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本号盘点金庸在新修版中较为失败的修改,然而金庸毕竟是文学大家,多了几十年的人生积淀后,对文学、历史、爱情等各方面都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不少修改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很难改变整个大纲,因此大部分不错的修改也存在着顾头不顾尾的毛病。
萧远山的身份新修版天龙八部给萧远山加了一个萧太后亲信、大辽珊军总教头的身份。新修版之前,慕容博的动机很不合理,毕竟按天龙八部的设定,辽宋边境仇杀司空见惯,慕容博凭啥觉得搞一次仇杀就能引发两国大战,还为此赔上了自己的信誉,从此只能装死。新修版中萧远山是大辽鸽派,用自己影响力力劝宋辽和平,慕容博想除掉他也说得过去。
亲军总教头职位不高,但负责保卫皇帝与太后。当年契丹的皇帝、太后都喜爱武功,对令尊很是赏识。每逢宋辽有什争议,你爹爹总是向皇帝与太后进言,劝他们不要动武用兵。
萧远山黑化走极端也更合理,一辈子力劝宋辽和平,结果去探亲被宋人灭门这谁受得了,杀乔氏夫妇也能理解。之前两版宋辽相互仇杀,在雁门关被灭门很正常,但儿子被宋人抚养长大不应该仇恨乔氏夫妇,新修版就能理解了。无辜?无辜就不该死吗?当然这样一修改也带了两个问题:
其一,萧太后亲信兼同族在大宋境内被杀,辽国方面居然没有一点反应?其二,显得玄慈和汪剑通更屑了,你们俩仅凭慕容博一面之词就灭了一个和平主义者满门,把他儿子培养成抗辽先锋,还不放心,玄慈写信劝汪剑通不要传位,汪剑通给马大元密信提到如果萧峰亲辽就让丐帮弟子下毒行刺都行,有功无罪,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萧远山
招兵买马慕容家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家族给读者的印象是不知所谓,损人不利己,慕容博躲在少林寺学武和嫁祸儿子,慕容复带着几个家臣满世界乱逛。
金庸显然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新修版中让慕容家的举动更符合“复国”这一理想。
首先是慕容博,他偷少林绝技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收拢豪杰,他杀柯百岁是为了筹措复国经费,将其财产据为己有。在诈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化身燕龙渊,在两淮一带营商出没,自称是“姑苏慕容”氏部属,传出黑字燕旗令,以高明武功慑服归顺的江湖豪杰,广扩势力。
慕容博
而整天给慕容家制造敌人的包不同也变得客气一些,水榭听香剧情中,三联版里包不同一顿屁股把秦家寨、青城派众人踢得一个个滚了出去,一点面子没留。在新修版中,包不同则是取出一面慕容家的“燕字旗”,强塞给了姚伯当等人作为信物,要求对方效忠慕容氏,作为日后起事之用。
金庸如此修改是要修补慕容氏上下恃才傲物、慢怠豪杰,不懂得拉拢人心、培植势力,反而到处惹是生非得罪人、帮倒忙的形象,增强他们在复国大业上的作为。
但同样带来不少问题,其一、理论上新修版中慕容家应该兵多将广,然而慕容复从头到尾仍旧是只有四个家臣;其二这个“燕字旗”的方案也挺扯,慕容博和包不同就这么容易就相信对方?如此容易收服了这么多帮派且没有任何反制措施,就不怕有人拿着这个“燕字旗”去大宋官家告发吗?还是他们认为在大宋搞夺权活动是合法的?
