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荡时期,有4位司令无人能动,毛主席:他们一动,全军大乱

史说新读 2023-10-24 23:31:14

“他们一动,全军大乱!”这是毛主席对我军的四个司令员的形容,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他们四个在,整个军队就如有了定海神针。

那么,你知道这四位司令都是谁吗?毛主席又因何会这样说?他们分别是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和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1964年6月,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左)陪同毛泽东在演兵场上‍

杨得志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是人民军队中很具代表性的一位开国上将。从1928年跟随湘南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开始,在以后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是毛泽东非常赏识和器重的一员战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杨得志从抗大提前结业,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47年6月,经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批准,时年36岁的杨得志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成为当时各大战略区野战军中最年轻的司令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右一)和政治委员李志民(左一)指挥强渡临津江战斗

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10月1日,杨得志率领这支历经战火洗礼的胜利之师昂首走过天安门广场。此时的杨得志,是主管作战的志愿军副司令员,虽然只有42岁,却有一份史诗般的战争履历: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大战平型关、“飞兵”清风店、解放石家庄、围攻新保安、转战大西北、激战“三八线”……

这位看上去谦逊温雅的军人,打起仗来如虎啸龙吟,叱咤千里,颇得毛泽东赏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人们介绍说:“此人大名叫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1团团长,如今志愿军的副司令,德怀的助手。湖南人氏,我的乡里呀!”

1937年,在延安抗大学习期间,毛泽东接见部分井冈山时期的同志,杨得志在第二排左一

对于韩先楚的战绩,在解放战争中,“临江保卫战”是他;歼灭国民党军“千里驹师”是他;克锦州、战辽西是他;围歼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活捉廖耀湘的还是他指挥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韩先楚,指挥40军攻占温井,打响志愿军入朝第一仗的是他;带领38军打出“万岁军”称号的是他;亲率部队穷追美第8军,把美军著名将领、第8军军长沃克中将追到翻车摔死的是他;指挥3个军突破三八线解放汉城的还是他。

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右二) 在西北视察

韩先楚成了美国军史上收编战例最多的中国将军。朝鲜战场韩先楚的手下败将、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军四星上将范弗里特访问中国时,点名要去参观韩先楚的家乡。

当他了解到韩先楚竟是放牛娃出身时,不由得连声感叹:“真是不可思议!”每当一些战友和军史研究学者谈起韩先楚指挥的那些“神仙仗”,他总是说一句轻描淡写而又非常实在的话:“那是因为对手不知道我们的厉害。”

韩先楚(前左一) 与彭德怀(前中) 在朝鲜

1959年10月9日,国防部奉周恩来命令,任命陈锡联为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上任后着力加强战备,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方向工程、首脑防护工程和后方基地工程以及特种兵工程;下大力气开展建岛工作,扩编外长山要塞区,成立海岛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战备和设防建设;1960年在丹东至旅大一线沿海附近组成3个高射炮群,执行反空中侦察作战任务;加强冬季训练,提高战术技术,应对严寒考验和战争挑战。1962年部队入闽作战,坚决粉碎蒋介石的军事冒险,军队的设防建设和作战技术得到明显提高。

1949年8月9日,安徽芜湖。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在进军西南动员大会上,号召指战员们“打到大西南,解放全中国”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紧张。沈阳军区将增产节约、抗灾救荒作为部队的中心任务之一。向北大荒要粮,大办部队农场,提高生产能力,成功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后来陈锡联当选为中顾委常委,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关注新时期军队建设,关注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与忠贞。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接见参加编写第二野战军史的领导小组成员。右三为陈锡联

许世友是我军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生性刚烈,为人忠勇,毛主席对文化不高的他有一种特别的爱护。1967年盛夏,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岁月,“打倒许大马棒”“揪军内一小撮”的大字报贴满了南京的大街小巷。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遵循军区党委的决定到大别山“避难”,没过几天,有位干部的儿子从南京回大别山探亲,发现了许司令员,返回南京后便写了大字报《许和尚躲进深山老林》,从下关一直贴到中华门。

许世友和七班战士一起,在院里吃饭

军区司令部的同志发现后,立即报告许世友。许世友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他娘的,红色保险箱也不保险,转移去一二六医院!”命军区工程兵封锁六安至金寨的道路,凡从南京方向来的任何车辆都得检查,严禁红卫兵造反派进山!事后,许世友果真上书毛主席,说若红卫兵造反派再来“搜剿”,我就要开枪,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要么就同造反派同归于尽!

许世友在白峰田野上,和战友们拉练

当时毛主席见到了许世友的上书,他了解许世友的个性,立即发出了“不准批斗许世友”的指示,就是这条指示才使许世友大难不死。他们四位都是我军杰出的代表人物,在特殊时期,他们为了维护军队的安定,保卫国家的和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毛主席对人才的赏识和重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他通过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

2 阅读:794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