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原定在西安登基称帝,却因天象大变而心灰意冷,未即皇帝位

娇洋看过去 2024-11-02 15:40:39

自从孙传庭败亡后,明廷再也拿不出一支可以用来对付李自成的兵力,所以李自成在陕西一带的用兵基本上都进展顺利。有时在一些地方也遇到比较顽强的抵抗,但明军将领大都是不愿“降贼” 的缘故,表明自己忠于明廷 ,而不是出于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判断,因而不论抵抗如何剧烈,表现如何忠勇,最后很快都失败了。

因为彼时的李自成早已今非昔比, 已经做大做强了,他麾下兵多将广,可以说势不可挡, 所向披靡,已经在西北占据了绝对的军事主动权。明军据城固守,却孤立无援,一天两天尚可,怎能长期坚守呢?因为力量对比悬殊,在陕西一带的官军主力早被扫荡殆尽,残余的官军力量实在太弱,而且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是困兽犹斗、苟延残喘而已。

明朝诸臣心里也都很清楚,巨舰将沉,大厦将倾,局势已经糜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崇祯帝朱由检对此更是气急败坏,也可称忧心如焚,他命兵部右侍郎余应桂接任三边总督,命御史霍达监军三秦。史载,余应桂接到任命后如遭雷击 ,哭泣不止,到大殿上辞别皇帝时一 把眼泪一把鼻涕对崇祯说:

“不益兵饷,虽去何济”?

确实是,没钱谁替你卖命啊! 崇祯听罢沉默半晌,才答应拨给他5万两银子充军饷。余应桂虽然率京军离京西去,但他知道大势已去,能征善战的孙传庭都兵败身亡, 自己去不是白给吗?既然无法挽回颓局,不如拖延以观望时机,于是便率军兜兜转转,迁延不进。

崇祯得知余应桂瑟缩不进的消息后大为震怒,立即下令将他革职查办,让新任陕西巡抚李化熙接任督师。在兵凶战危、朝不保夕之际,这种任命等于一纸空文,李化熙同样不敢率军前去“送死”。而此时的监军霍达也是无军可监,甚至无处可去。

在极为有利的形势下,李自成接受了谋士们的建议,决定正式建立国号。牛金星、顾君恩等人对李说,建国号可以使新顺政权洗脱草台班子的嫌疑,更加正规化,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 还可以摧毁明朝君臣的信心和抵抗意志,为将来推翻大明夺取全国政权夯实基础。

据《绥寇纪略》、《平寇志》等史料记载,当李自成准备称帝的前几日,他曾默默向上天祷告:

“某日晴朗,则天与我矣”!

希冀元旦登基称帝哪天是个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的日子,这种天象不仅吉利,还预示着老天护佑自己,给大家造成一个天命在李 、“十八子主神器”以取代腐朽没落的朱明王朝的好印象,同时还能鼓舞士气,增强将士们随自己问鼎天下的信心。

可是天不遂人愿。崇祯十七年元旦这天老天却突然变了脸,凛冽的北风呼啸袭来,天空阴沉沉的,彤云密布,看不见一丝阳光,很快又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天气奇寒, 冰天雪地,老百姓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李自成见自己的登基日天气竟如此糟糕,心里很不是滋味, 焦躁不安之下甚至想下令取消称帝仪式。

牛金星、刘宗敏、田见秀等人见李自成动怒,均感到十分害怕。不取消仪式吧,这鬼天气确实好像不大吉利;取消或改期吧,就会成为笑柄,也会给天下人留下“草寇”成不了大事的印象,更会影响士气,甚至使人心瓦解,这确实是让人感到两难的事啊!正在左右为难之时,一个谋士灵机一动,给李自成献上一副他原创的对联:

“风云有会扶真主,日月无光灭大明”。

李自成看罢立刻转忧为喜,遂不再犹豫,决定按时即位,可事实上李自成并未在西安正式即皇帝位,是否与当时的坏天气有关,虽无法考证,但这也很难说。

史载,崇祯十七年农历正月初一日,李自成正式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改年号“永昌”,以这年(公元1644)为永昌元年,李自成因此改名曰“自晟”,称“顺王”,仍然没有正式称帝。由于这年是旧历“甲申年”,大顺政权就新创并使用“甲申历”。

【配图源自网络】

0 阅读:24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