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驾崩后邓绥为掌权而拥立汉殇帝,随后又选择和帝的侄子为帝

史海撷英 2024-12-01 20:44:14

永元十七年(105年)八月,一代明君汉和帝忽然得了一场急病,然后突然驾崩了。

对于汉和帝的突然驾崩,当时所有人几乎都没有预料,因为汉和帝实在是太年轻了。汉和帝驾崩这一年,仅仅只有27岁而已,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在这之前,大家也没想过汉和帝有可能会突然驾崩。

而对于东汉历史来说,汉和帝的驾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因为汉和帝在位时期,正好是东汉的极盛时期。而汉和帝的驾崩则标志着东汉的极盛期结束。此后东汉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开始在衰落的路上一路狂飙。

不过,对于这些东西,当时的人肯定没想过。在汉和帝驾崩的时候,基本没有人能预料到后面的那些事情。当时大家更关心的,其实是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接下来该由谁做皇帝呢?

因为汉和帝驾崩之前并没有立太子,所以此时东汉的皇位就出现了“没人继承”的尴尬情况。好在汉和帝驾崩之前倒是也留下了子嗣,而且还不止一个。所以接下来,大家只需要从汉和帝的这些儿子里面好好选一个继承皇位就行了。

然而让大家出乎意料的是,接下来,经过了一番复杂的博弈之后。最终,此时已经从皇后变成太后的邓绥竟然放弃了年龄最大的皇子刘胜。反倒是拥立了汉和帝的小儿子,此时刚满百天的刘隆做了新皇帝!

刘隆

更离谱的是,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皇帝”汉殇帝刘隆在被拥立之后,仅仅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便同样夭折了。而刘隆夭折之后,邓绥竟然直接放弃了汉和帝的儿子,转而去拥立了汉和帝大哥的儿子做皇帝,这就是汉安帝!

那么,历史上的汉和帝驾崩之后,邓绥为什么要拥立一个刚满百天的小孩子做皇帝呢?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己掌权?而刘隆夭折之后,邓绥为何又要绕过汉和帝的儿子,转而去拥立汉和帝哥哥家的儿子呢?

作为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在十四岁的时候就通过政变,软禁了自己的养母窦氏,干翻了强大的窦家,自己坐稳了皇位。单从治国能力来看,汉和帝绝对算是一代明君。

而作为一代明君,汉和帝在坐稳了皇位之后,自然也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于是接下来,汉和帝开始从各大世家当中选拔所谓的“良家子”,也就是后来清朝的秀女,用来充实自己的后宫。这个时候的汉和帝其实也就十五六岁而已,而后来的太后邓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入宫的。

照理来说,一个皇帝很年轻,后宫里又不缺妃子,接下来汉和帝应该很快就会有很多孩子才对!而接下来的事情也确实如此。很快,汉和帝就有了十多个儿子!这个成绩远比他爹和他爷爷强太多了。

刘肇

但再之后,很诡异的情况出现了。虽然汉和帝有十多个儿子,但这十多个儿子,除了老大刘胜之外,其他所有儿子全部早夭!

这个问题在后世的史书上其实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大家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当时汉和帝的十多个儿子会清一色全都夭折。

皇子本来就享受了最好的医疗条件以及最好的物质条件。在古代的时候,新生儿存活率低,婴幼儿得一场急病之后夭折,这很正常。但是连着十多位皇子全部夭折,没有任何一个成年,这显然不正常!所以,后世史学家推测:当时的汉朝后宫里面,大概率有某种有毒物质,或者不太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东西直接导致了东汉的皇子存活率变得异常的低。同时也导致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寿命大多不长。

目前最被大家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东汉的皇宫用了很多石材,而这些石材大多采自伊水和洛水周围的采石场。而这一带恰好有著名的“栾川钼矿”。钼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虽然人体内也有,但是数量极少。一旦钼含量超标,很容易会出问题。而且,在开采钼矿的时候,还有一些放射性同位素。这就导致东汉的宫殿极有可能也出现了放射性超标的问题!所以,东汉前期的时候,宫殿还没修好,刘秀和刘庄的寿命都还算长。但是再后来,等到宫殿修好了,后面的皇帝就清一色短命,皇子更是一个接一个的夭折。反倒是最后到了汉献帝这一代,因为汉献帝登基之后就没在洛阳的宫殿里住几年,反倒是更长寿一点。

而当时的汉和帝显然不知道什么叫放射性物质,也不知道毛病到底出在了哪里。但是当时有人敏锐地察觉到,可能是宫里的环境不太好,不太适合婴儿成长。这咋办呢?简单啊!直接把皇子送出去,养在外面不就得了嘛!所以在东汉中后期经常会出现一个很奇葩的情况:老皇帝驾崩了之后,得从外面把皇子带回来,然后再继承皇位。原因其实就在这里了。

刘肇

不过,在汉和帝时代,大家对于这个情况的认知还不是太深刻。所以,汉和帝的十多个儿子清一色全部夭折。等到汉和帝晏驾之前,大概就只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还在世。

这里之所以用“大概”这两个字来形容,主要是因为根据史书记载,汉和帝为了让自己的这些儿子活下来,在他们生下了之后,直接就把他们送到民间去抚养了。而等到汉和帝驾崩的时候,有没有皇子养在民间,正史上没记载,这事谁都说不准。反正从史书记载的角度来看,汉和帝驾崩之前,他就两个儿子。一个是皇长子刘胜,另一个就是幼子刘隆。

于是接下来,另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有儿子,那么汉和帝生前为什么不早立太子?在古代的时候,立太子这个事历来都是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就算皇帝不想立,下面的大臣也会吵着要立太子。具体情况可以参加后来明朝万历皇帝的那点事。

那为啥在汉和帝这个时代,汉和帝生前就没立太子,而且下面的大臣还没吵架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的汉和帝,没有嫡长子!

