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犹太人遭受深重迫害的原因源于漫长复杂的历史。他们的流浪历经多地多时,非短期内形成,亦非局限于特定区域。
【古代以色列的兴衰与流散】
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实现了犹太人部落的统一,并据此建立了以色列王国。
稳固王国非易事,四周皆敌,内部不和。大卫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使王国得以稳固。
他在耶路撒冷建都,此城随即成为犹太人的精神枢纽。
所罗门继大卫之位,虽武艺不及父,却擅长建设。他着手建造了首座犹太圣殿,此工程浩大,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这座圣殿是犹太人信仰的中心,吸引着无数信徒年年来此朝拜。
所罗门逝世后,国家迅速分裂。北方成立以色列王国,南方则为犹大王国。两国彼此敌对,导致双方实力均被削弱。
灾难不断袭来。北方以色列王国遭亚述帝国征服,十部落被迫迁徙,终消失于历史。南方犹大王国稍幸,却也未能持久。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帝国攻占耶路撒冷,毁坏所罗门圣殿。众多犹太人遭俘虏,被迫迁移至巴比伦。
犹太人虽被迫离乡,失去宗教圣地,遭受重创,却未因此分裂,反而更加团结。
流亡期间,犹太人整理书写了律法,将口头传统记录下来,这些律法构成了其文化的基石,并成为了《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十年后,巴比伦遭波斯帝国征服。波斯皇帝居鲁士允许犹太人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众多犹太人适应了异乡生活,选择定居巴比伦与波斯城市。此为其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流散,自此,“流浪”成为犹太民族的标志性词汇。
几百年后,罗马帝国占领了犹太人的领土,初期容忍其宗教信仰,但随时间推移,双方冲突日益加剧。
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屡发起义。公元70年,罗马军镇压大规模叛乱,二次摧毁圣殿,致成千上万犹太人遇难。
公元135年,犹太起义再次失败后,罗马对该民族采取了极端措施,直接实施了严厉镇压。
禁止犹太人进入耶路撒冷,并将该地区更名为“巴勒斯坦”,旨在消除犹太人的历史痕迹。
犹太人遭迫流离,自中东扩散至欧洲、北非及更远地域。
【欧洲的迫害与流浪】
他们散布全球,寄居他乡,于异地求生,却常被视作异己。此矛盾,自中世纪以来一直存在。
在基督教主导下的欧洲,犹太人初期尚能艰难维持其地位。
基督教禁放贷致经济空缺,犹太人填补之。然而,此角色易遭非议,许多人借钱不还,反指责犹太人贪婪。
更糟糕的是,他们宗教及生活习惯与基督徒迥异,不吃猪肉,不参与基督教仪式,且用希伯来语著书,这些行为在欧洲人眼中显得极为“异常”。
教会未支持犹太人,反煽动反犹太情绪,称他们杀害耶稣,是天生的罪人。因此,犹太人成为易受攻击的对象。
13世纪,众多欧洲国家着手驱逐犹太人,英格兰率先行动,随后法国与西班牙跟进。犹太人被迫离家,携财产与文化,踏上逃亡之路。
他们逃至何处便遭驱逐至何处,部分前往东欧,特别是波兰与俄罗斯,因这些地方较为宽容,容许他们建立社区。
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几近毁灭社会。民众不解瘟疫缘由,遂将责任归咎于犹太人。
指控称犹太人投毒井水,导致成千上万犹太人遭杀害,整个社区因此被摧毁,这一切皆源于一场深刻的误解。
迫害使犹太人更加团结,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意第绪语)、宗教、学校及风俗。
他们团结一致,竭力维护自身文化,然而这种封闭导致他们愈发与周边环境脱节。
17世纪,乌克兰哥萨克起义肆虐,犹太人亦受波及。结果导致数十万犹太人遇难,众多村庄遭焚毁。
他们再次逃亡,寻觅新栖息地。随后,俄罗斯划定一“定居区”,限制他们仅居于此特定区域。
这些地区环境严酷,完全隔绝,近乎沦为“世隔绝者”。
中世纪犹太人漂泊流离,历经风雨却难觅安身之所,始终在寻找一片稳定的土地。
【纳粹的迫害与屠杀】
20世纪,欧洲局势持续动荡,犹太人处境非但未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
一战后,德国经济崩溃,民众寻替罪羊。犹太人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成为指责对象。
希特勒执政后,其理论简明:德国战败归咎于“犹太人”,指责他们控制银行、操纵政治,侵害“纯正”雅利安民族。
他采用荒谬逻辑,将犹太人描绘为德国“敌人”,巧妙地将民众的愤怒与失望转嫁至犹太人身上。
1933年纳粹党上台掌权德国后,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犹太人的政策。
纽伦堡法案实施后,犹太人丧失公民权,禁止与非犹太人通婚,公共场所活动受限。众多犹太人失业,店铺遭关停,财产被政府没收。
1938年,“水晶之夜”标志暴力升级。纳粹纵容暴徒在全德砸毁犹太商店、焚烧会堂、殴打平民,并以“保护社会安全”之名,将大量民众关进集中营。
二战期间,纳粹迫害加剧,推行名为“最终解决方案”的计划,实则旨在灭绝犹太人。
1942年万湖会议正式批准计划:将犹太人押送至集中营,采用工业化方式实施屠杀。
集中营相继建立,其中最知名的是奥斯维辛。人们被装上火车,直接送往该地。
抵达后,男女被分离,老幼直接被送入毒气室。健壮者则被留作劳工,却同样难逃饥饿与疾病的折磨,最终难免一死。
三年内,纳粹屠杀了600万犹太人,并不仅限于杀戮,更企图消灭其整个文化。
书籍遭焚,财产被夺,尸体亦被焚毁,意图消灭所有痕迹。这场屠杀使犹太人成为历史上受害最重的民族之一。
纳粹的疯狂源自对“他者”的恐惧、危机转嫁及绝对控制追求。犹太人虽非唯一目标,却受害最深。
【流散与复国的命运】
二战结束后,犹太人苦难未止。纳粹覆灭,欧洲遍地废墟,众多幸存的犹太人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境。
村庄遭毁,亲人多遇难,仅存废墟与无尽伤痛。
幸存者只得继续漂泊,乘坐简陋船只,欲往巴勒斯坦这一“希望之地”。但彼时巴勒斯坦受英国托管,英政府严格限制犹太人移民。
部分非法偷渡船只遭拦截后,被移送至拘留营。
国际社会开始反思,纳粹大屠杀事件震撼全球,促使多国认识到为犹太人提供一个安全家园的必要性。
1947年,联合国提出分治方案,旨在将巴勒斯坦划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该方案获得通过。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此举标志着犹太人历经两千年流离后,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这一天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然而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而言,却是梦碎之日,噩梦降临。
以色列成立后引发战争,周边阿拉伯国家迅速结盟,意图消灭它。然而,以色列不仅抵挡住攻击,还借战争扩大了疆域。
此冲突尚未解决。犹太人虽已建国,但其安全感仍未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