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中条山坐落于晋南与豫北的交界地,横亘在黄河的北岸,东连太行山,西接吕梁,属于是晋南豫北两地的制高点,同时还能能够起到屏蔽洛阳潼关的作用。这样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也曾经尝试过拿下中条山,为此爆发了非常激烈的中条山战役。但是在今天,这场战役却并不那么为人所熟知,恐怕有着两点原因,第一是这一仗的主力是国军打得,第二就是这一仗没打赢。

(军队)
一、中条山之围1937年-1938年,是日军在中国大陆进展速度最快的两年,这两年从东北南下和从上海登陆的日军一路推进到了山西-河南-湖北一线,将小半个中国收入囊中。而在武汉战役之后,中日正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但是相持总要有一个具体的分界线。
在西北方向,中日两军的这个分界线就是中条山。自从1938年之后,中日围绕着中条山对峙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但是即便是在战略相持阶段,国统区的范围其实也是在逐渐的缩小的。
在太原、运城、临汾这些山西省的重镇相继失守之后,国军主力部队围绕着中条山做出了一系列的防御部署,中条山也成为了国军在该地区的唯一战略支点。根据重庆方面的构想,最好是能够将日军阻拦在黄河-中条山一线,这里毕竟有着天堑。

(抗日战争)
自从1938年开始,便坐镇于此的是国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第十四军军长的卫立煌将军。但是驻守在中条山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军,而是包括第五集团军,第十四集团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在内的三个集团军共计20万人的兵力。
1941年,日军为了打破战略相持的僵局,尝试在中条山一线撕开一个突破口。之所以选择中条山,是因为此时日军已经慢慢的将中条山三面包围,这也是三年来日军缓慢推进的成果。日本华北侵略军的总指挥多田骏为此集结了10万大军,采取“三面进击,重点突破”的战术向中条山发起了攻击。
为了配合中条山的国军主力作战,八路军也在当时向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发布了命令,要求八路军各部主动出击发动游击作战,尽最大可能消灭敌军有生力量,通过在后方消耗敌军的方式帮助正面战场的卫立煌国军。

(抗日战争)
5月7日,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八路军129师也立刻对日军展开行动,在长治以南和石家庄以南破坏敌军控制的铁路,切断敌军的交通线,对日军造成了较大的麻烦。在另一面,国军在开始时最大的麻烦并非是日军的攻势,而是坐镇重庆的蒋介石。
蒋介石虽然没有亲自指挥中条山会战,也没有亲临一线,但是蒋介石却非常热衷于远程微操中条山战役,对于战役的具体进程也相当的关心。例如5月17日蒋介石就在日记中写道:“曾万钟集团军可危,令人沉闷之至!”并且责怪军部没有准确的预案。
同样,蒋介石在日记中也进行了“自省”,但是蒋介石的自省进行的好像也不太彻底,因为他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此乃余政务丛脞,而未得专心研究军事之缺憾”。也就是说他认为是因为繁忙的政务耽误了他,耽误了他一心潜修军事...

