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帝王在打下江山后,他们很彻底的演绎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这一人造的规律,对一起打江山的功臣,进行大肆杀戮。这两个著名的帝王是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
为什么这些帝位在打下江山后,要屠杀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呢?不杀不可以吗? 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类如下几个因素因:
第一个原因,平民出身,缺乏自信,有自卑感,过度担心帝位不保
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人帝王都是平民出身,甚至是下层的贫苦百姓出身,一不小心一跃成为了帝王,他们打破了世世代代统治阶级的谎言:“天子是代表上天统治天下百姓的,是命中注定的”,原来天子不只是少数有天命的人才能担当,普通老百姓一样可以做皇帝,既然他刘邦可以,朱元璋可以做皇帝,其他人一样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这两个人来自下层,读书不多,素质不高,天底下很多人都不比他们差,甚至比他们强很多,就像辅佐他们成为帝王的那些功臣,文韬武略,所以,这两个来自下层的平民,一旦成为帝王后,他们其实内心是不自信的,甚至还有自卑心里,他们首先担忧的就是皇位是不是牢固,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老百姓一起起来造反,就可以推翻帝王的统治,更何况,那些开国大臣,各个都是文韬武略,所以,他们首先要做的是事情,就是把那些能够威胁他们帝王位置的人彻底消灭。朱元璋在大肆屠杀功臣时,曾经毫不掩饰的地对他的儿子说,他杀功臣是为他扫除障碍,历史记载:“有一天朱元璋又要杀一批功臣,太子朱标对朱元璋说:“陛下杀人太多,恐伤和气。”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让人丢下一根带刺的木棍,让太子把它捡起来。朱标一看有刺就没有去捡。朱元璋说:“我现在做的就是替你把刺拔掉。”朱标却说:“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朱元璋没有想到一向说话细声细气的太子居然敢挖苦自己,就随手抓起一把座椅朝着太子砸了过去。
第二个原因,是封建帝王的绝对权力不受制约的必然结果。
封建帝王号称“孤家寡人”,他们总是担心别人会窥探他的皇帝宝座,他们不相信任何人,他们没有朋友,没有爱情,没有友谊,甚至亲情也很淡, 他们对妻子儿女都不相信,哪里还会相信外人,尤其是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这些人本来就有冒险精神,又有一定的能力好影响力,还有推翻上一个帝王的经历,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再次冒险推翻他呢?自古皇权和官僚相辅相成又矛盾,帝王与官僚集团、宦官集团、外戚集团都互相利用又充满斗争。即使每一个大臣掏出心来告诉他“我们不会推翻你的统治”,他会相信吗,永远不会,他们始终相信:“人性是恶的,人是会变的,一有机会,他们就会起来行动”。所以,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无解的历史难题。既然担心那些功臣哪一天会起来推翻他的统治,既然人心隔肚皮,看不见摸不着,最好的最彻底的办法就是,从肉体上消灭那些有可能对他形成威胁的大臣。“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宁愿错杀一千,也不留一个隐患”。反正又没有人能够限制他的行为,杀错了也不要承担什么后果,应该是这些帝王的普遍哲学。而要做到这一切并不难,只要他愿意,只要他随便找一个借口,甚至不需要借口,他就可以大开杀戒。因为,封建帝王的权力是不受制约的,是绝对的权力。朱元璋时代的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恒案、空印案,总称为明初四大案,这四大案,朱元璋前后共处死10多万官员,功臣被屠杀殆尽,地方知府知县因为空印案、郭恒案,几乎被清洗一遍,以至于后来地方官员紧缺,不得不从牢里将一些案情较轻的官员放出来,戴着镣铐上班。刘邦解决掉的那几个异姓王,几乎都是被逼到走投无路,被迫造反的,随便编一个造反的理由,然后彻底清除你。