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走马胜读书——唐朝到底有多爱斗鸡?不玩斗鸡就不上档次

思柔读史 2022-10-03 20:47:53
前言

每次谈到古代千奇百怪的娱乐项目,总少不了唐朝这个热衷娱乐的朝代。

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盛唐时期,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门类繁多的娱乐项目,斗鸡文化是其中极受欢迎的一种。

从宫廷之上到贩夫走卒,无不对斗鸡文化痴迷至极。甚至还专门从小培养儿童斗鸡,凭着斗鸡的本领加官进爵,由此可见唐朝时期斗鸡文化的盛行。

唐朝奢靡之风下,也正隐藏着由盛转衰的危机。今天我们就聊聊唐朝的斗鸡文化,看看这种充满赌博兴致的项目,如何把唐朝人迷得五迷三道的。

斗鸡文化的起源——战国时期出现斗鸡的雏形

人们利用鸡在发情期时的好战性格来比赛,从而比出输赢,这其中也有赌博的刺激感。斗鸡不仅激发了鸡的好战性格,在一定程度也激发了人类对博弈间的快感。

中国历来就有养殖斗鸡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大量养殖斗鸡。甚至不少古都沿着养殖基地建立,古都的发展和斗鸡文化的兴起处于同一水平,这也成为古代人痴迷斗鸡的重要原因。

都城的发展相较于农村,其经济、娱乐的发展更为先进。人们在茶余饭后,将斗鸡视作日常的娱乐消遣,久而久之斗鸡成为衡量古都是否繁华的隐形标准。

根据《列子》中记载:

“纪消子 为周宣 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之 , 鸡可斗乎 ?日 :未也,方虚骄 而恃 气。”

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斗鸡就出现了,随着发展的还有专门培训斗鸡的这门职业。

西而在先秦时期,斗鸡逐渐发展为皇族间博弈的外露表现。当时鲁国境内的季氏和邵氏是本国两大政治势力,二人名为斗鸡,实为两股政治势力的角逐。

最终邵氏的鸡斗赢了,归为一国之君的邵公最后却沦落他乡,可谓“ 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至亡于社稷。”后人们将这次斗鸡比喻成政治角逐的最佳范本。

到了秦汉时期,斗鸡成为皇帝日常主要的娱乐消遣。在《西京杂记》中记载刘邦还未当上皇帝时,经常和父亲一起在民间斗鸡。书中是这样说的:

“斗鸡蹴鞠,以此为欢”。

汉武帝更是对斗鸡痴迷不已,甚至在宫中专门发明了“斗鸡节”,停止一切宫中事务,专门斗鸡。好在后来及时撤销,未引起玩物丧志的后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斗鸡,居然高达一千文钱。要知道在当时一袋米只需100文钱,此时斗鸡已经成为朝廷和民间热衷的赌博行为。

不少文人骚客为此专门写下了大量的斗鸡诗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斗鸡文学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化内容。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曹植的“长筵坐戏客,斗鸡间观房。”

唐朝疯狂的斗鸡文化——斗鸡斗得好,银子官职少不了

唐朝时期的斗鸡发展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巅峰,所谓“饱暖思淫欲”,此时的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国家采取开明的政治管理,民间的娱乐风气极为盛行,同时生产力的提高,让百姓在满足温饱之余,有了更多精力和闲钱投入的斗鸡这种娱乐项目中。

此时的斗鸡文化打破了贵族和平民间的阶级,在唐朝以前,斗鸡还只是在皇宫和贵族间盛行的娱乐项目,而唐朝时期的斗鸡,成了全民吹捧的活动。毫不夸张地说,斗鸡几乎成了唐朝民间最为盛行的娱乐活动。

唐朝家族成员都对斗鸡这种娱乐项目极为推崇,贵为天子的皇帝看到斗鸡时简直挪不开腿。既然天子都如此热衷斗鸡,这种自上而下的娱乐行为怎能不火爆。

根据《新唐书》记载:

“诸王日朝侧门,归来之后,击球、斗鸡、如是岁月不绝。”

不少文人墨客用诗词记录下当时斗鸡风气的盛行,古代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其主要的娱乐项目就是斗鸡,类似于如今端午节的赛龙舟。

唐朝时期的斗鸡文化流传范围很广,从皇帝到大臣,从贩夫走卒到普通农民。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人们口袋多了闲钱,于是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斗鸡这种略带赌博兴致的娱乐活动中。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斗鸡文化是由陕西一带逐渐向江苏、四川等南方地区延展。《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当时地方一位军官,居然将大部分训练部队作战的时间放在训练斗鸡上,这位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走向埋下了伏笔。某种程度上,斗鸡文化也是唐朝这朵美丽牡丹花,凋零时的最佳写照。

由于斗鸡文化过于盛行,甚至出现了不少训练有素的斗鸡高手得到官方的赏赐,从而加官进爵,一跃成为朝廷官员。

其实在民间,一直有专门培训斗鸡、斗蛐蛐的专业培训人员。随着此种文化的盛行,原本默默无闻的他们居然成了皇帝眼中的红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朝时期的斗鸡天才贾昌。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儿童,居然因为具备高超的斗鸡技巧,顺利进入朝廷,成为官员。