(战争)
二、中条山之战在中条山与黄河之间,有着一个非常狭小的缺口,在这个缺口上有着一个名为垣曲县的县城。一旦日军能够拿下垣曲县,那么中条山防线基本上也就算是被突破了,垣曲县的西南是西安,东南则是郑州,可以说是位于交通要道之上。史书上称:“垣曲为陕,洛之咽喉也。”
抗日战争开始这么多年,垣曲县始终都牢牢的被国军控制着。而日军这次行动的主要目标,也就是那个所谓的“重点突破”,正是这个垣曲县。5月7日,就是中条山会战爆发的那一天,虽然国军早就感觉到日军有所行动。
但是在战斗真的爆发之前,双方的阵地上却都是死一般的寂静。突然之间,日军阵地上炮火齐鸣,日军陆航的战机也一架架的飞上了国军的阵地,国军所控制的王屋山一时间被炸成了一片火海。紧接着,日军第35师团便向我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战争)
但是驻守王屋山一线的国军第九军却久不经战,本来他们可以凭借着王屋山的有利地形将敌军阻隔在中条山的大门之外,但是仅仅在短暂的交战之后,国军第九军第四十七师和第五十四师竟然直接跑路了。
而第九军这两个师的做法,也将中条山的东大门彻底交到了日军的手中。日军发动的中条山会战,可谓是“初战告捷”。但是对于另一面的国军而言,这一战无疑是令其雪上加霜。因为过了王屋山,就是垣曲县!
与此同时,在北线的横岭关战场上,敌军的攻势同样异常猛烈。驻守在这里的是国军第十七军,他们相比于第九军抵抗意志要强得多。但是面对日军一个师团外加一个旅团的兵力,依然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国军骑兵)
横岭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在日军仿佛不要钱的炮弹面前,第十七军还是退了。没过多久,日军又拿下了横岭关。而突破了横岭关和王屋山之后,日军还需要通过一道峡谷才能够继续深入,由此也足见中条山地区的地势真的非常的险要。
这道峡谷分别由国军第四十三军和第十七军驻守南北两侧,然而第四十三军根本就没有抵抗便直接撤退了,南侧的第十七军直接被卖在了战场上。虽然第十七军的抵抗非常坚强,日军始终未能突破南侧阵地。
但是由于北侧此时已经失守,第十七军继续抵抗下去本身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在当天夜里第十七军也主动撤退了。中条山会战第一天的战斗,到此也算是彻底结束了。日军短短一天,接连突破了国军三道阵地,进展不可谓不快。

(中条山会战)
这一天唯一值得一提的战斗,便是国军第十七军在溃退的过程中,遭遇了日军的一个中队。由于当时国军已经杀红了眼,日军中队又恰恰挡住了国军溃逃的道路。国军战士们一看横竖也是一个死,于是便一拥而上开始冲锋,很多和国军一起撤离的百姓也跟着上去干日本人。
这个日军中队还没有摸清国军溃兵的底细,便被迫展开了白刃战,最后这个日军中队被国军溃兵全歼...但是总体而言,日军的战术还是非常成功的,他们专门选定了国军两个军阵地的结合处,而这里也是最容易突破的。
三、浴血中条山日军的突然进攻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别说是坐镇后方的卫立煌,就算是各个集团军司令部对此都毫无准备。卫立煌随后命令国军第九十四师支援前线,8月8日第九十四师大摇大摆的在公路上前进,突然就遭遇了正在进攻的日军。

(抗日战场)
国军都还没有拿起武器准备抵抗,结果就直接被日军缴械...第九十四师崩溃之后,日军几乎没有任何阻碍的便拿下了垣曲县城。国军的20万大军面对日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垣曲县内的数万国军被日军分割成南北两段,两段被分割的国军又被日军分别包围。
国军士兵,军官,部队家属和百姓以及当地官员混在一起逃命,由于中条山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因此大量的溃兵和难民挤在一起,成为了日军战机的活靶子。一时间中条山遍地都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国军第九十八军和第九十三军位于中条山防线的最北端,由于其靠近八路军的防区,所以在会战初期就得到了八路军的援助,同时由于八路军的游击掩护,其承受的冲击也较小。因此这两个军是中条山防线上少数保存了相对实力的部队,成为了后期会战的主力。

(侵华日军部队)
第九十八军在国军接连撤退的情况下,选择和八路军一起留下来抵抗日军,然而在后期的战斗中,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不幸头部中弹,当场壮烈牺牲!此外,日军在中条山会战期间还尝试了伞降作战。
而日军的伞降也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国军第二十五师被几百名伞兵切断了后路,最后全军覆灭,师长副师长以及师参谋长相继牺牲。此外第二十二师师长在增援过程中也被日军击中,当场牺牲。国军第三军军长在中条山会战中也被日军击中,最终牺牲。
中条山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损失最大的战役之一,战损率高达48.1,也就是说20万国军10万都留在了战场上,而战损交换比甚至仅仅只有0.87%。

(战争)
参考资料郭学旺,孟国祥.中条山会战述评[J].近代史研究, 1987(4):20.
陈萧军.血浴中条山[J].中国社会保障, 2015..
中央统战部退休干部 杨跃进.1941年的中条山战役.[J].团结报/2021 年/12 月/9 日/第 008 版.
杨圣清.关于中条山战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 1996(0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