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为教师减负要有新作为

才干王营评 2025-01-11 05:27:03

“双减”政策下,为教师减负要有新作为

王营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有部分教师反映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增大。对于这一问题,12月21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进行了回应。吕玉刚说,“双减”工作实施以来,由于很多老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工作,客观上确实给老师增加了一些新的负担,这是现实。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由于学校安排了课后延时服务,教师在校时间加长,相应的工作量增加了。尽管我们倡导教师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高负荷工作必然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一背景下,吕玉刚司长提出的三项给基层教师减负的措施,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或可有效缓解教师的身心负担

首先,要按照编制把教师补充到位。吕玉刚强调,老师如果缺很多,无形中老师分担的责任就重一些,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该补的老师要补到位。

教师缺编是广大农村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由于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年轻教师到这些学校工作,由此导致这类学校不仅教师数量不足,而且教师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一些老教师已到退休年龄,但学生没人教,不得不延迟退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城镇和城市学校人满为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城区学校的教师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而农村学校本来教师数量就不足,又增加了工作量,可谓压力山大。因此,要保证“双减”政策的顺利推进,农村学校是重点,各地要以县为单位统筹教师资源,能补充的尽快补充,要通过“教师轮岗制”等措施的实施,补齐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的短板。

第二,要积极探索推行教师的“弹性上下班”。吕玉刚强调,根据教学安排,学校要统筹好三点半前和三点半后老师的工作安排。

对于教师在校时间的管理,通常是许多校长不敢涉及的“禁区”,大多数学校都要严格的考勤制度,早签到、晚签退,出全勤、干满点,已成为许多校长考评教师工作态度的“制胜法宝”。一些校长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教师的奉献精神,转变教师工作作风,树立教师良好的外部形象。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师额外工作负担增加,如果仍然沿用原来的考勤制度,许多教师可能吃不消。在这样的背景下,“弹性上下班”制度应运而生。对于“弹性上下班”制度,吕玉刚说得非常具体:“上午、早晨有课的,那就早来一会儿,下午就可以早走一点。上午开始没课的,晚来一点,下午就多参加一点课后服务工作,晚走一点。”

希望校长们放开手脚,多给老师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减轻教师身心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事实上,教师工作的成效不在于在校时间的长短,全天候待在学校的教师,如果“心在曹营心在汉”,心猿意马,工作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师身心放松,一个小时的工作可能胜过一天。事实证明,一些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的学校,非但没有影响教师的工作,反而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再次,要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吸引一些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参与学校工作。课后延时服务,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对于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力承担的课外培训项目,学校可以将有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引进学校,一则可以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二则可以大大减轻校内教师的工作负担。北京、上海等地学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不过,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不能无原则、无标准,要防止一些学校与课外培训机构联手,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对此,吕玉刚强调:“要经过教育部门统一遴选若干个,然后提供给学校去自主选择、去使用,收费要符合相关规定。”

另外,学校要落实各种补助和奖励,满足教师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舒心的工作环境。对于参与课外延时服务的教师,补助要按时足额发放,要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对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量、内容和效果作出科学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让老师既有名,又有利,发自内心的愿意参与这项工作,全面体现教师工作的价值。

0 阅读:0
才干王营评

才干王营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