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太子之位天生应该由皇后所生的大儿子来继承。可问题是,汉和帝的两位皇后,阴皇后和邓绥都没有儿子。不光是她们没孩子,在整个东汉中期的历史上,所有的皇后清一色都没有子嗣。所以这样一来,也就不存在嫡长子这个说法了。而按照古代的制度,嫡长子不存在的情况下,就应该立长子做太子。所以正常情况下,汉和帝就应该立自己的长子刘胜做自己的太子。

邓绥

但这个结果,当时大家同样无法接受。汉和帝驾崩的时候仅仅只有27岁,而当时的皇后邓绥则是只有25岁。这样的年龄,正好是生育的最佳年龄!所以,如果立皇长子刘胜做太子,那以后邓绥万一有了儿子,汉和帝有了嫡长子。那接下来,已经被立为太子的刘胜到底要不要被废黜呢?这个问题,谁都解决不了。所以在汉和帝驾崩之前压根就没人提这个事。大家都觉得,立太子的事情可以再往后缓缓,等到汉和帝和邓绥年龄大一些,实在没有儿子之后,再讨论这个事。但结果,大家万万没想到,汉和帝27岁就驾崩了。

皇帝英年早崩,驾崩之前又没留下太子,那么接下来,围绕着接下来该拥立谁这个问题,大家自然开始疯狂内斗。一时之间,整个东汉高层开始变得暗流涌动。但是接下来,没过几天,所有的暗流全部被邓绥直接压制下去了。

因为邓绥实在是太强了!早在汉和帝驾崩之前,邓绥就已经开始以皇后的身份积极参与朝政。所以当时朝堂上很多大臣也都认可邓绥。同时,之前邓绥为了让汉和帝安心,一直没有大力提拔邓家人,甚至有意压制邓家的晋升。但在这其中,有一个人是例外,这个人就是邓绥的大哥邓骘。在邓绥的巧妙引导下,邓骘后来被任命的虎贲中郎将。

所以,几乎就在汉和帝驾崩的同时,邓绥迅速接管了整个京城的防务。再加上邓绥出身邓禹家族,邓家本来就是东汉最高层的家族之一,门生故吏无数。靠着这些邓家的门生故吏,邓绥很快就直接控制住了最高权力,没有任何人能阻止她。就这样,随着邓绥控制了皇权,下一步拥立皇帝的问题,就摆在了她的面前。而此时的邓绥,大致有三个选择。一是拥立皇长子刘胜,二是拥立幼子刘隆。至于第三个选择,则是相对微妙,那就是去民间找汉和帝其他的儿子。

《后汉书》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是:“诸皇子夭没,前后十数,后生者辄隐秘养于人间。”如果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说之前汉和帝有十多个儿子,全部夭折了。再之后,汉和帝吸取了教训。后面汉和帝生下的孩子全部送到民间去养育。至于这些皇子有几个,送到了哪里,那恐怕就只有汉和帝本人知道了。毕竟,皇子的身份牵扯太多。如果让其他太多人知道,很容易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汉和帝本人因为驾崩得太快,也没来得及说这些皇子的下落。所以后来,这事就成了一桩悬案。

邓绥

而当时邓绥的第三个选择就是去选这些养在民间的孩子。但这个选项其实没什么必要。毕竟不管是哪个孩子都不是邓绥生的,和邓绥没什么关系。这样一来,关键人选就只剩下皇长子刘胜和幼子刘隆了。

在这两个候选人当中,那些士族大臣们更倾向于选择皇长子刘胜。但是邓绥却更倾向于幼子刘隆。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皇长子刘胜年龄已经很大了。如果刘胜即位,邓绥很难以太后的身份掌握权力太久。而对于士族来说,选择皇长子即位,这意味着以邓绥为首的邓家外戚没法完全控制朝政。这对于士族来说显然是有好处的。而如果选择此时刚刚满百天的幼子刘隆做皇帝。接下来,邓绥就可以凭借太后的身份直接掌握最高权力了。

尽管当时朝堂上的很多大臣都坚决表示应该立皇长子。但是最后,邓绥还是拥立了刚刚满百天的刘隆。毕竟,当时整个京城都在她的控制之下。那些大臣们就算反对,也只能在口头上表示发对。

至于理由,邓绥则是说皇长子患有“痼疾”。所谓的痼疾就是指身上一直有病,怎么治都治不好。邓绥认为,如果立皇长子为帝,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新皇帝就驾崩了,不利于国家稳定。