包不同
玄慈的赎罪三联版中,得知当年雁门关真相的知情人一个个死于非命,作为带头大哥的玄慈没有任何动作,显得极其虚伪,新修版为此给玄慈增加了许多戏份。
玄慈
玄慈在玄苦死后,随即命令玄垢和玄石两人,暗中跟踪萧峰,目的就是为了看住他,让其他知道自己身份的那几个人能幸免于难。玄垢和玄石一路跟踪萧峰和阿朱,包括聚贤庄一役和萧峰被黑衣人所救,还有他到雁门关,然后又跟阿朱结伴去卫辉找徐冲霄,这一切都在他们两人的监控之中。
在知道徐冲霄等人并非乔峰所杀之后,玄慈化名为迟先生,带着玄渡、玄因、玄止、玄生四个师弟到天台山见萧峰,劝萧峰不要加害智光大师,并转达了带头大哥的忏悔。最后每人和乔峰对了一掌,用的是少林派高明的掌法,大家都留有余地,都是平手。玄慈武功最高,用的是“般若掌”最后一招“一空到底”,能隐藏掌力。萧峰察觉他掌上无力,甘冒大险撤回自己掌力,使玄慈悟到了“一空到底”的真谛。为此,玄慈认定萧峰不是杀害玄苦的凶手。
新修版中,玄慈已经可以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且在几位高僧的见证下希望萧峰了结这段恩怨。少林寺也不再是完全不作为了,积极努力的去查明真相,寻找凶手。
但同样也带来了两个问题,其一,玄慈虽然洗白了一下,但同样虚伪,没有主动坦诚承认错误,反而想让萧峰在啥也不知道的情况下打死自己,那么如果按玄慈的目的达成,江湖上更会认为萧峰十恶不赦;其二,既然这五人都当萧峰的面说了知道当年带头大哥的事情,那么萧峰和阿朱可以追查的线索就多了,不必要非得从康敏身上追查。
段誉勘破心魔天龙八部中最大的一段修改,拆了长期以来的段誉和王语嫣CP。
段正淳死后,王语嫣知道了自己是段正淳的女儿,段誉是自己的亲哥哥,段誉又没有立即对王语嫣说明“其实咱们俩又不是亲兄妹了!”于是对段誉也泻了气,自觉命运捉弄,不免对段誉也就冷落起来,天天开始自哀自叹,神神经经地说些很不积极的话,一会儿想要去当尼姑,一会儿又想要回苏州。
段誉等从雁门关回归大理,带回来了晓蕾、四姝。而王语嫣竟然开始追求驻颜之术。听说云南和西藏交界的地方,有一处“不老长春谷”,于是大家陪着王语嫣去了一趟,发现道路上竟有古老的纳西文写道,“逍遥子取走了不老长春谷中的仙书”。众人推想此人乃是逍遥派始祖。其后王语嫣又要去无量玉洞中找线索,以为藏在神仙姐姐的玉像中,毁去了神仙姐姐的玉像,却一无所得。段誉感慨,就算是玉像,也无法长春不老。
神仙姐姐的玉像
后来王语嫣回了苏州又去找慕容复去了,这时的段誉也没所谓了。有一天段誉带了众女去游玩,回来时遇上了疯了的慕容复,在野地里伺候他的不光有的阿碧,还有王语嫣。巴天石解释说,这是因为慕容复疯了后老说要登基,要是在中原被人听到就要被大宋官府灭族了,所以王语嫣才把他带到大理了。
这段剧情怎么说了呢,首先,从立意来看还是挺好的,段誉对王语嫣的痴恋来源于心魔,勘破心魔后,对为王语嫣发痴着迷的心情也即大减。跪舔的人,迟早要面对现实。而且心魔的解说,也让段誉和王语嫣的爱情,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释放和出口。
段誉登基后,头脑渐趋清醒,“心魔”之力便即减弱,又因父母双双逝世,得知了自己身世,为王语嫣发痴着迷的心情也即大减。“心魔”既去,眼中望出来,便是王语嫣的本来面目,耳中听进去,便是王语嫣的本来语音,不再如过去那样,经心魔加强美化装饰之后,人则美如天仙,语则清若仙乐。
其次,王语嫣的形象在原著中其实不咋样,不爱段誉不要紧,别看见表哥就紧着人家往地下踩,踩来踩去最后表哥当真不要你了,你决定死心塌地跟备胎——白富美不是这么当的。给王语嫣这么一个结局也算配得上她在原著中的人品吧。
第三,天龙八部故事初期,段誉也没少占木婉清和钟灵的便宜吧,和木婉清还有婚约,只是误认兄妹血缘关系后才作罢,后来知道没有血缘关系是应该给两人一个交代。
