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在《别让情绪绑架爱》中说:
严苛和逃避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当我跳过养育娃的坑以及在我辅导父母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看着高中那么优秀的孩子,出现厌学和休学后,真的心痛。
这些孩子都很聪明,也很上进,对自我也有着高要求,可是怎么就是去不了学校,一到学校都厌烦,就开始有身体上的各种不适以及情绪内耗和崩溃呢?
压力大,课程紧张以及内卷的环境,让孩子吃不消,这些都是表象。
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出现厌学,大部分跟父母早年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几乎无一例外。
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定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和有问题的家庭教育。
拿我家孩子来说,孩子在高一时也出现过厌学,出现失眠和厌恶学校,一度还问我可不可以办理休学?
我对孩子跟我提的要求,有两个回应:
第一个回应是认同他的感受,然后去了解他讨厌学校的原因以及他难受的根源。
也就是说孩子难受时,我第一时间会允许他请假回家,也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帮助孩子梳理和分析问题。
这些基于我对孩子的了解,我笃定他是一个上进的小孩,不是自己想摆烂,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他解决不了的困难和忍受不了的煎熬。
所以我对孩子厌学是抱持和宽容,理解态度,甚至会心疼孩子做不到也是可以的。
第二个回应,明确的我态度,不可以休学,不可以请太多假,不可以耽误正课的时间。
因为我明白高中的课程会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如果真的请一周的假来调节,那么很可能一周后孩子返校的时候,也听不懂课了。
这会导致孩子的二次内耗和崩溃,所以我并不允许孩子频繁请假,也不允许他拿休学作为逃避。
但是我会告诉孩子:没关系,有妈妈在。你难受了,随时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会帮你疏导情绪,妈妈也会帮助你调整到睡眠正常。你要相信妈妈,也要相信自己。
我对孩子的态度是,该接受接受,该理解理解,该帮助帮助,但该上学还要上学。
因为我笃定孩子的问题是我可以搞定的,即便他在学校有点难受,这也是孩子必然的成长历程,情感上我看见,感受上我认同,但该不能耽误太多课还是不能耽误。
反观,我辅导的一些妈妈,他们对于孩子的问题处理态度跟我相反的。
遇到孩子的问题,刚开始是让孩子忍忍,能不请假就不要请假,因为学习很重要。
刚开始孩子还听话在学校忍一忍,但很快就忍不了,开始请假直接不去了。
这时妈妈也没意识到孩子的情绪问题,动用老师,动用各种关系来给孩子“洗脑”,不能不去上学呀。
经过劝导,孩子又一次回到校园,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孩子又开始请假不去了,从隔三差五到三天两头,再到一周、一个月再到彻底不去学校。
父母这时即便想让孩子返校,也是无力回天,动用所有的游说都不好便了。
再加上父母一看孩子又是锁门,又是发飙,又是拿自己不活了来威胁,父母彻底不敢吭了。
于是,这时孩子就将厌学演绎得淋漓尽致,再也不翻书,再也不去学校,黑白颠倒的过生活,父母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一句话说不对而刺激到孩子。
也从之前对孩子的非常严厉,强势态度,变成唯唯诺诺和卑微至极。
孩子提的任何一个要求,父母都不敢不答应,孩子想做的任何一件事,父母都不敢反对。
局势翻转,孩子成了父母不敢惹,不敢说,也不敢管的一个“霸王”。
眼见父母对孩子好得有点过度,孩子也干脆就摆烂起来了,无规则,无敬畏和肆意妄为和任性过度。
哪怕是父母让老师来劝自己,孩子也会选择怼老师,拉黑老师甚至避而不见。
之前懂事和尊重老师的孩子,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完全陌生。
其实这些都是父母在孩子出问题之后,纵容过度和过于卑微造成的。
但父母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问题上要么完全严厉,要么完全姑息的两个极端态度,不是孩子突然怎么这样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孩子多聪明啊,多会顺杆向上爬了,在无规则、无边界与想怎样就怎样的绝对自由中,哪里还有什么敬畏和尊重。
孩子自己就是大王,完全看心情,完全看意愿。
也是在父母的过度纵容中退行了,退回到了三岁小宝宝的行为方式与喜怒哀乐。
父母对孩子好得太过度,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无力逃避,会选择最极端、最简单的方式面对,理性和理智都荡然无存。
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很大。
正如糖糖所说:
孩子的成长机会只有一次,伤害一旦形成,恶果一旦酿成,就难以逆转了。而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卖后悔药。
家长先自救,再去救孩子,这是不变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