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资讯报02期 |
本周餐饮行业又发生了哪些新鲜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瑞幸以优质平价咖啡豆发力B端咖啡行业
1月6日,在椰基植物饮头部品牌菲诺的“伙伴大会”上获悉,瑞幸推出了全新的toB(面向企业)专业咖啡豆产品,主打优质平价。而菲诺宣布成为瑞幸全新toB专业咖啡豆的特约经销商。
两家企业联合推广的产品覆盖了多个领域,满足多种餐饮场景需求。比如适合商业咖啡店、餐厅、茶饮店、酒店、航空VIP贵宾室等场景的星宿系列;适合精品咖啡店、高端酒店、米其林餐厅等场景的铂金奖系列咖啡豆。
“优质平价”的实现,与瑞幸深厚的供应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原产地采购布局方面,2023年3月起,瑞幸启动“全球寻豆之旅”计划,先后走访埃塞俄比亚、巴拿马、印度尼西亚、中国云南和巴西等高品质咖啡产区。目前,瑞幸的咖啡豆采购已覆盖全球六大产区,来源多元且稳定。其中,瑞幸对巴西咖啡豆的采购量已占到巴西出口中国咖啡豆60%的份额。
与此同时,瑞幸供应链布局方面的持续加速,也让咖啡豆原料供应更加稳定。瑞幸自建供应链,缩短中间环节,更具成本优势。目前,瑞幸福建及江苏工厂已建成投产,两个烘焙基地合计年产能达4.5万吨。同时瑞幸咖啡创新生产中心于2024 年8月29日于山东青岛正式动工,预计未来投产后年产能达到5.5万吨。
当然,提升产能只是瑞幸咖啡的一步棋,将咖啡文化融入中国消费者生活,则是瑞幸咖啡更深层次的思考。(新京报)
2、明确要求两个“90%”,“汕头牛肉丸”新标准正式实施
1月6日,新修订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汕头牛肉丸DBS44/005-2024》(下称“汕头牛肉丸新标”)落地实施。
新标准明确要求,“汕头牛肉丸”指以鲜、冻分割牛肉(含或不含牛筋)为原料(牛肉含量大于90%,或牛肉与牛筋含量之和大于90%),不包括牛的食用副产品(内脏、脂、血液、骨、皮、头、蹄、尾等),添加适量水、食用盐、淀粉及其他辅料,以汕头传统槌打或机械方式糜化,制成丸状、固化成型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非即食调制肉制品。
说明指出,在现行标准 DBS 44/005-2016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存在问题,比如牛肉丸产品类型多元化,即食和非即食制品、速冻和非速冻,非即食牛肉丸按照熟肉制品微生物指标要求的适用性,脂肪含量适度提高更能使牛肉丸爽口爆汁等,迫切需要对标准进行修订,使修订后的标准能更适合汕头牛肉丸生产的实际情况,为生产汕头牛肉丸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标准保障,同时满足市场监管部门对汕头牛肉丸产品质量日常监管需求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好地推动汕头牛肉丸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另外,新标准最直观的变化是更具适用性,适用于汕头牛肉(筋)丸,即市场消费中的牛肉丸、牛筋丸都应参照新标准。这意味着凡是叫“汕头牛肉丸”,都应当按照新标准加工。而且,在标签、包装方面,新标准也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这让汕头牛肉丸“由内到外”更加规范。(南方都市报)
3、12月餐饮业表现指数持续上升,经营预期积极向好
日前,中国烹饪协会指数编制研究联合课题组发布《12月份中国餐饮业表现指数报告》。
总体来看,12月份餐饮业的表现指数49.32,较11月份上升0.57。近5个月来,尽管行业整体处于持续微收缩态势,但自8月份以来餐饮业表现指数持续上升,逐渐接近中性水平,展现出一定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以及逐步回暖的趋势。
12月份餐饮业现状指数持续小幅提升。门店销售额指数和盈利指数上升幅度较大,且门店盈利指数已持续上升3个月。
12月份餐饮业经营预期积极向好。调研数据显示,61.13%的门店本月销售额保持稳定或有所提升;70.17%的门店盈利保持稳定或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门店客流量与上月持平的情况下,超过50%的门店保持了现有的用工规模,仅有13%的门店增加了用工规模,以应对年末节假日客流。
整体上,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与创新,推动数智化转型,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拓展多元化发展路径,降低对单一业态及目标市场的依赖,提高市场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持续关注餐饮业发展趋势,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抓住市场机遇。
对于西式快餐、烧烤、火锅和饮品等表现指数波动较大的业态,建议加强产品差异化,优化淡旺季营销策略,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中国烹饪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