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出家,用脸亲测僧人“厕纸”舒适度的皇帝最后竟遭现世报

听七月讲历史故事 2023-09-09 17:47:48

古代皇帝为了巩固政权,笼络人心多会借弘扬佛教之力,而梁武帝萧衍则不同。他四次舍身寺庙,毅然脱下龙袍换上僧袍,恨不得将整个江山都捐给寺庙。在位期间广建寺庙、大造佛像,每次布施的绢帛、银锡等财务价值都在千万以上。

“舍身”这一佛教用语指的是一个人将他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肉身及财产全部舍给寺庙,服侍僧众,心甘情愿做一名洒扫的平凡僧人。

梁武帝萧衍出身古代十大士族的兰陵萧氏,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才思敏捷,博通文史,善音律,精书法,所作的千赋百诗不乏名作。史料盛赞他“历观古帝王艺能博学,罕或有焉。”

这样一位帝王,在受菩萨戒后,十数年间每日只用一餐,过午不食;身着布衣,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永绝腥膻”“豆羹粝食而已”;不饮酒,不听音乐,早晚都做礼拜,不好女色,50岁后干脆不再入后宫……

萧衍将登基继位的日子选在四月初八浴佛节,并下诏号令全国尊佛教为唯一的正道国教。与对自身的节俭要求不同的是,他在全国大兴土木建造了几千座佛寺,耗费无数民力,倾尽国库之资。杜牧曾作诗讽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即便如此崇尚佛教,萧衍仍觉不够。

公元527年农历三月,萧衍毅然出家同泰寺,做了三天和尚后回到皇宫。公元529年,萧衍再一次前往同泰寺,脱掉皇袍换上僧袍,讲解《大般涅槃经》,最后大臣们凑了一亿钱,向“三宝”祷告,这才赎回了“皇帝菩萨”。本以为萧衍会好好做回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公元546年四月,他再一次出家,这次大臣们凑了两亿钱才将他赎回。

在皇宫里待了不到一年,这位不爱江山爱寺庙的帝王,于公元547年农历三月第四次在同泰寺出家,待在寺里37天后,终于恋恋不舍地干回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皇帝。

结果,当天晚上,同泰寺就遭雷劈,一座塔被烧成了焦炭。尴尬极了的皇帝不得不向全国臣民解释:“道愈高魔也愈强,行善就一定会有障碍。”他下诏重修同泰寺那座化为焦炭的佛塔,并且要建得比原来还要高。只可惜,这座辉煌壮观的“十二层浮图”和他一样,都被困囿于叛军的围城中,最后不得不“值侯景之乱而止”。

走火入魔的梁武帝萧衍在那次雷劈事件后不仅没有警醒反思自己的怠政行为,反而变本加厉。他身为一国之君,竟然用自己的脸亲自测试僧人们所用的“厕纸”舒适度。

古代人如厕后并不是用卫生纸擦拭污秽,而是用树叶、木片、瓦片擦拭。明清之后才开始用到纸,但是,普通百姓仍旧用木片。人们管这种大便后用以拭秽之木竹小片叫做“厕筹”。

梁武帝怕僧人们用的厕筹有木刺不光滑,擦的时候刮蹭臀部肌肤,便下令所有厕筹必须经由他亲自测试才能交给僧人们使用。他拿起一片经过抛光打磨熏香的木片,在脸颊上反复揩蹭,确认不刮脸,又拿起下一片测试,如此反复,直到每一片被用于擦屁股的木片都在这位九五之尊脸上挨个试过后,才会被套上丝绸做的刺绣袋子,放置在盛了干枣片的盒子里供僧人们使用。

即便梁武帝如此虔诚,他依旧没能如愿修成正果,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公元548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次年渡江攻破建康,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享年八十六岁。

史料记载,侯景将86岁高龄的萧衍囚禁在台城皇宫净居殿,只给极少的饭食和饮用水。公元549年五月初二,萧衍躺在榻上,嘴里发苦,想要喝一点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后一命呜呼。

可怜一代帝王最后竟在饥渴交加中而死;可惜虔诚信徒,几欲放下一切权力地位遁入空门的一国之君竟遭遇现世报,不得善终。

0 阅读:44

听七月讲历史故事

简介:喜欢读历史,喜欢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