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医生,我每天都吃得很清淡,为什么体检报告上胆固醇还是超标?”这句话,我在门诊里听了无数次。很多人一看到胆固醇高,第一反应就是“我是不是吃得太油腻了?”或者“是不是海鲜吃多了?”其实,大多数人的胆固醇升高,根本不是“吃”出来的,而是身体内部出了问题。
胆固醇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它既是身体必需的物质,又是让医生和患者头疼的指标。其实,胆固醇对人体非常重要,它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还参与激素合成、胆汁生成等关键过程。
胆固醇过高,就会像“水管堵塞”一样,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所以,胆固醇高是不能忽视的健康隐患。
很多人误以为,胆固醇高主要是饮食问题,吃油腻了、吃肉多了。但事实是,胆固醇主要是身体自己“制造”出来的。大约80%的胆固醇来源于肝脏等器官的合成,只有20%来自于食物。也就是说,就算你每天只吃青菜、喝白粥,身体内部的代谢问题依然可能让你的胆固醇居高不下。
我门诊里有一位患者王大爷,65岁,退休后非常注重饮食健康。平时几乎不吃肉,连鸡蛋都控制得很严格,体重也保持得不错。
他的血脂检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依然高得吓人。他特别纳闷,“医生,我都这么注意了,怎么还会高呢?”我跟他解释,胆固醇高的问题,核心在于身体内部的代谢调节出了问题,而不是单纯靠控制饮食就能解决的。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关键点:肝脏是胆固醇代谢的“工厂”。人体会根据需要自行合成胆固醇,肝脏负责调控合成和代谢。
如果肝脏的功能出了问题,比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遗传代谢缺陷等,胆固醇的水平就会失控。换句话说,胆固醇高,大多数时候是“内部原因”,而不是单纯的“外部输入”。
除了肝脏,遗传因素也是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有一种叫“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患者从父母那里遗传了缺陷基因,导致身体无法正常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这类人即使饮食再清淡,胆固醇依然会很高,而且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患者,年仅35岁就因心梗住院。检查发现,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达7.5 mmol/L(正常应低于3.4 mmol/L),而他平时的饮食非常健康,甚至是素食。
进一步基因检测证实,他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种情况下,单纯靠饮食和运动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药物干预。
情绪和压力也是胆固醇升高的“隐形杀手”。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压力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肝脏代谢,导致胆固醇合成增加。
有研究表明,长期焦虑、抑郁的人,血脂异常的风险更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饮食正常、运动也不少,胆固醇依然居高不下。
既然胆固醇高的问题大多出在“身体内部”,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得分清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胆固醇升高。对于多数人来说,体检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关注重点,它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元凶。如果LDL-C偏高,就要重点干预了。
除了常规的西医治疗,中医也有独特的调理思路。中医认为,胆固醇高与“痰湿”“肝郁”“气滞血瘀”有关。
肝郁气滞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失调,影响胆固醇代谢;痰湿内盛则容易让血液循环变得粘稠,从而加重血脂异常。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有些患者通过中药调理,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效果非常显著。
记得有一位李阿姨,56岁,患高胆固醇血症多年,吃了不少降脂药,但总觉得副作用大,想尝试中医调理。
我根据她舌苔厚腻、脉象沉滑的表现,判断她属于典型的“痰湿内盛”体质,为她开了化痰祛湿、活血通络的中药方。几个月后复查,她的胆固醇指标明显下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改善了。
除了药物和中医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治疗胆固醇高的基础。这并不是说要一味地控制饮食,而是要科学饮食、全面调养。比如:
适量摄入健康脂肪:不要盲目“谈脂色变”,坚果、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对降低“坏胆固醇”有帮助。
多吃膳食纤维:燕麦、全谷物、蔬菜水果中的纤维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避免过度精加工食品:高糖、高精制碳水的食物会增加血脂异常的风险。
坚持运动: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够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同时降低“坏胆固醇”。
控制体重: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影响胆固醇代谢。
保持良好的情绪管理:适当放松、调整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
最后,想提醒大家,胆固醇高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盲目自我诊断和用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应该因人而异。如果你发现胆固醇超标,一定要及时就医,让医生帮你找到真正的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胆固醇高,多半不是“吃”出来的,而是身体内部代谢的“警钟”。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让胆固醇回归正常,让身体更加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