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退伍后,我选择留守边疆做了民办教师,最后收获人生幸福!

老刘的回忆 2024-03-03 12:10:24

素材/杨四德

文/老刘(为使文章读起来更流畅,加入了部分虚构情节)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删

声明:本人已开通全网维权,所有文章均为头条原创首发,严禁抄袭或搬运,一经发现,追究到底。

我叫杨四德,1956年出生在陕西榆林清涧县农村,和写《平凡的世界》的路遥是老乡。相信看过这部巨作的朋友们,对那个年代这地方的贫穷和落后环境一点也不会陌生。

家里共有兄弟三个,我是最小的那个。大哥比我大了整整12岁,一天学也没上过,也不认识字。二哥上到2年级就回家干活了,在我的印象中,故乡就是遍地的土黄色、父亲有些佝偻的背和干瘪的嘴唇。

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我同龄的小孩子们也都陆续上学了,而我家里却拿不出学费。看着那些小伙伴们兴高采烈的背着书包去学堂,我内心十分渴求,却不敢跟家人说。

大哥已经是个十九岁的大小伙子了,沉默寡言的他像个老黄牛一样整天干活。他跟父亲说让老三去上学吧,老二好歹还上了两年,认识几个字,不能让老三成“睁眼瞎”吧!父亲有些为难,因为大哥快要说媳妇了,家里得要存钱为他早早筹备。

大哥劝父亲,自己结婚还有几年,先让老三去上几年学,以后上不上再说。大哥的劝说加上我可怜巴巴的眼神,打动了父亲,终于在8岁那年我进了大队小学。大哥私底下叮嘱我,不要担心,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管。

我知道学习机会难得,不敢有丝毫松懈,除了学习之外,放学回家后,各种农活我也是抢着干,希望能减轻家里负担。在教育资源匮乏的乡下,我的成绩还不错,一直排在班里的前两名,乡亲们也都说我是个“读书苗子”。

当时我们那地方实施的是九年一贯制,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在公社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县城的高中。虽然我非常节省,但给家里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是很大,而且因为供我读书,已经27岁的大哥依然打着光棍,说不上媳妇。

1973年我高中毕业了,虽然我成绩在县城高中还算不错,但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资源想要去读大学谈何容易。我回到大队,最后在小学里当了一名老师。虽然说老师的活并不辛苦,而且还能拿满工分,但收入微薄,没办法改变家里贫穷的处境。

1975年,二哥自知娶妻无望,最后到隔壁公社当了上门女婿。这件事情让父亲一度抬不起头,但又没有办法,只能默默忍受。1977年冬天,边疆后勤部队到我们这来征兵,我跃跃欲试报了名,经过体检、政审、家访等环节,我成功当上了兵。

告别了父母亲和大哥,我踏上了西去的列车,一直到了目的地-昌吉。接受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我下了连队,到达了伊犁,成了一营二连的一名战士。这支部队是某汽车团,团部位于昌吉,一营长期驻扎在伊犁,承担北疆地区的部分物资运输任务。

新兵一开始到连队,都会有半年到一年的打杂时间,然后才有机会被派往司训大队培训驾驶技术和理论知识,培训后才可拿到驾驶证或者是实习证。直到1979年底,我才到司训大队培训完毕,但很可惜只拿到了实习证。

由于拿的是实习证,不算正式驾驶员,只能跟车学习,直到再次考核拿到驾驶证后,才能分到车。1980年年底,我终于拿到了驾驶证,成为了正式驾驶员。当时部队里刚刚兴起“考军校”,我很激动,希望自己能更进一步。

此时我已经成功入了党,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当兵的津贴我都省了下来寄回了老家,大哥终于在他36岁那年,娶了邻村的一个腿有点瘸的姑娘,这稍稍让我内心的愧疚和遗憾缓解,也让我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1981年,我报名参加了军校考试,当时这是我唯一一次机会,因为第二年再考年龄就超标了。但很可惜,我最后比录取线低了三分,从而与军校失之交臂。没有了上军校的机会后,我便将希望寄托在转志愿兵上。

但当时我们部队里面老战士很多,技术能手也不少见,不管是比资历还是技术,我都不占优势。在转志愿兵无望的情况下,1984年我选择了退伍。本来我是要回老家自谋出路的,运气好的话还能进企业或者单位里面开车。

但偶然的一个抉择,让我的人生拐了一个弯,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退伍名单确定后,我心里一时之间也有些彷徨,自己已经28岁了,回家后具体干什么心里也没底。在8月份的一天,指导员过来找我闲聊,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四德,想好回家干什么了吗?

