小学

何仕坤 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

郑道平 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

五、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校长(共3名)

王朝红 高新区实验中学

窦进斌 高新火炬第二小学

瞿海斌 高新火炬第三小学

六、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教研员(共1名)

何冬梅 高新区教研室

七、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督学(共1名)

奉 强 高新区教育督导室

八、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优秀教育质量集体(共5个)

特等奖:高新区实验中学

一等奖:高新区火炬中学

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

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

高新区创新第一小学

· END ·

0 阅读:20
浩宇说趣事

浩宇说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