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老师本人,对学生有没有影响?
如果单独拎出这个问题,那答案是肯定的。
肯定会有部分学生,会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
比如说有的学生遇到了喜欢的老师,学习动力十足,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而遇到了不喜欢的老师,学习动力急剧下降,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当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孩子的时候,我们该做的是正确引导,让孩子正视学习这件事,要尽量减少直至消除,外界人物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这是提升个人心理素质的一个过程。
学生的成绩,个人是主要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那么全国的所有的学生,都有成为学霸的潜力,这不就是无稽之谈吗?
学生的成绩,到底是要看个人,还是看老师呢?过来人心里都有数,一定是看个人。
当然了,“学生个人”和家庭教育、学校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心智尚未成熟的个人,主动性、内驱力、专注力,都跟家庭、父母、学校有一些关系,而影响程度递减,家庭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能说出“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话的人,可能还不是家长,而是教研员、管理者,这就是一种“绑架”啊。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在应试教育下,在一切向“招生”看齐的时代,“好老师”就一定被动和“成绩”挂钩,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不管学校的宣传是什么,学校在评定好与不好的时候,一定是和成绩挂钩。
出成绩的是好老师,不出成绩的老师不是合格的老师。
当高中老师的一个闺蜜,就曾经这样讲过:下辈子不当老师,其他职业,职业生涯掌握自己手里,老师的职业生涯要看命,生源好,就开挂了,赶上一拨不好的学生,职业生涯就到头了。
当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难处,而闺蜜的这番话,就是在表达老师的不容易。
什么样的老师算好老师?
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关心学生、平视学生、尊重学生、眼里看得见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可没办法,好不好,不是咱们说了算的,是学校评定的。
一个期望希望有一天,老师这个群体不再以“成绩”为简单标准来判断职业生涯,而是综合老师的师德、爱心、尊重学生等方面来评定。
我们希望孩子遇到的老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足够尊重每一个班级的孩子,足够了解每一个班级的孩子。
想要达到这个期望,压力不在老师,而在于教育大环境、在学校、在于老师的职业生涯和什么挂钩。
可以畅想一下,如果有一天老师的职业生涯,和老师的爱心、了解学生的程度、师德挂钩,而不再是直接和班级总体成绩挂钩,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当我们承认,孩子的学习成绩,家庭教育、父母、大环境的影响影响都超过老师的时候,距离这个期望的实现就不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