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的改革先声
1951年冬季的西沟村布满了厚厚的雪层,整个村庄被白茫茫一片覆盖,太行山的冷风使得户外的温度骤降。尽管如此,村里的气氛却因为即将成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而变得热烈起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12月10日,村民们聚集在村公所,西沟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申纪兰被推举为副社长。
申纪兰上任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改变村中妇女的传统生活方式。在太行山区,由于历史悠久的封建思想影响,大多数妇女的生活仅限于家庭的“三台”,很少有机会走出户外参与劳动。
面对这一挑战,申纪兰没有选择直接发号施令,而是选择了一种更温和且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她亲自走访每一个家庭,和妇女们坐在炕头,用她们能听懂的语言解释合作社的意义及参与劳动的好处。在申纪兰的努力下,她逐渐打消了一些妇女的顾虑,使她们开始考虑加入到劳动中来。
决定的那天,申纪兰在村口集合了22名愿意尝试的妇女。她们中的大多数人第一次穿上劳动服,手里拿着锄头和篮子,面对田地显得有些局促。然而,申纪兰鼓励她们,带头走进了田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妇女开始慢慢适应了田间劳动。尽管初期的工作很是艰难,她们的手上磨出了泡,背也酸痛,但看到那些亲手栽种的作物慢慢生根发芽,她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外,申纪兰还与合作社的其他成员一同讨论和推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在她的努力下,合作社确立了一项规定:无论男女,只要做同样的工作就能获得同样的工分。
为平等权益发声
到了1954年,申纪兰荣幸地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积极参与了关于国家新宪法的讨论。在讨论中,她强调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劳动报酬方面的公平。她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是基于她在西沟村实践的经验,她见证了这一政策如何有效地激发了妇女的工作热情。
申纪兰的倡议在会议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许多代表开始反思自己地区在性别平等方面的现状,并探讨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西沟村的经验。这些讨论最终促成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中明确写入“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
全国各地的女性得以在更公平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这对于推动社会整体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申纪兰在人大会议期间的活动,也吸引了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多方面的关注。
土地制度改革
进入1984年,全国范围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行,西沟村也加入其中。然而,随着实践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土地在分配上出现了不均衡现象,有些家庭人丁兴旺、劳力充足,地却不够耕;而有些家庭人口减少,分得的土地反而闲置,甚至出现了撂荒的情况。
申纪兰作为村里的领头人,密切关注着这种变化。她深入到各户家庭,耐心听取大家的意见,了解土地分配和使用的现状。她走访了各个村小组,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逐一分析各家的情况。听了大家的意见后,申纪兰意识到,如果不及时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到村里的整体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在多次座谈之后,申纪兰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方案。她提出了“保持耕地所有制不变,包产到户体制不变”的基本方针,同时增设了调节机制。她向村民们解释,每隔三年进行小调、五年进行大调,土地根据家庭人口变化进行增减调整。这样,家里多了人口的,就能多分一点地;家里人口减少的,土地相应减少,从而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
为了让大家理解政策,申纪兰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耐心细致地解答村民的疑惑。有些村民起初对调整机制持怀疑态度,担心频繁调整会影响收成。但在申纪兰和村干部的反复解释下,大家逐渐理解了政策的长远好处,认识到这样的调节方式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可以保障每个家庭的生产积极性。她还组织村民们开会,详细讲解小调和大调的具体操作方式,让大家明白调整机制如何实现公平,消除了一些家庭对土地分配不均的疑虑。
在申纪兰的带领下,这项土地调整机制逐渐落实,村里的土地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荒废的地被重新耕种,有劳动力的家庭也得到了更合理的资源分配。
村级工业的崛起
1979年,改革开放的风潮吹遍全国,单靠农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西沟村要想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迈出工业化的步伐。村里有丰富的硅矿资源,这种优势在申纪兰眼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经过详细的考察和反复的讨论,申纪兰带领村干部们共同商议,决定利用这些资源兴建一个村办企业。1985年,西沟村集体出资建成了一座装机容量1800KVA的铁合金厂。在工厂刚开始运作时,申纪兰时常到现场走动,检查生产情况,并且和工人们一起劳动,学习操作机器,跟工人们一起摸索如何提高产量和效率。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对发展工业的信心越来越强,工厂的运转逐渐走上正轨,当年就创造了150万元的利润。
随着铁合金厂的成功,申纪兰并不满足于一个工厂,村民们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于是,她继续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们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计划。大家一致认为,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技术,进一步拓宽村里的产业。于是,申纪兰带领村民陆续建起了磁钢厂、石料厂和饮料厂,这些工厂的建立让村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西沟村的村级工业蓬勃发展,申纪兰和村干部们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农业的重视。村里的土地仍然被精心耕种,农业和工业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格局。在村级企业逐渐壮大的同时,申纪兰还不断组织大家学习管理和技术知识,让村民们了解市场的需求、学习新的生产技能,确保工厂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保持可持续发展。
2019年,年近九旬的申纪兰依然亲自下地劳动。秋天,她在自己那块4分口粮田里收获了最后一茬玉米。尽管她的身体已然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力,但她仍旧坚持劳动,感受这片土地的收获。
到冬天,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也来帮她一起准备明年的地。两人挥舞着锄头,把地里的玉米茬根一株株刨出,把地整理得干净平整。郭雪岗跟申纪兰一边劳作,一边聊着村里的近况,说到村里的发展变化,申纪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情。2020年,申纪兰的身体终于不再允许她亲自下地劳动了。
坚持至最后一刻
2020年5月,全国两会的召开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申纪兰将再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前往北京参会,虽然已经九十多岁、身体是癌症晚期,但她依然决定参加这次会议。
一路上,申纪兰独自乘坐长途火车前往北京。两会期间,她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倾听每位代表的发言,并在发言时再次提到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
时间到了6月26日,这时的申纪兰已经病重到体力不支,行动十分吃力。平顺县的前任县委书记陈鹏飞和现任县委书记吴小华得知她的病情后,一同来到医院探望她。病床上的申纪兰见到两位书记到来,挣扎着要坐起来。大家见状连忙劝她躺下休息,但她坚持要坐起身子,摆了摆手,坚持和他们交流。
她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清晰有力,她看着两位书记,再三叮嘱他们:“我已经老了,没多少时间了。你们一定要按党的指示办事,听党话,跟党走,在党领导下,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民造福。”陈鹏飞和吴小华听着她的话,默默点头,神情凝重。
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天,村里的干部们得知她的病情恶化,也匆匆赶来医院探望。2020年6月28日,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带着对家乡和农民的深情,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参考资料:[1]张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J].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3(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