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小国大事:我是一个小小的芮国,秦国都曾经没有打败我

文史详谈 2023-06-06 17:05:09

西周初年,周王进行了分封。在之后的几百年里,这样的分封仍在继续着。三家分晋以后,公元前403年,周王分封三家为诸侯。这时,离西周初年的分封,已经过去了600多年。

在这600来年的分封中,有的诸侯强大一时且非常知名。司马迁在《史记》中列出了13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诸侯国:鲁、齐、 晋、 秦、楚 、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这是春秋时期的事情。到了战国时期,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时期形势图

周王室分封了很多的诸侯,这十几个国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诸侯国体量弱小,存在时间也不长,一副籍籍无名的样子。但在这些小的诸侯国身上,也发生过精彩的历史故事。

芮国:一个不太出名但却历史悠久的国家

很多人会认为,西周时候的分封,创制了很多地名,很多地名由此而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西周分封时很多的诸侯国名,也是其来有自,而非新创。例如,十二诸侯之一的燕国,因其地在燕山脚下,故而取名为“燕国”。

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芮国也是如此。商代的时候,中华大地上方国林立,其中有一方国就叫芮国。西周灭商以后,将它所掌控的地方进行了分封。原来商代芮国所在地,也被分封成了一个国家,名字仍然叫芮国。

芮国的分封范围,大致在今天的陕西韩城、大荔和山西的芮城之间。在这个晋陕豫三省交界、黄河大拐弯的地方,当时有很多的小国家。除了芮国以外,还有梁国、魏国、虞国和虢国等。其中的虞国和虢国,还凭借“假途灭虢”(借道虞国,去灭亡虢国)的这个成语,被我们今天的人们所知晓。

有朋友可能会问,这里的魏国是不是有误呢,魏国不是战国时候才有吗?其实,这里的魏国和战国七雄里面的魏国,并不是一个国家,但依然是有关系的。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掉魏国以后,将之封给了手下的大夫毕万。后来,毕万的子孙强大起来,并被封为了诸侯,他们因为祖先毕万当初被封在了魏地,就给自己的国家起名为魏国,这就是战国时期的魏国。

晋陕豫交界处地形图

西周的时候,芮国的影响力还是很强大的。国君芮伯在周王室担任卿士,与召公、毕公、毛公、卫侯等并列朝班。周武王执政之时,南方的巢伯来周室朝贡,芮伯因身份显赫,奉命在这样的礼仪大事上,作赞美诗,类似于《诗经》中的“颂”。根据《尚书·顾命》的记载,芮伯在周成王临终时,受托与其他要臣来辅佐周康王。

西周中晚期的时候,芮国依然很活跃。周厉王时期的芮良夫敢于直谏,虽然君王没有听他的。这事被《史记》记录了下来。传说《诗经·大雅》中的《桑柔》一诗,就是芮良夫在劝谏周厉王、但对方不听的情况下而写的,这首诗里有一些句子,至今还被大家所熟悉,如:人亦有言,进退维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这首诗读一读。

兴衰成败是国家发展中很正常的现象。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很多国家盛极一时,但很快就衰落了;有些国家原本又小又弱,但渐渐地也会强大起来。芮国就是这样,到了春秋时期,竟被灭国了。

芮国的“太后”:我的儿子当国君了,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春秋时期还没有“太后”这一称号,但在芮国,已经有了“太后”这样的人物和角色存在。公元前709年,芮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芮国的国君芮伯万被他的母亲驱逐了。《左传》记载这件事情时是这样说的:芮伯万的母亲名叫芮姜,她对儿子在后宫里大肆宠爱女人很有意见,因此便驱逐了,芮国重新立了一位国君。这里多说一句。据说,这位芮伯万就是后来万姓的先祖。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芮姜真的厉害。这是后来的很多太后也不敢做的事情。但人家芮姜在春秋时期,已经做了这么猛的事情了。

芮国的政治变动,引起了秦国的注意。第二年秋天,秦国来侵略芮国。秦国以为:这么一个小小的芮国,肯定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再加上他们正在“内乱”,真是天助我也。但没想到的是,秦国居然失败了。《左传》记载这件事时,这样说道:“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

失败了的秦国很不甘心,这无异于是奇耻大辱。但过了很多年很多年,秦国才洗刷掉这一耻辱。公元前640年(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658年),秦穆公灭掉了芮国和梁国。

