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一代雄主如何终结四百年乱世,实现大一统?

澹台子侃史 2025-02-12 11:26:00

杨坚虽身着黄袍、端坐龙椅,可内心却隐隐感到不安。从古至今,未曾有任何一位开国皇帝如他这般,太过顺遂了。仿佛是宇文家族为他打下了江山,宇文家的不肖子孙将之丢弃在地,被杨坚顺势拾起。

杨坚虽是武将,然而在北周时战功并非顶尖,他是凭借小皇帝外公的身份加之关陇贵族大臣对皇室普遍的失望这一因素得以登上皇位的。

故而,对于杨坚而言,需要一场能让朝臣和天下人心服口服的立国大战来堵住众人之口。

大象三年(581 年)二月,北周静帝颁布诏书禅位,将皇位让予自己的外公北周相国、隋王杨坚。杨坚登基称帝,确定国号为 “隋”,更改年号为开皇。

至此,北周历经二十四年而灭亡,隋朝得以建立。杨坚接手的关中政权,经由宇文氏和关陇集团的经营,已从 “后三国” 中最为孱弱的一股势力,转变为地域最广、势力最强的国家。

宇文泰攻占了西蜀、荆州;周武帝宇文邕剿灭了北齐;到周宣帝时期,还从南朝梁朝那里夺取了淮南、江北之地。

当下的局势是,北方是强大的突厥汗国,长江以南是依附的西梁与衰败的陈朝。杨坚虽一心想要吞并江南,统一中国,却不得不顾虑北方突厥汗国的威胁。

国内的政治和经济也仍需稳定,因而杨坚打算先充实国家实力。对于北周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继续施行。均田制简言之就是把无主的土地依照人口数量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归国有,部分土地耕种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交还官府。

均田制的推行,规范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能够减少田产纠纷,有利于开垦无主的荒田,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租庸调制于开皇二年(582 年)开始试行,这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

意思是若国家不需要你服役,每人丁依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满二十天即可,此称为庸,意味着代替服役。

若国家需要你服役,每人丁服役二十天,再额外加上十五天,就免除调(每人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了。

倘若再加役三十天,则租(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调全免。这两项政策相结合,农业生产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国库也充裕起来。

在军事方面,对北周以来的府兵制进行了改进。府兵制简单来讲就是平常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认识将领,将领不了解士兵。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自给自足,减轻国家的军费负担,同时在折冲将军的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

战争爆发时,由朝廷另外派遣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返回本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武装力量的情况。

同时,杨坚颁布诏书命令名将贺若弼、韩擒虎分别担任吴州和庐州总管,训练水军,命令杨素担任信州总管,在永安(今四川奉节)建造楼船。做这些都是为了征伐陈朝,南陈有长江作为天险,因此水军需要提前训练好。

除了这些军事上的准备之外,尚书左仆射高颎提出了疲敌之计,在陈朝南方收获的季节派出军队做出进攻的姿态,陈朝必然会集结兵马防守,如此便会耽误陈朝的农时,等他们集结兵马完毕,我方撤退。

如此反复之后,南陈军队弄不清我方军队的真实意图,后续便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种种针对陈朝的举措之下,只是为了先解决北方的外患,以确保后续能够全力征伐陈朝。

突厥汗国横跨蒙古高原与中亚草原,是北方的头号大国,以往朝廷都是通过和亲的方式加以安抚。到了隋初时期,突厥汗国的贵族发生内乱,逐渐分裂为四个汗国。

恰好此时隋朝停止了和亲,这让沙钵略可汗极为不满。

公元 581 年,沙钵略可汗联合原北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刺史高宝宁对隋朝发动战争,杨坚紧急命令边防加强戒备,增筑长城。

派遣阴寿率兵驻守幽州(今北京市),虞庆则驻守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太子杨勇驻守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共同抵御突厥。

公元 582 年,沙钵略可汗率领四十万大军攻至隋长城以南。被隋将李晃和达奚长儒击退。公元 583 年,杨坚抓住突厥内部矛盾加剧以及灾荒严重的时机,兵分八路,对突厥发起反击。同时长史长孙晟使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让四位可汗为了汗位自相残杀。