当然,这个修改也导致了极大问题,慕容复怎么说也是王语嫣的杀母仇人,不报仇也就算了,还回到慕容复身边照顾他,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段誉和王语嫣
练速不练力的古墓派内功新修版来看,金庸应该想要设定,古墓派内功和葵花宝典/辟邪剑法类似,是一种在金书极其罕见的速度流内功,通过修炼功法,获得的内力绝大多数都加到了速度上,只有少部分加到了力量上。以此来解释,为什么古墓派的一些表现,例如小龙女轻功天下无双,看定位甚至压过五绝,小杨过轻功也压过了金轮这种绝顶高手。还有小龙女的出手速度,她使用双剑后,速度之快,打得金轮和蒙古三杰心惊胆战的,这里的表现在之前的版本中严格来说是满突兀的,根本没解释为什么小龙女只凭一个不需要配合杨过,速度就这么离谱。
古墓派武学修习内功之法与一般武功大异,内功渐高,学者只身轻足健,出手快捷,于常人发出一招的时刻中可连发三四招,但招力却并不相应而增。盖轻捷与厚重相对,既求轻捷即不能厚重,厚重若得,轻捷便须相应舍离。
但同样的,也还是带来诸多问题,那就是李莫愁的表现金庸这没改啊,李莫愁以一柄柔软的拂尘附着内力杀人无数,你跟我说她不练力量?她刚出场的时候,原文明确说一拂尘下去能把程英连头带胸都打得稀烂,当然,这时候的程英是小孩,不算什么,但杨过假冒全真派,展现了不俗武功后,李莫愁也认为一拂尘能把他击毙,对阵耶律齐、杨过联手时,仅仅是拂尘上面的劲风,就能让二人站立不稳。
三人斗到酣处,李莫愁招数又变,拂尘上发出一股劲风,迫得二人站立不定,霎时之间,耶律齐与杨过迭遇险招。
李莫愁
阴阳互济的九阴真经新修版在三部曲中大概算是阐述了金庸的一个思想,无论阴还是阳,到了极端都是有问题的,是以新修版九阴最高深的总旨,是在阐述阴阳互济的道理,用于纠正道家重阴柔的问题。而斗酒僧在看了九阴之后(大概率也看不懂梵文总旨),虽然十分佩服九阴真经的武功,但还是认为这不及阴阳互济之妙,由此写下来九阳真经,阐述阴阳互济的道理,同时还说写作九阳只是跟九阴对应,实际上应该叫阴阳互济经才对。
这里从描述来说,确实是在讲述万事不可过满的道理,不能说修改的差,但仍然有一个大问题,新修版强调九阴真经非总旨部分只重阴柔之前,读者压根就不可能读出来九阴是门重阴柔的武功啊。最典型的郭靖在射雕中期开始他的内力就已经可以说是九阴内力为主,要是阴柔为主,如何施展以刚阳为主的降龙十八掌呢?固然新修版也多给降龙打补丁,说不是纯粹的刚阳,但之前的版本中可不是这样,三联神雕郭靖降龙是刚阳天下第一,这是阴柔的内力施展出来的吗?
而杨过对阵周伯通的时候,周伯通无意间用出九阴真经中的大伏魔拳,杨过察觉到周伯通拳掌之力“刚阳之气渐盛”,而周伯通是不懂九阴总旨的,再次否定了所谓九阴非总旨部分只重阴柔。唯一的反例是周芷若,她的阴寒内力被张无忌九阳化去,但周芷若所学不过九阴的皮毛,不能说明什么。
简单来说,这里修改有点像是金庸想要说教,然后强行加了几个设定,不顾实际表现。
明教总坛和明教义军的决裂三联版的结尾就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蹩脚阴谋,朱元璋设计把张无忌迷倒,隔着墙对徐达、常遇春说了一些事实而非的话,结果张无忌大感心寒,认为和自己有生死之交的徐达和常遇春都不信任自己,于是留下了一封信,退出了江湖,为此甚至抑郁终生。
他料张无忌素以复国大事为重,对徐常二人只是情若兄弟,只要这番话给他听在耳中,定会悄然而去。果然一切皆如所料,张无忌武功当世无敌,说到机变计谋,与朱元璋可差得太远,终于堕入这一代枭雄奸谋之中。张无忌虽然从来不想要做甚么皇帝,但此后每当想起徐常二人的寡恩少义,终身不免郁郁。至于韩林儿勾结鞑子,图谋叛变云云,也皆出于诬陷。
这段剧情完全可以说是草草结尾,朱元璋这个计策骗骗张无忌还凑合,杨逍、范遥等人就没一个看出来?教主突然撂挑子不干了,他们也不追查一下前因后果?