但故事并没有这样结束,秦国仍然活在耻辱中。尽管是秦国灭掉了芮国,但芮国原来的土地,却很快就被晋国占领了。直到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才慢慢地把这些土地拿了回来。

秦穆公

关于芮国的记载,史家是吝啬的。这个国家好像就这样消亡了。到了明朝的时候,刘伯温突然想起了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写了一个故事,记在了他的《郁离子》中。

周厉王派芮伯征讨戎族,征战之后,芮伯得到一匹好马,准备把它献给厉王。这样来看,芮伯是一个好臣子啊,有了好东西想的是怎么给君王,而不是自己留着。但他身边的一个人却对他说:“不如把这匹马丢掉吧。周王贪婪,又爱听信谣言。你要是献了马,周王左右的人肯定会说,你在战争中获得的马一定不只是一匹,他们就会来向你索要,你就惹上麻烦了,因为你给不了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去周王那里说你的坏话,而周王也一定相信那些话的。”

芮伯没有听这番话,最后还是献了马。有一个名叫荣夷公的,果然派人来向芮伯求马。结果呢,自然是没有得到。于是,荣夷公就在周厉王那进谗言说:“芮伯没有把马全部献给你,他自己还私藏了一些。”周厉王听信了,还很生气,就驱逐了芮伯。

刘伯温画像

这就是“芮伯献马贾祸”的故事。故事的最后,刘伯温借“君子”之口说:芮伯也是有罪的啊,因为他知道厉王贪心,却还要献东西去招惹他,这就是芮伯的罪啊。

从芮姜到刘伯温:问责弱者和无辜者,以及人性的扭曲

一个国家的君主,他的后宫中有很多的女人,这当然是不好的。但是,做母亲的因此就把他驱逐了,这样做就很过分了。

但芮伯万的母亲芮姜,毕竟还是一个女人。这是很难得的,她没有被驯化成为一个男人。因为,如果秉持“红颜祸水”的论调的话,她完全不会做驱逐儿子的事情,而是驱逐儿子的后宫了。

这是春秋时期可爱的一面。但在这位母亲的抉择背后,也能看到当时国际大环境的残酷。芮姜之所以驱逐了自己的儿子,是虑之远也,她有着深沉的生存焦虑。当时的芮国,处身于秦、晋两大国之间,时刻面临着被大国侵略的危险。但身为国君的芮伯万没有这种忧患意识,反倒是他的母亲有。

他的母亲着急啊,眼看着这个局势,而孩子也就是国君却还是这个样子,怎能让人不着急呢?一着急之下,她就做出了更换国君的事情。我们相信,也正是她的这种忧患意识,公元前708年芮国被入侵时,才能打败秦国。

芮姜有没有别的方法来保护芮国呢?似乎是没有的,弱肉强食的法则下,芮国始终处于危险之中。她不可能对秦、晋两头贪婪的狼说:你们欺负弱小是不对的。她这样说了的话,秦、晋两国也不会听。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小国的生存岌岌可危。那个大家曾经所认可的国际秩序和规则,已经被打破了。

春秋时期,人们对这些小国的遭遇还是同情的,会在史书里比较公正记载灭国、弑君等恶行。到了明朝的刘伯温的时候,《郁离子》里的这个故事,已经表现出了一种极大的心理扭曲。实事求是地说,芮伯并没有错。错的是周厉王。但刘伯温不去批评周厉王,却反过来批评受害的芮伯。这真是让人寒心,也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的堕落和退化。

人类历史的进步,表现在为弱者留下生存空间,尊重弱者的权利,而不是“弱肉强食”,而不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

把狼关进笼子里,把野蛮和不受约束的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才是我们人类的文明,而不是“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而不是“抽刀向更弱者”。

图源网络

春秋时期的芮姜,她敢于挑战王权,放逐国君,还敢于和强秦来一场战争,一点儿也没有畏惧强者。相反,到了明朝的时候,这种敢于向强权斗争的精神,我们已经在刘伯温的著作里看不到了,只看到了明哲保身和识时务,以及对弱者和无辜者的苛责。

这很可悲。但更可悲的是,这样的故事还在上演着。到了今天,很多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身边的人不是安慰和鼓励他,反倒还会指责他:太老实了,太不知道人情世故了……

0 阅读:7

文史详谈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文史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