刘邦因为担心韩信会造反,就编个理由,把韩信从楚王降为淮阴侯,吕后又怀疑韩信造反,就把他骗到长乐宫杀了。如今已经被贬为淮阴侯,手上没有兵权的时候,又如何想造反呢?所以,吕后杀韩信,编造韩信想造反的理由是很难让人相信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刘邦忌惮韩信的军事能力,既然江山已经打下,你韩信的军事天才还有什么用途呢?非得没任何用武之地,而且唯一的用途也许就是将来指不定哪天用来推翻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汉江山。所以,刘邦,不管你韩信想不想造反,那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必须清除韩信对大汉王朝的威胁,为了大汉王朝,即使冤枉了韩信,错杀了韩信,也是值得的。相比被后人谴责,能消除当下大汉潜在的威胁更重要。
第三个原因,还是帝王个人本身的素质使然,本性自私、残暴。
先看刘邦在落难时,怎么对待他的子女和父亲的。史记记载刘邦在和项羽的彭城之战时,刘邦五、六十万联军不敌项羽的三万骑军,夏侯婴驾车带着刘邦逃难,途中为了减轻车子重量、加快速度,刘邦三番二次将车上的亲生儿女太子及鲁元公主踢下车。“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项羽本纪》: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翻译过来就是: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为此深感忧虑。他做了一张高腿案板,把汉王刘邦的父亲太公搁置在上面,向汉王宣告说:“现在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汉王说:“我和项羽你作为臣子一块接受了怀王的命令,曾说‘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父亲,那么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从刘邦的一些行为看,他为了自己的目标,什么子女,父亲,都是可以不顾的,如果子女、父亲成为绊脚石的时候,可以毫不犹豫的抛弃的。所以,在帝国建立以后,那些功臣已经毫无用处了,甚至对他的帝国还形成威胁,他当然就毫不犹豫的进行铲除。同样,朱元璋曾经是社会的最底层,要过饭,做过和尚,本身内心充满了自卑感,而且为人也极度刻薄,明朝四大惨案,连累人数都达几万,十几万,可见朱元璋内心本性还是比较残暴的,本身就缺乏普通人具有的同情心,朱元璋屠杀的功臣里面,也包括他的亲家,和外甥,在权力面前,任何亲情都不值一提的。
PigOne
朱元璋是真的杀,刘邦比朱元璋还是大度多了,要不不会留下那么多称赞项羽的记载
南天一柱123
因为有敌人时,大家是团结的在外打仗,都军事为主,君臣感不明显。做了皇帝就会发现,这个也比我有能力,那个也比我有能力,如芒在背。
若水
年纪大了才这样[得瑟] 老头走了 一群骄兵悍将会听儿皇帝的?
用户97xxx86 回复 07-18 17:41
就是,就是他没有造反割据的心后代也肯定会有,最后仗着老头的战功无人能收拾的了他们!
用户90xxx99
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谁威胁到他及子孙的政权,就杀谁。
君莫笑
刘邦杀的除了彭越是真的冤,其他真不冤,而且也没大规模屠杀吧
丛林007 回复 07-12 11:57
反,拿什么反,曹叁,灌婴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全是丰沛集团的人,你真当刘邦是傻子吗一点手段都没有。能造反成功手下没一票自己人,造什么反?宋赵靠结义兄弟,唐李靠天策府。
丛林007 回复 07-14 02:58
贪功坑死自己人,主君被围逼刘封齐王,收留通缉犯钟离昧,串通谋反,这些事放别人身上早死了。
用户10xxx27
不杀后改了江山颜色
赐进士出身
汉初三个异姓王两个都是被吕后杀的,唯独一个英布叛乱高祖亲自征讨,可以说并没有哪个功臣死于高祖之手。《史记》高祖闻韩信被杀“且喜且怜之”可以说对于汉帝国最大的功臣兼合伙人高祖并不想杀掉,贬为淮阴侯囚禁长安过完一辈子这才是高祖的想法。
用户48xxx70 回复 07-06 14:17
那些人工具而已[得瑟]
青春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高
嘻嘻哈哈
吕布专捅义夫,明猪专杀功臣,
彦文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