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岸英不牺牲,毛主席会不会让他接班?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峻辉聊过去 2024-06-24 20:45:11

1950年11月25日,朝鲜半岛战火正酣。

4架野马式战斗机突然降临在我军指挥部上方,并投下几十枚固体燃烧弹。

冲天火焰瞬间将指挥部吞没,正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同志,不幸当场牺牲,年仅28岁。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毛岸英的罹难,对儿女本就频遭不幸的毛主席来说,可谓是打击巨大。

甚至有人认为,毛岸英的牺牲,让主席失去了选定的未来接班人。

那么,毛主席是否真有此念头?

有关这种言论,历史似乎早就给出了答案。

毛主席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

出生于战乱年代的他,自小便经历了一番常人所不及的艰苦岁月。

8岁以前,毛岸英因父母的革命工作,常年在长沙、上海、韶山、广州等地颠沛流离。

8岁那年,他又与母亲一起被敌人抓入监狱,不久后母亲在监狱遇害,他和两位弟弟被营救而出。

1931年初,年仅9岁的毛岸英带着两位弟弟,开始了一段长达5年的流亡岁月。

他们曾在上海幼儿园入学,被战火波及后只能流落街头、无家可归。

过程中,弟弟岸龙不幸夭折,他只能和弟弟岸青相依为命。

直到1936年,兄弟二人终于被组织找到,并被送往苏联留学。

身处异国他乡期间,毛岸英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学会了英、法、德、俄四门语言。

苏德战争打响后,有着崇高信仰的毛岸英毅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中,一度随军攻克柏林,屡立战功。

他受到斯大林的亲自接待,并被赠予手枪。

而后,毛岸英辗转回到国内,开始投身祖国的革命建设。

从苏联回到延安后,毛岸英起初在中央宣传部担任翻译工作,并积极前往农村参加劳动锻炼。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岸英又投身到了国家的土改工作。

北平解放前夕,他带领华北军区一个工兵排,作为中央机关的先遣部队来到北平。

此后,毛岸英先后在中央机关从事翻译工作,也曾到北京机器厂任职。

1950年初,毛岸英代表父亲毛主席回到老家湖南,到板仓和韶山看望了乡亲父老,访贫问苦、了解情况。

毛主席一生共有十位子嗣,但由于战乱和医疗缘故,其中多名子女要么失散在民间,要么早早夭折,平安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人。

而身为长子的毛岸英,更是其中最优秀、毛主席最看重的一位。

但身为毛主席长子的毛岸英,却从不会因为主席之子的身份,做出任何有悖纪律和原则的事情。

他曾义正言辞的表示:“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就在于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恰好跟随队伍前往苏联工作。

期间他与苏联的故旧谈论起朝鲜战火,明确的表达出了想要再上前线,打败美帝国主义的愿望。

不过这一时期,美国人尚未将战火烧至中国领土,中国也还没有做出参加朝鲜战火的决定。

直到1950年10月初,嚣张至极的美国人竟公然越过38线,开始向北朝鲜进军,并开始危及中国安全。

深知唇亡齿寒道理的毛主席,立刻做出抗美援朝决定。

毛岸英闻讯而来,第一个举手报名了中国志愿军。

中共中央做出出兵朝鲜决议的当晚,毛岸英来到丰泽园值班室,迫不及待的询问卫士:“我爸睡了吗?我有事情与他商量。”

卫士进去通报时,毛主席正在批阅文件。

见面后毛岸英开门见山问道:“爸爸,我想入朝作战,您同意吗?”

毛岸英的请求,让毛主席怔了一下。

他缓缓问道:“你入朝的事情,与思齐(毛岸英妻子)商量了吗?”

“商量过了,她同意。”毛岸英回答道。

毛主席深吸一口烟,认真说道:“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思齐也同意,我同意你的决定。”

就这样,毛岸英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参军报名的将士。

只是令毛主席想不到的是,这一别竟会是父子俩最后一面。

牺牲在朝鲜战场

毛岸英到了朝鲜前线后,担任的是志愿军总司令彭老总的秘书兼翻译。

他的主要任务是与参谋部一起研究敌情,发表意见。

那时志愿军司令部开会,大家总会见到一个高个子年轻人出现在现场,时不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眼前这人竟会是毛主席的长子。

在志愿军总部,白天毛岸英就和大家一起在彭老总办公室工作。

晚上彭总在办公室行军床上休息,毛岸英就在稻草铺就的地铺上睡觉。

短短几天时间,他身上就长满了虱子。

平日里,毛岸英吃喝用度也与普通战士一样,有粗高粱面吃就很不错,青菜肉类很难见到。

彭老总出于对毛岸英的关心,多次让他跟自己一起吃饭,但都被毛岸英谢绝。

那时候,毛岸英口袋中常常装着一张照片,空闲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睡觉前就放在枕头边。

战友问道:“照片上的姑娘,是你女朋友?”