张无忌和朱元璋
新修版大大刻画了明教总坛与朱元璋率领义军之间的斗争,已经称帝的东路红巾军首领韩林儿被朱元璋派人溺死,朱元璋把廖永忠处死已平息众怒。张无忌召集杨逍、范遥、韦一笑、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开会,最终得出的结果是——明教总坛不干涉朱元璋等人,朱元璋可以打天下,但不能争夺明教教主之位,不能由他们来指挥明教。
丰富了结尾本来是好事,但这件事逻辑很成问题,这件事争论焦点是廖永忠被处死,明教高层一致认为“廖永忠遭冤枉处死,总坛未能为他洗雪,终究良心难安”。可问题是前文提到“他(廖永忠)暗中受了朱元璋的密旨,故意翻船淹死韩兄弟”。那怎么看廖永忠虽然不是主谋也是帮凶,既然是帮凶被杀也是罪有应得,冤枉什么?
廖永忠
袁承志抗清新修版之前碧血剑的结局是——袁承志看见李自成军纪败坏,而清军又已然入关,一时间万念俱灰,带着朋友爱人远逃海外。
这可谓是很莫名其妙了,之前袁承志一直是以承父亲之志为终生所望(这里且不论历史上的袁崇焕,金庸是认为袁崇焕是忠臣良将),他作为七省武林盟主,又有建文帝留下的复国宝藏,完全有资本在乱世有所作为,但却直接选择跑路,这是很不正常的。因此在新修版碧血剑中,金庸则大大丰富碧血剑后期剧情。
清军入关后,袁承志不再用金蛇营的营号,而改名为大明崇字营,内部是说纪念袁崇焕,对外则说这个崇字是崇祯的崇。通过这种手段,袁承志收拢明朝的残兵败将,很快发展到了两万多人马。但是兵强马壮的崇字营,面对清军一败再败,仅仅几个月时间就把两万大军、建文宝藏败个精光,袁承志自己也身中数箭,差点阵亡。
这段剧情强化了袁承志的责任感,也符合历史上乌合之众与精锐部队的战力对比。但袁承志毕竟是金庸小说中开篇即满级的主角,却如此之废材,你要说不会打仗用兵也就算了,但袁承志与阿济格的单挑都没占什么上风,虽然事先负伤了,但拿着金蛇剑跟阿济格的正面交锋中竟然拼个两败俱伤,也够丢人。
一名身披金甲的清将跃马挺枪,来刺摔在地下的罗大千,承志双足力蹬,纵身跃起,从半空中挥剑向那将军斩落。那将军甚是勇悍,钢枪横扫,与金蛇剑一格,枪剑齐震,双双脱手。承志仍然扑向那将军,双手叉在他颈中,两人力扭,都摔下马来,滚在马下,众清兵大声惊呼。承志只觉左肩背心剧烈疼痛,接着便即晕去,人事不知了。
袁承志
文武全才的胡斐众所周知雪山飞狐虽然是讲胡斐27岁的故事,但成书其实早于讲胡斐少年时代的飞狐外传,而雪山的胡斐其实塑造是比较单薄的,就像金庸说的,雪山飞狐中真正的主角其实是胡一刀。但单薄并不是说没有形象,雪山的胡斐其实是设定上是文武全才。当时苗若兰以善哉行和胡斐对答,胡斐竟然也能立刻以善哉行回复,要知道二人对答的善哉行其实属于很冷门的诗文了,原文也说这歌辞自魏晋以后就很少人用了。苗若兰听到胡斐竟然能随口应答,十分高兴,认为胡斐文武全才。
苗若兰听他也以《善哉行》中的歌辞相答,心下甚喜,暗道:“此人文武双全,我爹爹知道胡伯伯有此后人,必定欢喜。”接着唱道:“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交在门,饥不及餐。”意思说时候虽晚,但客人光临,高兴得饭也来不及吃。
这段文字从连载版中就有了,但新修版金庸可能是觉得,在武侠世界里,一个草莽出身的主角读了不少书,有点突兀,于是则特意强调,胡斐早年没怎么读书(符合外传人设),但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尤其是两个红颜知己一死一出家,他心中苦恼,便想从书本寻求答案,是以这些年来颇读诗文。
本来这个解释没什么,但偏偏金庸跟自己的后记冲突了,他在新修版后记特意强调,两狐虽有关联但本质上是独立小说,“胡斐在遇到苗若兰时,必定会想到袁紫衣和程灵素。但单就《雪山飞狐》这部小说本身而言,似乎不必让另一部小说的角色出现,即使只是在胡斐心中出现。”你既然都这么写了何必又多此一举,拿这两位红颜知己为借口给胡斐多读书的人设找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