就这样,在邓绥的力排众议之下,最终刚刚过百天的刘隆被推上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殇帝。

一个刚满百天的孩子,连话都不会说。而且最离谱的是,这位历史上的“百日皇帝”仅仅在位八个月之后,就同样夭折了。所以接下来的八个月里,东汉历史的主角就不可能是这个汉殇帝了,依然还是邓绥。

邓绥

在拥立了刘隆之后,邓绥正式成了太后。同时,邓绥也就可以凭借太后的身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另外,邓绥掌权之后,也不是以太后的身份下命令,而是自称为“女君”,所有的太后懿旨,一律自称是“朕”。

就这样,一个属于女君邓绥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而在这个时代开始之后,邓绥的第一项工作自然就是给老公汉和帝办丧事。在邓绥的安排下,很快,汉和帝被送进了早已建好的陵寝,一切都没什么问题。

与此同时,邓绥还下令,大规模在宫里裁员,削减皇宫的开支用度。在邓绥的安排下,很快,宫里就裁员了五六百人。所有贵重物品一律不再使用。各地进献的贵重物品一律暂停,以后不要再送贵重东西,劳民伤财!甚至就连后宫吃饭这一块,邓绥都砍掉了一大截开销。以往大家可以顿顿吃肉,那么以后就只能每天吃一餐肉,其他时候只能吃素。

总之,邓绥上台之后,首先削减了皇宫的各项开支,以身作则,给下面带了一个好头。而且,邓绥这样做也不是为了作秀。历史上的邓绥,她的一生都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也正是在她的精心打理下,东汉的国库才能撑过接下来的十多年。

汉和帝时代在后世被称作永元之隆,一直被后世当成了东汉历史的顶点。但同时,顶点也有顶点的坏处。那就是在汉和帝时代,东汉政府的开支实在太大!

东汉‍疆域图

虽然汉和帝本人称不上是好大喜功。但之前东汉对北匈奴用兵,在西域进行实际控制……这些事情依然对国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所以,邓绥接手国家的时候,东汉的国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充盈。如果不是邓绥精打细算,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东汉天灾频发,搞不好就要出大问题了。

与此同时,邓绥做了一些常规工作。比如说,这期间匈奴派使臣到敦煌地区完成对汉朝的朝拜礼节。再比如,重新调整三公的职位,任命张禹为太傅,徐防为太尉。这俩人在东汉的历史上都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人物,自身事迹也不多。但在当时那个时代,这俩人算是士族中比较有威望的官员,而且也比较支持邓绥。所以邓绥给他们升官,也是为了安抚士族。除此之外,邓绥还下令,让那些老刘家的宗室王爷各自返回各自的封地,回去封王就藩。这些操作基本上也都算是常规操作。

就这样,完成了这些常规操作之后,邓绥终于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等到这些事情都做完了,元兴元年(105年)也就结束了,时间来到了延平元年(106年)。

但新的一年到来之后并没有带给邓绥好运。在这一年夏天开始之后,各地开始纷纷上报,降雨量超过往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洪灾。

最开始的时候,邓绥并没有太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在之前的几十年里,这种事情东汉也不是没发生过。但邓绥怎么都没想到的是,这种情况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此后的十多年里,东汉几乎每年都会地震!每年都会有地方爆发洪灾、旱灾以及蝗灾。而这些天灾直接导致原本正处于极盛期的东汉瞬间由盛转衰,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

而这一切并不是邓绥的过错。相反,如果不是邓绥在这期间掌权,精打细算。恐怕在这十年里,东汉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历史上的黄巾起义很有可能会提前几十年爆发。

在大规模的天灾即将到来之前,邓绥很快又遇到了一个噩耗。这一年八月,年仅两岁的汉殇帝刘隆突然夭折了。

刘隆的驾崩对于邓绥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大难题。接下来,邓绥又得考虑立谁做皇帝。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皇长子刘胜几乎已经成了唯一的选择。除了刘胜之外,已经无法再找出其他的皇子接班了。但最终,此时的邓绥依然再次把刘胜排除在外。

这一次,她的理由依然是刘胜身上有“痼疾”,很难长时间做皇帝。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上一次邓绥没有选刘胜,邓绥担心这次刘胜做了皇帝很容易会心怀怨恨,然后对自己下手,继而搞坏整个国家。

于是最后,邓绥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方案。她提出,可以从汉和帝大哥的儿子里面过继一个过来,做汉和帝的儿子。然后,由这个过继来的儿子继承皇位。

刘祜

因为当时邓绥已经控制了整个东汉高层,所以她的这个计划自然也没谁能反对。最终,邓绥就从汉和帝大哥刘庆这边找了一个叫刘祜的孩子过继,然后拥立为帝。这就是东汉的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

而在刘祜被拥立之后,邓绥继续掌握大权,继续以女君的身份处理政务。不过接下来,摆在邓绥面前的不是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不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是一连串的地震、洪灾、旱灾、蝗灾,以及其他各种天灾。东汉历史上最艰难的十多年由此开始了。

0 阅读:70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