毛岸英回答说:“是妻子,我走之前她还在住院,到朝鲜后一直没跟她通过信。”

战友便劝他说,可以找刚从国内来的人打听一下。

谁知毛岸英正色回答道:“这是搞特殊化,是违反纪律的事情。”

毛岸英不逾越原则一步的态度,让战友们无不对其竖起大拇指。

只可惜,就是这么一位备受战友尊敬的志愿军战士,却惨死在了美国人的轰炸中。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打响对敌军的第二次战役。

没过多久,毫不示弱的美军便开始出动战斗机群对我军展开轰炸。

狡猾的美国人凭借空中力量优势,一路摸到我军后方指挥所。

一列美军战斗机编队,将战火蔓延到驻扎在大榆洞南山坡的志愿军总部。

飞机第一次从总部上空掠过时,似乎没有发现下方的志愿军驻所,因此没有投弹,这让做好了防空准备的司令部人员松了一口气。

不料敌军绕了一圈,竟再度飞到志愿军总部上空,几十个凝固汽油弹轰然落下,志愿军司令部顷刻间化作一片火海。

此时,司令部绝大多数人员都隐蔽到了防空洞中,因此没有被大火波及。

唯有少数几人仍坚守在作战室,紧张的工作着,而毛岸英就是其中一人。

大火将整片司令部烧成灰烬,毛岸英当场壮烈牺牲。

当众人从防空洞走出时,见到的只有毛岸英的遗体。

彭老总悲愤交加,眼含热泪,沉痛的说道:“他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兵,毛主席刚刚任命我当司令员,他就报名了...”

此时在场许多人还不知道,眼前这位葬身火海的年轻战士,就是毛主席最为看重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回北京后,毛主席强压着心头的悲痛,良久之后才颤抖着声音说道:“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岸英是个苦孩子,他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这件事先不要对思齐说,她怎么能经受得住这沉痛的悲伤...”

说着,毛主席的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出来,他只能独自咽下这丧子之痛。

毛主席失去接班人?

毛岸英壮烈牺牲的消息在国内传开后,举国震惊,国人无不为毛岸英的英勇无畏感到钦佩,又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可惜,更为毛主席痛失长子感到心痛。

但与此同时,坊间也出现了一些异样的讨论,称毛岸英的离世,让毛主席失去了接班人。

一时间,毛主席是否有将毛岸英当做接班人培养的讨论,开始在坊间蔓延。

但从毛主席对做出的历史决策来看,有关接班人的培养,他内心早有考量。

纵观历史,毛主席曾多次考虑过选择新的接班人,将国家权力交给新一辈的领导人,自己退居二线工作。

中共七届全会上毛主席就直言:“中央准备设立4位副主席,我们多几道‘防风林’,天有不测风云,除非一颗原子弹下来,我们正好扎堆,否则我们的国家都不会受到影响。”

有关接班人的考量,毛主席最早生出这个念头始于抗战时期。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考验和锻炼,终于形成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初代领导核心。

这一时期,毛主席就开始有意选择政治思想高度成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刘少奇作为接班人。

在毛主席看来,刘少奇长期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工人领袖之一,又经受了遵义会议、长征、瓦窑堡会议、抗战、等重大历史关头考验,是中共内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

于是在中共七大人,刘少奇就被确立为党内仅次于毛主席的二号人物,是毛主席选择的第一位接班人。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期间,刘少奇更是多次根据毛主席的提议,担任中央委员会代理主席。

后续每当毛主席离京、出国访问、休假,都是刘少奇代替毛主席主持中央工作。

除了刘少奇之外,毛主席也曾考虑过小平同志、华国锋等人,将其视作自己退居二线后的接班人。

纵观毛主席的接班人选择,能力、经验、资历等因素都在考量范围内,但唯独亲情不是。

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毛主席也从未传达过要将毛岸英培养为接班人的意思。

针对坊间“毛岸英奔赴朝鲜前线,是为积累战功和资历,日后接替毛主席”的言论,更是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遇难后,许多国人也在发问,明明主席的子嗣已经屡遭磨难,为何还要将毛岸英派上战场。

中国这么多热血儿女,难道真就差毛岸英一个人吗?

但站在毛主席的视角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毛岸英入朝是他自己的强烈意愿,身为父亲的毛主席理当尊重。

其次,根据毛主席老友周世钊后来的回忆,毛主席针对这一问题也给出过自己的解释。

毛主席表示:“我如果坚持不让他上战场,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

“但是你要知道,我当初是极力主张出兵朝鲜的,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决议得到了中央的赞同。”

“既然要出国打仗,就要派人奔赴战场,派谁去呢?作为领导人,自己有儿子却不让他去,又派谁去保家卫国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都会疼爱自己的儿子。如果我拦着岸英不让他去,那其他人也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都不去,先让其他人去战场,这还算什么领导人呢?”

毛主席一席话,深刻传达了自己当初同意毛岸英奔赴前线的苦心,也彰显了这位伟人为国为民的一片操劳。

可见,毛岸英奔赴朝鲜战场无关其他,仅仅是出于其个人对抗击美帝国主义、挽救家国危亡的一片赤诚,以及毛主席对儿子革命志向的支持。

毛岸英最终牺牲在朝鲜战场,固然让人痛惜。

但透视历史选择不难发现,即便毛岸英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即使他光荣回到国内,主席也不会如坊间传言那般,仅仅出于亲情便将其视作接班人对待。

结语

身为伟人之子,毛岸英的人生处处充满磨难与考验。

幼年时期远离父母、流落街头,稍大一点留学异国、奔赴欧洲战场。

待新中国成立回到家人身边后,没过多久便再度奔赴朝鲜战场,并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异国他乡。

纵观毛岸英一生,其心中所念所想无不是家国大事,至于所谓的接班人之位,从未在他的追寻和考量中。

至于身为一国领导人的毛主席,更不会将接班人此等重要的抉择,轻易沾染上亲情和感情色彩。

只要稍加考证历史就会发现,坊间有关此等种种传言,完全是子虚乌有。

参考资料

[1]杨凤安,龚杰,王天成.毛岸英烈士牺牲的真相[J].中国人才,2013(12):66-69.

[2]薛庆超.毛泽东五次选择接班人[J].湘潮,2008(06):4-8.

0 阅读:11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