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承嗣获封节度使,到被后梁朱温吞并,回顾魏博镇的百年兴衰

紫语嫣然 2023-12-20 09:25:43

在“安史之乱”后最初割据的“河北三镇”之中(也称河朔三镇),魏博镇虽然实力不比卢龙镇,但绝对是对唐王朝最为忠心的一个,尤其是田弘正掌权期间,不仅帮助朝廷平定了“淮西之乱”,甚至以身作则的主动请求废除藩镇的承袭之风。

田承嗣降唐获封节度,朝廷被迫承认田氏割据

田承嗣家族世代为卢龙军裨校,安禄山出任范阳(幽州)节度使后,田承嗣隶属于其麾下,担任前锋兵马使,后因随军征讨奚族、契丹有功,升任左清道府率、武卫将军。安禄山起兵反唐后,田承嗣与李宝臣出任先锋,攻陷河洛,后奉命镇守颍川。

安禄山被杀、郭子仪收复洛阳后,田承嗣在颍川降唐,但在安庆绪退守相州后再度反叛,并出兵驰援安庆绪,后又担任田承嗣的前锋再度攻陷洛阳,被拜为魏州刺史,官军再度收复洛阳后,田承嗣随史朝义退守莫州。

广德元年(763年),田承嗣见官军已经收复大部地区,叛军被剿灭只是时间问题,于是欺骗史朝义返回幽州催促李怀仙出兵,史朝义离开后,田承嗣却召集众将,将史朝义全家送往仆固怀恩军中,向唐军投降。经仆固怀恩推荐,田承嗣先被任命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不久又升任魏博节度使,魏博镇由此而立。

田承嗣降唐后,表面上听从朝廷命令,实际上却拥兵自重,辖内收取重税、整修武备、统计户口,强拉兵丁,数年内便拥兵十万,坐镇魏州割据一方。朝廷因为“安史之乱”民生凋敝,对地方割据势力极为宽容,不仅没有对其惩处,反而屡有加封。

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诱使相州昭义军内讧,趁机吞并相州,之后又不顾朝廷命其恪守本境的命令,继续出兵洺州、卫州。

田承嗣此举,直接招致了朝廷和周边节度使的不满,结果遭到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使朱滔在内的八位节度使围攻,然而田承嗣一面派兵抵御,一面上书朝廷请罪。后来,田承嗣挑动李宝臣进攻朱滔,进而化解了危局,迫使朝廷承认田氏割据。

稳住局势后,田承嗣两次上书请罪,但在获得朝廷赦免后,却又攻入滑州,并出兵救援叛乱的汴宋留后李灵曜。因田承嗣不肯入朝,又援助叛乱,唐代宗再度下诏讨伐,田承嗣便又上书请罪,唐代宗便又赦免其罪。在与朝廷的反复拉扯中,唐代宗也对其颇为无奈,而田承嗣却在暗中不断发展势力。

大历十四年(779年),田承嗣病逝,遗命侄子田悦承袭其位,并命儿子辅佐。朝廷因为鞭长莫及,只得册封田悦为魏博留后,由此开创了藩镇世袭的先例。

唐德宗削藩田悦反叛,田绪以后与朝廷融洽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逝,其子李惟岳上书请求承袭其位,然而却被一直试图削藩的唐德宗拒绝,此举无疑触碰了藩镇利益,于是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与李惟岳密谋,决定武力对抗朝廷,唐德宗也调兵对藩镇展开武力镇压。

削藩初期,朝廷实际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淄青李正己病死后,其子李纳被击败,李惟岳则被部将王武俊杀死,只剩下了田悦负隅顽抗。然而,由于朝廷在削藩中利用藩镇打藩镇,意图造成藩镇内耗,这引发了参与削藩战役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极大不满。

建中三年(782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联手共同对抗朝廷,史称“四镇之乱”。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朱滔兄长朱泚被拥立为帝,朱泚则立朱滔为皇太弟,于是朱滔约田悦出兵援助兄长,然而田悦答应出兵后却又按兵不动,引起朱滔极大不满,后来兵变失败,朱泚被杀,田悦与朱滔由此交恶。

兴元元年(784年),由于田悦在位期间兵祸连连,且屡战屡败,士兵百姓难以忍受。田承嗣之子田绪在与族人商议之后,趁田悦酒醉将其杀死,又杀死其母亲妻儿和亲信将领薛有伦等。

