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中苏局势严峻,毛主席对粟裕暗示:都说你现在是只“死老虎”

峻辉聊过去 2024-06-28 18:40:44

粟裕,解放军队伍中公认的“战神”。

从1929年6月追随毛主席开始,粟裕开启了自己的传奇军旅生涯。

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全国各大战场无不留下了粟裕将军的传奇足迹。

也正因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连续四次点将粟裕。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60年代中苏局势恶化,中苏边境摩擦升级,毛主席第一时间想到粟裕,并暗示他说:“都说你现在是只死老虎,是这样吗?”

那么,面对主席的考验,粟裕将军究竟作何回答?

短短十几年时间,他又如何从当初的毛主席“卫士长”,蜕变为军中战神?

从“卫士长”到“战神”

人才的出现往往有两种,一类是少年得志、风光无限,另一类是大器晚成,后来居上,粟裕毫无疑问属于后者。

1928年,刚刚加入共产党一年时间的粟裕,跟随大部队来到井冈山。

他虽然赶上了男儿向往的铁血时代,但彼时不过是一名小小红军班长,再加上没有当时最吃香的“黄埔文凭”傍身,在茫茫革命队伍中毫不起眼。

但粟裕却十分好学,他一直自觉以毛主席为师,默默跟着他学习打仗,不断琢磨他调兵遣将的战法。

很长时间里,粟裕一直是毛主席的学生,只不过主席并不知晓。

1929年6月,毛主席离开前委书记的岗位,前往福建永定养病。

这时的粟裕仍是红四军基层干部,他奉命带领一个连的战士保卫毛主席。

这是他与自己的老师第一次“亲密接触”,粟裕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懒惰,十分尽职尽责。

他把手下百十来号人分成两批,一批自己带领守卫在主席身边,另一批安排在四周活动,注意敌人的动向。

细心的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位“卫士长”的安排,开始对他有所了解。

不过粟裕是个老实人,除了每天例行的探望和问候,没有过多的亲近之举。

但主席是个重感情的人,对于这位当初陪伴自己左右,贴心护卫的警卫连长,主席一直心存感念。

这也是后来毛主席无条件信任粟裕,将华东野战军指挥大权交予他负责的原因。

1930年底,粟裕开始走入高级指挥员行列,出任了64师师长,直接受命于毛主席。

这让粟裕与主席的接触愈发多了起来,粟裕也开始正儿八经学习带兵打仗。

一次反围剿战斗,粟裕还主动向主席献计,一举活捉了国民党围剿红军的前线总指挥。

只不过,上天似乎注定了粟裕要“大器晚成”。

在师长的岗位上徘徊了8年之久,他总算开始缔造自己的“战神”之名。

延安时期,毛主席站稳脚跟后马上想到曾经的老部下们,尤其是当年那个好学善战的警卫连长。

多方打听之下才知道,粟裕这时已经成为新四军的顶梁柱。

尽管两人一直没有见面,可主席始终关注着粟裕的动向。黄桥战役、车桥战役、韦岗处女战等一封封捷报,传至毛主席耳中。

主席也不吝嘉奖,屡屡通过新四军军部表扬粟裕。

1945年6月,粟裕连续三次取得天目山大捷,为新四军报了“皖南事变”的血仇。

这是新四军从游击战转向大兵团正面战的一次转变,战后毛主席再度刷新了对粟裕的认知。

主席对周总理等人说:“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的军队!”

事实证明,毛主席所言非虚。

全面内战爆发后,粟裕七战七捷,接下来,宿北、鲁南、莱芜,一场比一场精彩,一个比一个惊世骇俗。

尤其是在孟良崮,粟裕竟破天荒的剿灭了整编美械师74师,直接拔除了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最强、最硬的这支队伍,震惊全军。

内战开启第一年,粟裕就打出了全军各战区第一的耀眼战绩。

1948年8月,粟裕奉命来到大后方,与中央商议华野下一步的战略行动。

毛主席激动异常,打破了不出门“迎客”的习惯,大步迎出门外,拉着粟裕的手动情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粟裕同志!”