由此可见,斗鸡文化的盛行所带来现实中变化,这种极具讽刺意味的事件在当时的官场中屡见不鲜。

训练斗鸡有一套专业的培训体系,在他他们的行话中流行着“三分鸡子,七分喂养”。这说明斗鸡不仅要吃得好,平时的训练更加重要。

斗鸡文化的兴起,也带动了斗鸡训练产业的蓬勃发展,甚至唐朝时期还专门成立相关的培训机构,专门培养斗鸡人。

前文提到的斗鸡神童贾昌,正是斗鸡人中的佼佼者。根据《东城老父传》的记载,贾昌所训练的斗鸡,在市面上战无不胜,他的训练技术也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

其中就有专门的历史文献记载到:

“ 三尺童子入鸡群,疾病之候,悉能知之。鸡畏而训,使令如人。”

贾昌把斗鸡训练得如同人一般,会思考,有策略,他所训练的斗鸡成为皇帝都趋之若鹜的精品。

要想斗鸡战力超群,培训时就要不断给它增加“技能”。唐朝时期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在喂养过程中加入芥末粉,同时针对斗鸡的鸡爪和喙做相应的改装,其专业程度丝毫不亚于如今赛车的改装。

在训练过程中,一旦发现鸡出现了疲劳的情况,可适当喷水,让其瞬间恢复元气。好家伙,这斗鸡居然比拳击手的待遇还好!

斗鸡之所以如此盛行,还因为它勾起了人最本质的欲望——赌博。斗鸡之前,双方开始下注,在民间一般用铜钱下注,而在皇宫内,大部分采用丝绸或黄金作为赌注。

正是因为有了赌注的加持,斗鸡过程中,人的求生欲望丝毫不比鸡弱,随着斗鸡比赛的白热化,下注的人也情绪也进入了最高点。

斗鸡所带来的心理刺激感,极大促进了斗鸡文化在唐朝时期的兴盛。毕竟在其他朝代,普通百姓仅能满足温饱,根本没有闲钱斗鸡。斗鸡在唐朝的兴起,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斗鸡这项娱乐活动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甚至引发了的唐朝盛极一时的斗鸡文学。根据《长安道》中描述:

“阁九肴春,车马千门旦。日晚斗鸡还,经过狭斜看。”

唐朝的斗鸡成为人们日常主要的娱乐消遣活动,不少贵族豪强、文人墨客都对其青睐有加。当时官方还在民间设置了专门用于观赏斗鸡的场所,不少流传化至今的经典诗词,都是诗人在观赏斗鸡时的有感而发,甚至有些专门以斗鸡为原型作为诗歌创作的主题。

为什么唐朝从上至下都斗鸡迷得五迷三道

斗鸡从先秦时期就发明了,可为什么唯独在唐朝时期如此盛行?其实这主要和唐朝的整体国力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唐朝以前的朝代,要么因为连年混战导致民不聊生,要么因为统治者的暴政,导致苛捐杂税压垮百姓,百姓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到了唐朝,随着国力的强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百姓们突然发现能吃饱饭的同时还有余钱。也正是被压抑过久的心态得到了全面的释放,百姓突然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好,而斗鸡就是外面世界的全部。

斗鸡的兴起离不开社会风气的传播,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极为开放。从上至下,人们的娱乐氛围有增无减。

此时儒家学说的影响力在唐朝逐渐降低,由统治者主导的娱乐风气,逐渐传入民间。盛唐时期,斗鸡文化只是娱乐文化中一个分支,唐朝时期的全民娱乐催生了大量新兴娱乐项目的发展。

另外,斗鸡之所以如此盛行,主要是因为统治带动的风气。就连皇帝都被斗鸡迷得五迷三道,可想而知,朝中大臣、嫔妃、宦官更是对斗鸡乐此不疲。

正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传播,让斗鸡文化在民众间有了大量的群众基础。同时,统治阶级对民间的斗鸡文化极力推崇,唐玄宗时期,还专门在闹市区设立的斗鸡场地,并对技艺高超的斗鸡人进行赏赐,由此引发的各类斗鸡文学更是将这种娱乐活动推向了新的高度。不夸张地说,斗鸡文化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唐朝时期的最典型的文化体现。

斗鸡文化对唐朝的消极影响

斗鸡文化的兴起,集中反映了当时唐朝社会的经济发达、社会开明,也正因如此,唐朝对于这类娱乐之事才如此热衷。

当然物极必反,由于唐朝从上至下对斗鸡文化的痴迷,甚至到了玩物丧志的地步,也盛唐之后急转直下的政局埋下了伏笔。

但社会出现了以博弈为主要乐趣的风气,且这种风气流传范围广、影响深远,这说明所隐藏的危机随时爆发。唐朝时期的斗鸡,已不仅是单纯的观赏斗鸡,而是一种纸醉金迷的赌博行为。

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底层百姓,不少人一年辛苦赚来的钱,在斗鸡面前一朝回到解放前。

由斗鸡引起的赌博的风气逐渐蔓延,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在不断显现。不少人因此倾家荡产,甚至走上了打家劫舍的犯罪道路。

另外,在斗鸡过程中,对赌双方经常发生口角,最后导致双方大打出手,以至于官方不得已取消了日常的斗鸡场所。

结语

许多儿童从小就学习斗鸡技术,疏于学堂,这都是因为唐朝政府对斗鸡人破格录取,从而导致民间将训练斗鸡视为奋斗目的。

甚至在唐僖宗时期,还因为斗鸡人的技艺高超,直接将封疆大臣的职位赏赐给他。可想而知,当时唐朝政府对斗鸡行业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人们受教育程度的心态。

人们不以考取功名为荣,反倒以斗鸡技术为荣,导致社会风气混乱不堪,在也是唐朝逐渐走向没落的缩影。

1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