我实话实说,跟他讲了家里的情况,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指导员问我,愿不愿意留在伊犁?愿意的话,他可以帮我联系。说实话,比起老家的黄土高坡,伊犁绝对是个好地方。这里不像印象中的西北,而是四季分明,瓜果飘香,物资丰盈,有“塞外江南”的美誉。自己在这儿待了好几年,挺习惯这边的。

指导员告诉我,现在边疆正在建设发展,各种人才的缺口很大,尤其是教师。现在就有机会,伊犁州要招一批民办老师,我可以去试试。在他的帮助下,我参加了考试,成绩还不错,而且又是党员和退伍军人,我顺利的被录用了,被分配到昭苏县昭苏镇中心小学,等待从部队退伍后,就直接去学校报到。

告别了泪眼婆娑的战友们,我离开了生活了7年的军营,背起行囊去了昭苏。重新回到三尺讲台,我心里挺激动,对于集体生活我也适应的很快。学校不大,总共也就100多名学生,大多还是少数民族孩子。学校里也没几个公办老师,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民办老师,对于我这个新人,他们非常热情和照顾。

我吃住都在学校里面,除了教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之外,还兼任了体育老师,甚至偶尔还客串门卫。1985年,史无前例的大裁军来了,战友们纷纷都从伊犁撤回了昌吉,大部分都会在年底退伍。离开伊犁前,我又和战友们聚了一次,看到他们对未来的彷徨和迷茫,我仿佛看到了去年的自己。

我庆幸自己提前退了,不然遇到这种扎堆的时期,哪还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够拥有一份工作。我更加感念指导员的指点和帮助,下决心一定要干好,不能为部队抹黑,也不能浪费这份得之不易的机缘。

回到学校后,我放下了闲书,将目标瞄准了伊犁师范的自考本科。除了备课和教学,剩余时间我都放在了学习上面。我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通过自考的12科(每科有两次补考机会)考试,拿到伊犁师范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样在学历上我就没有了硬伤,相信凭借此能够转为公办教师。

当我跟校长说了自己的计划后,校长很欣慰。他鼓励我好好复习,这几年学校也不会给我安排杂活,还减了一个班的教学工作。其他老一点的老师也拍着我的肩膀,说自己上了年纪了,记忆力也不行了,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了。

学校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但也让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最后没考过,简直要丢死人了。有参加过自考的朋友肯定知道,自考最大的问题不是考试难度,而是学习过程中的孤独。一个人默默学习,很容易感觉到枯燥,所以许多人考到中途都坚持不下去了。

正当我苦读之时,一个姑娘意外闯入了我的生活。一天吃完晚饭,当我正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叶迪娜老师却突然过来找我。她是师范中专毕业,去年分配到学校任教,是昭苏隔壁县的,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公办老师之一。

我跟她并不是特别熟,因为我一个大龄单身男青年,和人家年轻女老师走太近了不好,平时也就是点头之交。我有些纳闷,问她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叶迪娜老师犹豫了一下,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问我,她也想考伊犁师范,但不知道该考什么专业,平时该怎么复习,想让我帮忙指点一下。

我自无不可但有些不解,她中专学的是数学,分配的岗位也是数学老师,专业对口,自考直接选择数学系就可以了,这有什么需要考虑的。原来她并不喜欢数学,在这方面感觉自己也没有天赋,当时中专学数学也是迫不得已。她其实更喜欢语言学,在这个多民族地区,她对各个民族的语言很感兴趣,学起来也挺快。

最后我建议她自考外语系,将英语作为主修专业,当时正时兴“英语热”,以后英语老师的缺口肯定很大。她考虑了后也觉得挺适合自己,也有一点基础,就决定了考外语系。定下来之后,她希望以后大家能一起学习,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可以互相监督,效率也更高些。

我当然很乐意,但害怕孤男寡女相处,会对她的名声有所影响。她倒是无所谓,说大家都是同事,周边也都是老师,不会乱传闲话的。就这样,我们俩每天就在一起学习,长时间接触之后,我觉得这姑娘人挺不错,性格活泼开朗,还体贴人,每周她回家过周末,她还会带一些好吃的给我。

我对她有了好感,但是自己比她大9岁,也只能将这份情愫埋在心底,在她面前也不敢有任何表露。时间久了,她也有所觉察,但并没有拒绝和回避,我们依然像朋友一样相处。周边的老师有时候也开玩笑打趣我们,说我们就像小两口,干脆结婚得了。

经过三年的苦读,我顺利拿到了伊犁师范的自考本科学位,也转成了正式公办老师,在学校里面也成了教研组组长。事业上终于稳定了下来,家里为我的婚事也是愁的不行,大哥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但我的个人问题还迟迟没有解决。

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叶迪娜表达了爱意,原以为她可能会拒绝,但没想到她竟然答应了。我高兴的将消息告知了父母和大哥,让他们不用再为我担心了。1990年,在我三十四岁那年,我终于和二十五岁的叶迪娜步入了婚姻殿堂。

此后我们夫妻俩便一直坚守在教育岗位,不说桃李满天下,但也算是为边疆的基础教育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和叶迪娜的婚姻也很幸福,我们之间并没有因为民族不同、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出现隔阂和纷争。

如今我已经退休在家带小孙子,叶迪娜虽然退休了,但她每天还在社区当义工志愿者,忙的不可开交。回顾自己的人生,一路上真是有许多贵人相助。大哥为了供我读书,耽误了自己婚事,直到三十七岁才娶上媳妇。

指导员帮我牵线,给我指了条明路,让我后半生有了出路。学校领导对我也很看重,为了我的考试学习,创造条件给我充足时间让我准备。当然,叶迪娜也是我的贵人,也正是有了她,我才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0 阅读:2

老刘的回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