毛主席清晰的记得,这是两人1931年一别后的重逢,足足17年没有见过面。

但十几年的分别,丝毫不加影响毛主席对粟裕的信任。

后来每逢大战,毛主席就会屡屡电示粟裕:“独立处置,无需请示。”

在毛主席这般超乎寻常的信任下,粟裕将军横扫豫东、济南、淮海、上海等地,连战连捷,没有辜负主席期望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战神”之名。

连续四次点将粟裕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继续对粟裕的重用,曾四次点将于他。

1950年夏天,随着海南、舟山群岛被解放,我军下一个解放目标直指台湾。

担任东南地区作战任务,并作为防止美国武装干涉的第三野战军,在攻台任务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身为三野军事主官的粟裕,自然成了解放台湾的最佳人选。

实际上早从1949年6月14日开始,毛主席就对粟裕起草了有关攻台作战的电报。

毛追致电粟裕称:“不解放台湾,国民党海空基地不拔除,将时时威胁沿海安全。”

电报最后,主席要求粟裕尽快完成各项准备,冬季解放台湾。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接下来一整年时间粟裕都将精力放到了对台作战上。

考虑到台湾战役将对整个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局势产生较大影响,粟裕曾上报中央军委,是否需要派遣刘伯承或其他元帅级的将领,前来主持台湾战役。

他本人作为华东军区领导,将全力协助作战。

谁知主席却大手一挥表示:“仍由粟裕负责全权负责对台作战。”

将攻台这么大的任务尽皆托付粟裕肩上,足以见得主席对粟裕的信任和重视。

主席对粟裕的第二次点将,发生于抗美援朝时期。

朝鲜战火打响之初,主席本就有意让粟裕带兵入朝。

不过因为粟裕常年坚守一线战场,身上多次负伤,光头部就两次中弹,弹片常年没有取出。

这一时期,恰逢粟裕旧伤复发,每天头疼头晕难忍,甚至不能左右环视。

最后,主席只能另择他人入朝。

1950年12月,病情加重的粟裕不得不前往苏联治疗。

医生检查发现,粟裕体内留有多枚弹头、弹片,身体损伤严重,甚至伤及到了脑神经。

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和修养,粟裕才重新回到国内。

1951年9月的一天,周总理和朱老总一起来看望粟裕。

简单的问候过后,周总理直入主题:“中央已经决定,调你到总参谋部工作,担任副总参谋长一职。”

粟裕一听大感意外。

他恳切推辞:“我水平有限,总部的工作恐难胜任,是否考虑别的同志为好?”

不料周总理却笑笑说:“你到总参工作,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将。”

闻言,粟裕只好点点头:“既然组织上决定了,我服从命令便是。”

这是建国短短两年时间,毛主席对粟裕的第三次点将。

但更令粟裕意外的还在后面,在副总参谋长的位子上工作三年后,毛主席的又一次点将再度来临。

1954年10月底,毛主席找粟裕谈话,让他由副转正,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粟裕刚要推辞,毛主席便微笑着肯定的说:“根据我对你的了解,你可以胜任!”