朱滔得知消息,趁机进攻魏州,田绪于是在唐军李抱真、王武俊的劝说下,选择归顺朝廷,被朝廷授予魏博节度使,之后三路大军联手击败朱滔。此后,田绪与朝廷关系融洽,朝廷也对其多有恩赏,甚至将嘉诚公主下嫁于他。

此后,魏博镇与朝廷一直保持着较为和睦的状态。贞元十二年(796年),田绪去世,其第三子田季安袭位,在位期间曾出兵配合朝廷攻打叛乱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但徒劳无功。

元和七年(812年),长期沉溺酒色的田季安去世,田承嗣堂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田弘正被将士们拥立为主,田弘正率六州之地归顺朝廷,因而被册封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在位期间,为唐宪宗平定“淮西之乱”立下大功,乃是元和中兴的关键人物。

元和十四年(819年)八月,田弘正入朝,主动提出废除节度使承袭之风。次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去世,朝廷改任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以同样在“淮西之乱”中立下大功的李愬为魏博节度使。然而,田弘正根本无法获得成德将士的支持,任职次年便被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杀害,家属、将吏三百余口一同遇害。

牙兵随意废立节度使,魏博镇终被后梁吞并

田弘正遇害后,李愬欲派兵为其报仇,因病重未果,只得返回洛阳养病,唐穆宗于是又以田弘正之子田布为魏博节度使,田布奉朝廷之命出兵为父报仇,然而手下官兵却不听节制。时任中军都知兵马使的史宪诚,趁机煽动诸军回镇,田布无奈之下向朝廷密陈军情后抽刀自刎。

田布死后,朝廷只好任命史宪诚为魏博节度使,魏博镇重新割据。大和二年(828年),沧景节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上表请为留后,朝廷出兵将其讨平,与李同捷素有勾结的史宪诚闻讯大惊,遣子入朝表示顺从,朝廷于是调任其为河中节度使。

史宪诚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本就引起了将士们的极大不满,结果急于离任的他还准备将府库钱粮全部调走,结果同年六月激起兵变,牙内都知兵马使何进滔趁机聚众杀死史宪诚。朝廷无法,又以何进滔为魏博节度使。

何进滔以后,其子何弘敬和其孙何全皞先后袭位,何氏掌权期间对朝廷较为恭顺,进贡不断。

咸通十一年(870年),由于何全皞对麾下将士太过苛刻,又传言他要削减士兵粮食和衣物补贴,结果引发兵变被杀,韩君雄被推为帅,朝廷于是以时任普王的李儇(即唐僖宗)遥领魏博节度使,以韩君雄为魏博节度观察留后。

乾符元年(874年),韩君雄去世,士兵推举其子韩简继任,取得唐僖宗同意。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朝廷威信彻底丧失,各藩镇开始相互攻伐,此后韩简先后攻打河阳节度使诸葛爽、昭义镇和天平军节度使曹存实等。

中和三年(883年),韩简与诸葛爽再度交战,结果被击败,其麾下牙将乐彦祯趁机返回魏州,在士兵的支持下取而代之,韩简被杀(另说被气死)。

不过,乐彦祯父子的所作所为很快便引发了将士们的不满,乐彦祯最终于五年后被迫出家为僧,其子乐从训出兵反攻魏州,原本被推为留后的赵文弁因不愿交战,也被士兵所杀,将领罗弘信又被推为帅。

当时,魏博镇夹在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节度使朱温两大藩镇之间,罗弘信却想独善其身,多次拒绝朱全忠借道,于是朱全忠出兵攻打魏博镇,并于大顺二年(891年)五败罗弘信,罗弘信被迫臣服于朱温。

罗弘信臣服于朱温后,利用在李克用和朱温之间的摇摆,艰难保存了魏博镇的独立地位。罗弘信去世,其子罗绍威袭位,天祐二年(905年),魏博牙将李公佺预谋叛乱,罗绍威借助朱温之手诛除牙军,此举虽然消灭了叛乱,根除了延续一百多年的牙兵之患,但也导致魏博镇元气大伤,彻底沦为小藩镇,只能依附于朱温。

开平四年(910年),罗绍威病逝,两年后魏博镇彻底被后梁吞并。从广德元年(763年)被册立为魏博节度使,到魏博镇被后梁吞并,魏博镇前后传承一百五十年。作为最早的藩镇之一,魏博镇后期衰弱,主要是由牙军势力太大,随意废立节度使的结果。

0 阅读:182

紫语嫣然

简介:揭露那些你不知道,不了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