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典故的原典材料

毒小寨文化 2025-02-11 09:22:50

李商隐《锦瑟》典故的原典材料

一篇《锦瑟》解人难。

李商隐的《锦瑟》朦胧婉约,很不好懂,难不是难在使用了多少佶屈聱牙的生僻字词句,而是用了一些不太好理解的典故。

古诗文的教学经常会涉及一些典故,我一直都主张教学这些典故时要去看原典,理解原典,呈现原典。

一来呈现原典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古诗文的环境,语言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是需要环境的,让学生浸润在这种环境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甚至是运用能力。

二来呈现原典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断章取义,从而更完整更准确地理解这个典故。作者用典时自然只用核心要义,只用个别字词,甚或是暗用、反用其义,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去看原典,很有可能会造成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中间两联用了四个典故,都不大好理解,先看“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是庄周梦蝶的典故: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庄子本意表达的是一种哲学观,天人合一,物我相融,李商隐此诗“一弦一柱思华年”,回首华年,是现实与记忆的交织,往事如烟,人生如梦,正对应一“迷”字,也铺垫后文的“惘然”二字。

“望帝春心托杜鹃”用的是望帝化鹃的故事,这个典故也算常见,很多人都用过,版本也较多,此处选一:

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三国志·蜀志注》

有的出处则言望帝禅位以后化为杜鹃鸟,但很快古蜀国国破家亡,望帝思念故国,日夜啼鸣,以至于口角含血,这就是“杜鹃啼血猿哀鸣”,版本虽多,但表达的都是哀怨、凄凉、思归的情绪。

回到《锦瑟》,李商隐回首往事,哀怨、凄凉、怅惘……

后面两个典故就不大常见了,先看“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李商隐可能融合了多个典故,甚至还加入了自己的独创,《淮南子》里有“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之夜,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搜神记》里也有影子:

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干宝《搜神记》

鲛人泣珠,李商隐表达的可能是纯洁、破灭、凄美之意吧。

“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出处也不好找,有人说用的是《搜神记》中吴王女儿紫玉的故事,但更多的可能受戴叔伦这句话的影响: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司空图《与极浦书》引戴叔伦话

蓝田盛产美玉,玉虽埋地下,但精气却能如烟雾升腾,穿土而出。戴叔伦认为诗人写景,就像“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一样,朦胧隐约,“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商隐回首往事,往事又何尝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呢?

这四个典故的共同特点就是朦胧婉约,哀怨凄凉,正如同暮年回首,往事如烟,皆成追忆,令人怅惘。

0 阅读:34
毒小寨文化

毒小寨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