主席对粟裕的信任和倚重,这一刻彰显无遗。

这种信任即便时隔十几年,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中苏局势紧张,毛主席再度点将

6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恶化。

1969年3月,两国在边境珍宝岛一带发生军事冲突,险些引发两国的战争。

珍宝岛位于中国黑龙江虎林县,中苏两国边境线交界处。

当初沙俄侵犯中国,逼迫清政府签署《中俄北京条约》时,曾有过割让中国领土的行为。

当时,俄国人在一张比例尺小于1:100万的岛屿上画了一条分界线。

由于笔迹太粗,加上地图制作粗糙,珍宝岛的位置都没标出,为后续中苏领土争端埋下了伏笔。

60年代,苏联试图根据这条草草的分界线,将中国一侧1000多公里的600多个岛屿据为己有,遭到中国拒绝。

双方谈判破裂,苏联遂把军事矛头对准中国。

至1965年前后,苏联人在边境线上完整建立了铁丝网、瞭望塔、地堡,并刻意制造事端。

他们干涉中方人员的正常巡逻和生产,阻拦中方人员通行,越境插桩,推移界标,并对中国军民肆意打骂侮辱,甚至开枪射击。

苏联的挑衅,最终引发了三次珍宝岛冲突。

1969年3月2日上午8时40分,中国边防部队例行出门巡逻。

当我军战士来到珍宝岛附近时,苏军立刻从岛屿上下游涌出70多人,乘坐装甲车、皮卡车朝着岛上急速驶来。

对方头戴钢盔、手持钢枪,抢先侵入珍宝岛后,挡在了中方人员的巡逻队伍。

我军当即发出警告,可苏军却摆出战斗队形,持枪朝我军步步逼近,并以1个班的兵力朝我军左翼穿插,试图切断我军后路。

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我军将士毫不示弱、寸步不让。

苏军眼看我方人员毫不退缩,在对我军实现三面包围后,悍然朝我军开火,6名解放军将士当场被打死打伤。

中国军队立刻予以还击,附近的巡逻组也闻声赶来,并从侧方对敌军予以沉重打击。

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侵入珍宝岛的苏军被尽数驱逐。

3月15日凌晨,不甘心的苏军在夜色掩护下,再度驱使6辆装甲车向珍宝岛发起进攻。

我军边防部队借助岛上的天然壕沟,与苏军展开对峙。

双方的交火持续到当日上午十点多,未能达到作战企图的苏军再次折戟。

两天后,苏军又一次出动5辆坦克、70多名步兵,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侵入珍宝岛。

为阻止敌人的意图,我军边防炮兵部队随即予以猛烈还击,最终将敌人打退。

珍宝岛接连三场局部冲突,彻底激化了中苏之间的矛盾。

恼羞成怒的苏联政府,一度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一时间,中苏之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战争的阴云笼罩整个中华大地。

对于苏联的蛮横行为,中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同时考虑到苏联已在我国边境线一带屯兵百万,毛主席敏锐判断到,苏联极有可能扩大边境冲突,甚至大规模入侵中国,随即要求加强战备工作。

而在战争极有可能点燃的关键当头,毛主席第一时间想到了可以绝对信任的粟裕,立刻要他前往中南海商议边境防务。

此时的粟裕将军,正在军事科学院任职,远离一线岗位有些年头。

因此见面后毛主席打趣的问道:“现在外面都说,粟裕是一头死老虎,你怎么看?”

粟裕当即明白了主席召见他的意思,立刻回答说:“老虎并没有死,爪牙依然锋利!”

随后,粟裕将军毅然奔赴中苏边境一带,对边境防务展开实地考察。

短短50天时间,粟裕先后走访考察了内蒙、青海、甘肃等五省边防军,走遍7000公里边境线。

通过实地考察、与基层官兵交流,再加上自己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粟裕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边境防务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虽然中苏并未兵戎相向,两国关系后续也出现好转,不过这套针对边防的意见和方案却得到了中央采纳。

80年代中国打造对苏边境防务时,就从粟裕将军的意见中借鉴良多。

站在这个角度,被毛主席又一次点将的粟裕,再度不负期望、出色完成了任务。

结语

从毛主席身边的警卫连长,到名垂青史的新中国战神,粟裕将军一步一步缔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军旅。

如此过人的军事智慧,也难怪主席一生多次对粟裕点将。

哪怕他离开一线多年,当边境爆发危机时,毛主席最先想到,并愿意无条件托付的,仍是当年那个横扫八荒的粟裕战神。

而从结果来看,粟裕也从未让主席失望过。

参考资料

1.华小勇.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四次点将粟裕[J].世纪桥,2011(22):47-51.

2.刘志青.珍宝岛背后,一场被化解的“中苏大战”[J].同舟共进,2009(11):51-54.

1 阅读:35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