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失败后,刘邦被丁公追急眼,回头喊:“两贤岂相厄哉!”

醉风文史 2024-10-19 23:57:54

垓下之战后,西楚霸王项羽自知无力回天,昔日江东八千子弟兵跟随他争霸天下,如今无一人生还,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拒绝乌江亭长载他渡过乌江的建议,于江边自刎。

项羽败亡后,刘邦在世间再无强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

此时,昔日项羽部下,对刘邦有恩的丁公前来拜见,想要邀功请赏,谁知刘邦却直接命人将丁公绑了在军中巡行示众,后来更是下令将丁公斩杀。

那么,刘邦杀昔日恩人的理由是什么呢?

一、刘邦提前庆祝

刘邦这个人能屈能伸,在鸿门宴后接受项羽封其为汉王的决定,隐忍领兵入蜀,为了麻痹项羽,刘邦入汉中时还烧毁栈道表示自己无意东出。

谁知,刘邦四月入汉中,五月就挥军东出击败章邯,八月迫降司马欣、董翳,成为关中实际的王。

之后张良在给项羽的信中表示,刘邦出川入主关中只是兑现当初的承诺,无意继续东进。

在这件事情上,项羽有些理亏,不管是不是刘邦趁人之危,当初的确是他先一步攻下咸阳,项羽武力胁迫刘邦将咸阳拱手相让,有违“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盟约。

项羽误信了张良的说辞,认为刘邦出川只是为了取回当年应得之地,便没有加强对刘邦的防范,而是将全部精力用在平定齐地叛乱中。

楚军深陷齐地泥潭无法自拔,这给刘邦东出提供了绝佳机会。

刘邦先是攻下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之后又收降河南王申阳,然后又为义帝发丧,向各诸侯王发布项羽大逆不道的罪状,号召诸侯王与他一起出兵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

汉二年五月,趁着项羽在齐地平叛无力抽身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人一举攻占西楚都城彭城,直接断了项羽后路,项羽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处境。

前有强敌,后面还被刘邦的诸侯联军掏了老巢,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认为项羽已经没有了胜算,其中就包括刘邦。

短暂的胜利使得刘邦失去理智,开始提前庆祝起来,整日举办酒宴和诸侯们饮酒作乐。

二、彭城之战后的狼狈

提前庆祝的刘邦的确有些膨胀了,得知彭城失陷的项羽,立即率领精骑三万从小路火速赶回救援彭城,就凭借这三万人,项羽将刘邦与诸侯联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刘邦做梦也没有想到项羽胆子那么大,竟敢领着三万人长途奔袭彭城,他更没想到,诸侯联军五十多万人那么不禁打,竟然连区区三万人都搞不定。

等项羽率领楚军有如神兵天降时,诸侯联军溃败,一边倒的屠戮就此展开,被砍杀以及溺死的士卒使得“睢水为之不流”。

刘邦在彭城开宴会时有多开心,逃跑时就有多狼狈,令刘邦备受争议的踢一双儿女下车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段时期。

在刘邦逃跑过程中,项羽麾下将领丁公还是盯上了他,双方短兵相接,情况对刘邦很不利,因为丁公后面还有其他楚军追兵,这下刘邦急了。

刘邦在前面边逃跑边回头对丁公大喊:“两贤岂相厄哉!”

刘邦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英雄何必要为难英雄,丁公没必要如此拼命追杀他,换句话来说,刘邦是在向丁公求饶。

丁公听到刘邦这话后犹豫了。一方面,刘邦是项羽不共戴天的仇人,丁公身为楚军将领,若能拿下刘邦立下大功,定然能够得到项羽的重赏。

可另一方面,刘邦的根基还在,而项羽以武力震慑诸侯能否长久还另说,一旦局势发生变化,多个朋友多条路,即便日后项羽兵败,他也能保住富贵。

再三权衡之后,丁公决定放刘邦一条生路。

三、刘邦杀恩人的理由

从事情发展来看,丁公赌对了,刘邦在逃回关中之后火速重整队伍,依托有利地形和项羽展开长期抗争,而最终结果是项羽败亡,刘邦获胜。

项羽死后,丁公找到刘邦,希望刘邦能够顾念当初救命之恩,让他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可刘邦的做法却令所有人都没想到。

刘邦非但没有封赏丁公,反而绑着他在军中巡行示众,刘邦对将领士卒们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

然后刘邦又命士卒一刀砍了丁公,而给出的理由也很合理,即:“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刘邦的意思不难理解,丁公虽然对他有恩,但正是因为他的不忠,项羽失去了天下,为了防止日后再出现丁公这样的臣子,必须杀了他以儆效尤。

从帝王的角度看,刘邦的做法很有道理,既震慑了将领士卒们,又给后世臣子们上了一课,为人臣子就必须恪尽职守,不能首鼠两端,否则下场就如丁公一般。

实际上,刘邦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要说丁公是因为对项羽不忠,刘邦才选择杀了他,那项伯才更该死。

身为项羽亲信,在鸿门宴上却保护了刘邦,这不是吃里扒外是什么,结果刘邦不仅封项伯为射阳侯,还特意赐姓刘氏,这不是明显的双标做法吗?

所以,刘邦杀丁公固然有他对项羽不忠的因素在内,但更多的或许是,丁公是他彭城逃亡时狼狈模样的见证者,刘邦一见到丁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当初自己向丁公求饶时的丑态。

丁公自认为当年对刘邦有恩,殊不知这正是刘邦感到羞耻的地方。

0 阅读:21

醉风文史

简介: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时偶尔冒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