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步入小暑,潮湿闷热的天气愈发明显,聒噪的蝉鸣不断撕裂闷热的空气,却不能带入一丝丝凉意。
虽然时有雷鸣阵雨,但是雨过天晴,经太阳一晒,湿热交争,更是让人难受。这便是“暑”的特征了。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便是提示小热期到来了。民间常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也可以看出暑热时节的潮热难耐。
小暑时节,物候有三:一候温风至
温风,即暖风。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有热浪气息。
二候蟋蟀居宇
蟋蟀是喜阴凉的昆虫。小暑天气炎热,蟋蟀便离开田野,迁徙到庭院的墙角阴凉处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老鹰也惧怕酷暑,小暑十五日后的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待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时节,暑热来袭,天气炎热潮湿,“闷热潮湿”的气候特点成为主旋律。
这时候,户外作业的朋友轻则会出现口渴、头晕、身体乏累,不想吃饭等症状,重则极容易发生中暑甚至热射病而危及生命健康。
因此,为了帮助大家减少暑热带来的危害,我们根据今年小暑的气候特点,从生活饮食到中药为大家提供了建议,现在分享推荐给大家,帮助大家顺利度过炎炎暑日。
清热利湿,泻火通淋·八正散小暑时节,天热多汗,中医认为“热则腠理开泄,汗大出”,而暑邪为阳邪,又最易伤津耗气。
所以小暑时节,稍有不慎则会让身体内的津液丢失,而出现口渴、口疮、小便涩痛、小便黄赤灼热等症状。
而暑期又多雨,雨水遇热蒸腾,化为湿邪,湿邪又随着腠理开泄而入于人体,湿热在内则表现为口渴不欲饮、心烦、口中苦,不想吃饭,尿黄赤、尿滴淋沥、尿频尿痛,色红,苔黄腻等症状。
当大家出现的这些情况的时候,便提示暑热或湿热之邪弥漫三焦,尤其是留滞于下焦,导致下焦湿热所致,但是大家不用担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一方可以帮助大家清热利湿,呵护健康——八正散。
八正散,是宋朝官修医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子,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的作用,对湿热之邪留滞于内,尤其是湿热阻滞下焦功效非凡。
那此方要怎么使用呢?这一切还是要回到方剂适用的症候群上来,今天就从方证出发,一起谈一谈这首清热利湿妙方——八正散的奥秘。
先说八正散的方证:同时,符合八正散使用证的病人则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口干口渴,口苦,食欲不振,口舌生疮,尿频尿急,淋沥不畅,尿色浑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上药一起水煎服。
八正散方偏于寒凉,方中山栀子可清三焦郁火,木通、甘草既能利尿通淋,还能清热除烦,此三者为疏利全身郁火之基础。
方中滑石清热利湿,利水通淋,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
篇蓄、瞿麦、车前子均为清热利水通淋要药,合滑石、木通则利尿通淋的效果显著。
山栀子清热泻火,可清利三焦湿热;大黄荡涤邪热,通利肠腑,疏利肠道湿热,且合诸药可令湿热由二便分消。
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清热缓急。煎加灯心则更增利水通淋,清心除烦之力。
诸药合用,可谓集寒凉降泻之品于一方,清利之中寓以通腑,既可直入膀胱清利而除邪,又兼通利大肠导浊以分消,务使湿热之邪尽从二便而去,共成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剂。
上面讲了小暑时节被湿热侵伤的治方,下面我们从生活角度谈一谈小暑时节养生茶方与粥水。
生活防暑祛湿有妙招·解暑利湿茶组成:炒黄芩,土茯苓,金银花,薏苡仁。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解暑。
此茶方味道稍苦,气味清香,苦能清热,清香醒脾,方中炒黄芩、金银花清热泻火,土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之效。对平素表现为口渴口干,心烦喜冷,大便黏腻,舌红等人群十分合适。
食养解暑,营养健康·红豆甜粥组成:红豆,绿豆,冬瓜瓤,冰糖适量。
功效:清解暑热,滋阴解渴。红豆甜粥中的红豆、绿豆能解暑清热健脾,冬瓜瓤性味甘凉,清热利水而兼能滋补,冰糖甘甜,能调补脾胃,补充能量。
四种药食同源的食物相互配伍,总体食物性味稍凉,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功效。特别适合小暑时节,天热不想吃饭的朋友们。
暑热难耐,要避暑就凉,大家要切记不能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而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暴露在太阳下的劳动人民,一定要补充电解质和水分,避开中午热辣的太阳,防止脱水、中暑,保护生命安全。
而小暑之后我们就将迎来三伏天,三伏时节最容易发生中暑,甚至热射病,危及生命安全。
而我们现在帮大家已经整理好了酷暑时节的防暑秘籍,上面的方药、茶方、粥方可以在暑热时节给大家带来清凉,减少湿热难挨的感觉。
更重要的,在高温时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汗或暴晒时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防止中暑,这样才能顺利度过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