公元 584 年,沙钵略可汗在受到西突厥与隋朝的压力下,向隋朝请求援助,在隋朝援军的帮助下击败阿波可汗,并向隋朝求和称藩。至此隋朝北部的边患得以减轻,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开皇七年(公元 587 年),南灭陈朝的时机终于来临。这一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同时派遣军队占领江陵,西梁灭亡。

西梁是在西魏恭帝元年(公元 554 年),宇文泰率军抵达江陵,处死梁元帝之后扶持的附属国,一直到 587 年,西梁皇帝萧琮被杨坚废除。具体细节可参考宇文泰的扩张之路。

在此,可以简要介绍一下陈朝。公元 552 年,南梁在梁元帝的指挥下,终结了侯景之乱,当时的军队主帅还是王僧辩和陈霸先。然而梁元帝在两年后作死,触怒了宇文泰,宇文泰当即杀至江陵,诛杀了梁元帝。

梁元帝败亡后,王僧辩迎立北齐归还的萧渊明为帝。陈霸先杀掉了王僧辩,后于永定元年(557 年)称帝,更改国号为陈,即陈武帝。

陈朝经过陈霸先父子两代的经营,稍有起色,收复了江淮、两湖地区。

但是,当北周与北齐的战争打响后,陈霸先的继任者陈宣帝妄图趁着北方两国激战之时占些便宜,兴冲冲地率军北上,结果遭到北周的迎头痛击,不仅将从北齐获取的地盘全部吐出,而且整个陈朝的精锐部队也在淮、泗地区的战场上全军覆没。

等到隋朝建立之后,陈朝的皇帝是陈宣帝之子陈叔宝。陈叔宝极具才华,精通音律,在诗词之道上造诣颇高。然而,陈叔宝却不擅治国,或者说南陈已然步履维艰。陈叔宝即位之后,也施行了一系列革新政策,寻求贤能之人,减免租税,大赦天下。

但对于提升国力都毫无作用。开皇八年(公元 588 年),隋廷颁布诏书,列举陈朝国主陈叔宝的二十条罪状,抄写二十万份,派出奸细将罪状散布在陈朝境内。

杨坚命晋王杨广从六合出发、秦王杨俊从襄阳出发、清河公杨素率领水军从永安出发,共计五十一万八千大军,分三路征伐陈朝。陈叔宝却深居楼阁之中,整日花天酒地,不闻外界之事。

沿边的州郡将隋兵入侵的消息飞速奏报入朝,朝廷上下却不以为意,陈后主认为有长江天险在,隋兵必定无法渡江。随后依旧奏乐饮酒,赋诗不停。整个建康城的军民对于已经开启的灭国之战毫无察觉。

开皇九年(公元 589 年)2月10日,庐州总管韩擒虎率领五百精锐从庐江连夜渡过长江,奇袭对岸的采石城,进而占领姑熟。吴州总管贺若弼则率领数千人从广陵(今江苏扬州)发兵,横渡长江,攻占京口(今江苏镇江)。

杨广的中军也在行军总管宇文述的指挥下,占领六合,抵达建康(今江苏南京)城西。三路大军攻占之后,军纪严整,丝毫不侵犯百姓,深得民心。三路大军形成包围之势,逼近建康。陈叔宝这才有所反应,想要调兵抵抗,但已为时过晚。

虽然当时建康城中尚有十万兵马,但是都毫无抵抗的意志,刚一交战就全线溃败。韩擒虎和贺若弼一南一北几乎同时攻入建康城,生擒陈叔宝,至此,陈朝灭亡。与北方政权对峙了数百年的六朝南国,也随之消散。

不久之后,各地的陈军或是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是抵抗隋军而被消灭。隋朝大军从长江一路推进至岭南、交趾,至此陈朝全境均被占领。

至此,四百年的分裂乱世,终于在隋朝重新实现统一。

0 阅读:24
澹台子侃史

澹台子侃史

澹台子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